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和上封洪辩用明察院韵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胡寅 |
释义 | 和上封洪辩用明察院韵原文绣衣御史有前闻,衲子禅师亦好文。出禀圣谟苏瘵俗,坐持诗律战魔军。 访寻水石閒招隐,际会风云偶策勋。 喧寂两忘归一致,此心何处不超群。 诗词问答问:和上封洪辩用明察院韵的作者是谁?答:胡寅 参考注释绣衣御史即绣衣直指。《汉书·元后传》:“ 文 景 间, 安 孙 遂 字 伯纪 ,处 东平陵 ,生 贺 字 翁孺 ,为 武帝 绣衣御史。”《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更始 取 伯升 宝剑视之,绣衣御史 申屠建 随献玉玦, 更始 竟不能发。”《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 元 朝 沔州 原上里 有个大家子,姓 铁 名 鎔 ,先祖为绣衣御史。”参见“ 绣衣直指 ”。 衲子僧人。 宋 黄庭坚 《送密老住五峰》诗:“水边林下逢衲子,南北东西古道场。” 明 汤显祖 《南柯记·禅请》:“不去罢。我看衲子们谈经説诵的,不在话下。”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衲子请观万年缸,缸在香积厨,形甚巨,以竹引泉灌其内,听其满溢,年久结苔厚尺许。” 禅师敬辞称和尚,尤指有德行的和尚 法海禅师 禀圣亦作“禀圣”。旧谓天赋圣明。 宋 王禹偁 《慰公主薨表》:“伏以某国公主,自天钟秀,禀圣含华。” 诗律诗的格式和韵律 魔军(1).佛教故事, 释迦 成道时,恶魔 波旬 来侵害,佛家称其所率之军为魔军。 唐 王勃 《释迦佛赋》:“莫不魔军振动,法界奔惊。” (2).泛指由魔鬼组成的军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扶箕诗》:“天遣魔军杀不平,不平人杀不平人。不平人杀不平者,杀尽不平方太平。” (3).犹魔君。怪物。常用作詈词。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五本第十五出:“那魔军来时,你着他入房来,我料持他。”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一折:“这一伙魔军,又无甚功勋,却着他画戟朱门……羊马成羣。” (4).指调皮捣蛋者。 元 张国宾 《罗李郎》第四折:“谁家的小魔军,两三番迤逗人。” 访寻查访寻觅 访寻失去的踪迹 水石(1).指流水与水中之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水石惊瀨,传响不絶,商舟淹留,聆翫不已。”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 宋 苏轼 《石钟山记》:“ 酈元 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鐘。” (2).犹泉石。多借指清丽胜景。 唐 李白 《经乱后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忽思 剡溪 去,水石远清妙。” 五代 齐己 《将之匡岳过寻阳》诗:“此路便堪归水石,何门更合向尘埃。” 宋 王安石 《同陈伯通钱材翁游山二君有诗因次原韵》:“强策羸驂寻水石,忽惊幽鸟下烟林。” 宋 苏轼 《奉诏减决囚禁记所经历》诗:“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 招隐(1).征召隐居者出仕。 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幸逢明盛多招隐,高山大泽徵求尽。” 明 杨慎 《春兴》诗:“难教迟暮从招隐,拟把生涯学醉歌。” 清 周亮工 《与王启伯总戎》诗:“ 小山 有赋人招隐,大树无心世任看。” (2).招人归隐。 唐 骆宾王 《酬思玄上人林泉》诗:“闻君招隐地,髣髴 武陵 春。” 明 薛蕙 《草堂》诗:“珍重故人招隐意,草堂南郭可淹留。” 清 杨承宪 《三姝媚》词:“拂拂空香,引访秋骚客,来歌招隐。” 际会风云遭逢到好的际遇。《旧五代史·晋书·赵莹传论》:“ 赵莹 际会风云,优游藩辅,虽易簀於絶域,终归柩於故园,盖仁信之行通於遐尔故也。” 明 汤式 《一枝花·旅中自遣》套曲:“守清贫乐清闲运拙频遭俗子嫌。有一日际会风云得凭验,那时节威仪可瞻,经纶得兼。”《儒林外史》第二回:“累年蹭蹬,忽然际会风云;终岁凄凉,竟得高悬月旦。”亦作“ 际遇风云 ”。 宋 陈亮 《廷对应制》诗:“际遇风云凡事别,积功日月壮心愆。”参见“ 风云际会 ”。 策勋见“ 策勋 ”。 亦作“ 策勛 ”。记功勋于策书之上。《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 杜预 注:“既饮置爵,则书勋劳于策,言速纪有功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夏四月,大司马 吴汉 自 蜀 还京师,于是大饗将士,班劳策勋。” 李贤 注:“其有功者,以策书纪其勋也。”《古诗源·木兰诗》:“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彊。” 唐 刘禹锡 《平蔡州》诗之一:“策勛礼毕天下泰,猛士按剑看 常山 。” 明 唐顺之 《咏俞虚江参将》诗之一:“此日渠魁当授首,策勋早见上麒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天子深居九重,如见策勛太易,必至好大喜功。” 两忘(1).两者一起忘记。《庄子·大宗师》:“与其誉 尧 而非 桀 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唐 白居易 《分司洛中多暇数与诸客宴游醉后狂吟偶成十韵》:“性与时相远,身将世两忘。” 元 倪瓒 《听袁员外弹琴》诗:“两忘絃与手,流泉松吹声。” (2).特指物我、身世两者一起忘记。《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南朝 梁武帝 《连珠》:“是以弘道归於兼济,至德由乎两忘。”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揆拙迷三雀,劳生昧两忘。” 一致没有分歧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超群超过多数人。多指人的才艺 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那位处于全盛时期超群的罗马艺术家的形象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