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代陈公实上通守王刚父四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姜特立 |
释义 | 代陈公实上通守王刚父四首原文我识通川守,人才世所稀。金陵传正印,叶县悟圆机。 国论曾三接,边城且一麾。 从今雌甲子,洗眼看雄飞。 诗词问答问:代陈公实上通守王刚父四首的作者是谁?答:姜特立 姜特立代陈公实上通守王刚父四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川守川吏。 唐 白居易 《题新居呈王尹兼简府中三掾》诗:“桥凭川守造,树倩府寮栽。” 人才(1) 在某一方面有才能或本事的人 争夺高科技人才 (2) 指美丽的容貌 颇有几分人才 (3) 也作“人材” 金陵(1).古邑名。今 南京市 的别称。 战国 楚威王 七年(公元前333年)灭 越 后在今 南京市 清凉山 ( 石城山 )设 金陵邑 。 南朝 齐 谢朓 《鼓吹曲·入朝曲》:“ 江 南佳丽地, 金陵 帝王州。” 唐 李白 《金陵歌送别范宣》:“ 金陵 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2).中晚 唐 人常以指 润州 (今 江苏省 镇江市 )。 唐 李绅 《宿瓜州》诗:“烟昏水郭津亭晚,迴望 金陵 若动摇。” 唐 杜牧 《杜秋娘》诗序:“ 杜秋 , 金陵 女也。” 冯集梧 注:“…… 唐 人谓 京口 亦曰 金陵 。” 宋 王楙 《野客丛书·北固甘罗》:“ 赵璘 《因话録》言 李勉 至 金陵 ,屡讚 招隐寺 标致。盖时人称 京口 亦曰 金陵 。” (3). 北魏 拓跋珪 陵墓。在今 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 ,故 盛乐城 西北。《魏书·太祖纪》:“ 永兴 二年九月甲寅,上諡 宣武皇帝 ,葬於 盛乐 金陵 。” (4).指 四川 铜陵山 。 唐 王勃 《为人与蜀城父老书》:“山分玉字,水向 金陵 。” 蒋清翊 注引《后汉书·公孙述传》注:“ 蜀 有 铜陵山 。” 正印(1).犹正宗。 宋 王迈 《代通舶使启》:“追 河閒 于千载,后得礼乐之盛,心梦 太白 于三生前,传文章之正印。” (2). 明 制,某些重要官职(如御史)铸有二印。其一为职官本人掌管,谓之“副印”;其一藏于内府,谓之“正印”。有事则受“正印”而出,复命时则仍上交朝廷。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 郑克塽 降日。奏缴 延平王 册一付, 延平王 印一颗,招讨大将军正印一颗,副印一颗,盖副印用以随带军前者。”参阅《明史·舆服志四》。 (3).正方形的官印。 清 制,自布政使至知州、知县等各级地方长官均用正印,故府州县官又称正印或正印官。《官场现形记》第二回:“既然有路子,为什么不过班做知县,到底是正印。” 圆机(1).犹环中。喻超脱是非,不为外物所拘牵。《庄子·盗跖》:“若是若非,执而圆机;独成而意,与道徘徊。” 成玄英 疏:“圆机,犹环中也。执於环中之道以应是非,用於独化之心以成其意,故能冥其虚通之理,转变无穷者也。” 陈鼓应 注引 李勉 曰:“亦犹《齐物论》‘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之意。‘执而圆机’,谓执汝圆形之机件以相转不息,忘去是非。” (2).指见解超脱,圆通机变。 隋 王通 《中说·周公》:“安得圆机之士,与之共言九流哉!” 宋 文天祥 《集杜诗·<刘沐>序》:“沉实有谋,圆机应物。”参见“ 环中 ”。 国论(1).有关国家大计的言论、主张。《汉书·薛宣传》:“臣闻贤材莫大於治人, 宣 已有效。其法律任廷尉有餘,经术文雅足以谋王体,断国论。” 宋 王安石 《河势》诗:“国论终将塞,民嗟亦已勤。” (2).谓商讨国家大计,发表政见。 宋 岳飞 《乞解枢柄第三札》:“伏念臣滥厕枢庭,误陪国论,贪荣滋甚,补报蔑然,岂惟旷职之可忧,抑亦妨贤之是惧。” (3).全国的舆论。 宋 曾巩 《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二表》:“窃以明德懿亲,在天功而有助;隆名重器,为国论之所归。” (4).女真语。尊贵的意思。 三接谓三度接见。语本《易·晋》:“晋, 康侯 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孔颖达 疏:“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后多以“三接”为恩宠优奖之典。 宋 范仲淹 《贤不家食赋》:“敦三接而何善不臻,达四聪而无远勿访。” 金 朱之才 《卧病有感二十韵》:“ 荀爽 岁九迁, 康侯 日三接。” 明 杨慎 《八月二日经筵纪事》诗:“晋昼延三接, 尧 旻达四聪。”一说,接读为捷,“三接”即三捷。 高亨 注:“接读为捷,战胜曰捷。此乃 周 初故事, 康侯 出征异国,俘马甚多,以献於王。其战也,一日三胜。” 谓数度交战。三,言其数之频繁。 晋 左思 《魏都赋》:“推锋积纪,鋩气弥鋭,三接三捷,既昼亦月。” 唐 符载 《保安镇图记》:“红旗拉风,长戟如倚,晨暮三接,朱殷谿瀆。” 边城临近边界的城市 一麾(1).犹一挥,有发令调遣意。 汉 王充 《论衡·感虚》:“ 襄公 志在战,为日暮一麾,安能令日反?” (2).形容举事简捷。 宋 范仲淹 《寄石学士》诗:“一麾了婚嫁,万事蠹精神。” (3).一面旌麾。旧时作为出为外任的代称。 唐 杜牧 《即事》诗:“莫笑一麾东下计,满江秋浪碧参差。” 宋 曾巩 《和邵资政》诗:“拂衣久欲求三径,窃食聊须把一麾。” 清 沉涛 《迭韵和子方谢鹤》:“五貺可无诗媵鹤,一麾聊当梦游仙。”参见“ 一麾出守 ”。 从今从现在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 宋 郭应祥 《玉楼春》词:“从今对酒与当歌,空惹离情千万绪。”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从今经懺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杜鹏程 《延安人》:“从今向后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处长,是什么模样?” 甲子(1) 干支纪年或记岁数时六十组干支轮一周称一个甲子,共六十年 (2) 岁月,年岁 眼看(1) 马上,在很短的时间之内 暴风雨眼看就要来了 (2) 听凭(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或发展) 哪能眼看着他走邪道不管呢 雄飞比喻奋发有为。《东观汉记·赵温传》:“大丈夫生当雄飞,安能雌伏!” 唐 杨炯 《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雄飞有望,岂惟京兆之丞。” 清 秋瑾 《赠徐小淑》诗:“但得有心能自奋,何愁他日不雄飞?” 李大钊 《太平洋舟中咏感》:“男儿尚雄飞,机失不可得。”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