古诗 |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正觉 |
释义 |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原文碧寒眼脑,黧黑面皮。佛魔销铄处,自己住持时。 针或联线,机不挂丝。 风月渡河无夜色,水天连霁有秋姿。 诗词问答问: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的作者是谁?答:释正觉 参考注释眼脑眼睛。《景德传灯录·希运禅师》:“横説竖説,犹未知向上关棣子,有此眼脑,方辨得邪正宗党。”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害相思的馋眼脑,见他时须看箇十分饱。” 王季思 校注引 毛奇龄 曰:“北人称眼为眼脑。”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二折:“着那等嫩鸽雏眼脑着忙,訕杓倈手脚慌张。” 清 阮大鋮 《燕子笺·约试》:“他天生眼脑,不是至诚人。” 黧黑谓脸色黑。 唐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会面嗟黧黑,含悽话苦辛。”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一章:“远远就看见在大门口立着一个高高的、身材魁伟、面色黧黑的青年。” 面皮(1) 脸皮 (2) 面子;情面 (3) 〈方〉∶(面皮儿)包包子、饺子等的薄片状的面 (4) 军鼓的上鼓面 销铄(1) 熔化;消除 只见一道金光,将窀穸庵的阴气忽然销铄殆尽。——《后西游记》 (2) 因久病消瘦 自己(1) 自身;本身 一个人需要很长的时间才发现别人与自己有多大的不同 (2) 属于某人自身的或某物本身的 我自己的父亲 住持(1) 主持一个佛寺的和尚或主持一个道观的道士 (2) 主持管理一个佛寺或道观 挂丝围屏。 宋 叶适 《崇国赵公行状》:“至 潯阳 ,官供帐一挂丝。”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今云挂丝,第言以丝挂於竹骨之上,若用‘罳’字,亦取‘罘罳’之义,其实围屏也。” 风月(1) 本指清风明月 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2)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渡河通过江河 夜色夜晚的景色 夜色苍茫 水天水与天。多指水天交接处。 唐 白居易 《宿湖中》诗:“水天向晚碧沉沉,树影霞光重叠深。” 元 张翥 《忆吴兴》诗:“半山塔寺藏云树,绕郭楼臺住水天。” 明 王思任 《游洞庭山记》:“晚乃泊於 韩村 之湖口,大月点空,满天作青火色。放眼五百里一敛,而水天之白未尽。” 丁玲 《记游桃花坪》:“我站在船头上,靠着篷边,我极目望着水天交界的远处。” 刘白羽 《长江三日·十一月十七日》:“水天极目之处,灰蒙蒙的远山展开一卷清淡的水墨画。” 有秋丰收,有收成;丰年。《书·盘庚上》:“若农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晋 陶潜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穫》诗:“司田春有秋,寄声与我谐。飢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唐 元稹 《范季睦授尚书仓部员外郎》:“乃詔执事,聿求其才,乘我有秋,大实仓廪。” 明 李贽 《复杨定见书》:“如种田相似,年年不輟,时时不改,有秋之穫如此,无成之岁亦如此,安可以一耕不穫而遂弃前事耶?”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