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感事十诗上李侍郎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陈造 |
释义 | 感事十诗上李侍郎原文伯夷困采薇,名不而周乱。敬通可言命,四七拱炎汉。 圣主方侧席,士或盘薖涧。 有斧苦无柯,古今同此叹。 大人世凤麟,吐握岂云惮。 么麽未足数,一官从浪漫。 诗词问答问:感事十诗上李侍郎的作者是谁?答:陈造 参考注释伯夷商朝末年孤竹国君的儿子。他和弟弟叔齐,在周武王灭商以后,不愿吃周朝的粮食,一同饿死在首阳山(现山西省永济县南)。后人称颂他们能忠于故国 采薇殷 末,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 叔齐 ,反对 周武王 伐 纣 ,曾叩马而谏。 周 代 殷 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 周 粟”,隐于 首阳山 ,采薇蕨而食,及饥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 神农 、 虞 、 夏 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 首阳山 。”见《史记·伯夷列传》。后以“採薇”指归隐。其歌称《採薇歌》,后人谱为琴曲,称《採薇操》,亦省称《採薇》。见《乐府诗集·瑟曲歌辞一·<採薇操>序》引《琴集》及《乐府解题》。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愿先生委龙蛇之穴,升利见之涂……採薇何足多慕乎?” 唐 王维 《送别》诗:“遂令 东山 客,不得顾採薇。” 宋 王禹偁 《贤人不家食赋》:“当年 汉 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 商山 ,不见採薇之老。”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而今一发穷无告,不久西山唱《採薇》。” (1).《诗·小雅》篇名。《〈诗〉序》:“ 文王 之时,西有 昆夷 之患,北有 玁狁 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卒,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后遂以“采薇”作调遣士卒的典故。 清 姚鼐 《吴戍桥》诗:“上相歌《采薇》,严军入悬瓠。” (2).《史记·伯夷列传》载, 周武王 灭 殷 之后,“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后因以“采薇”指归隐或隐遁生活。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采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唐 杜甫 《别董颋》诗:“当念著皂帽,采薇青云端。”《归潜志》卷十四引 元 刘肃 诗:“二 陆 不可作,故山归采薇。” (3).指亡国。 黄人 《<清文汇>序》:“播佳种於龙野,存国粹於沧桑,以塞麦秀,采薇之痛。” 不而不能。《墨子·非命下》:“昔三代暴王, 桀 、 紂 、 幽 、 厉 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於此乎,不而矫其耳目之欲,而从其心意之辟。” 毕沅 校注:“而读如能;一本无此字,非。” 通可谓豁达随和。《新唐书·常衮传》:“ 元载 死,拜门下侍郎……与 杨綰 同执政。 綰 长厚通可,而 衮 苛细,以清俭自贤。” 四七(1).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二十八年。《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先在长安时,同舍生 彊华 自 关中 奉赤伏符,曰:‘ 刘秀 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鬭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李贤 注:“四七,二十八也,自 高祖 至 光武 初起,合二百二十八年,即四七之际也; 汉 火德,故火为主也。”《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四七之期必尽,百六之数溘屯。”原注:“ 齐 初践祚计止於二十八年。” (2).二十八。四乘七所得。亦指人年二十八岁。《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四七,筋骨坚,髮长极,身体盛壮。” (3).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 东汉 开国功臣 云台 二十八将。《文选·张衡<东京赋>》:“我 世祖 忿之,乃龙飞 白水 ,凤翔参墟,授鉞四七, 共工 是除。” 李善 注:“四七,二十八将也。”《文选·左思<魏都赋>》:“相兼二八,将猛四七。” 张载 注:“四七者, 汉 光武 二十八将也。” 清 王闿运 《拟李鸿章陈苗事折子》:“ 援 ( 马援 )之智勇,冠於四七。”参见“ 二十八将 ”。 (4).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二十八宿。《后汉书·刘瑜传》:“盖诸侯之位,上法四七,垂文炳燿,关之盛衰者也。” 李贤 注:“四七,二十八宿也。诸侯为天子守四方,犹天之有二十八宿。《汉官仪》曰:‘天子建侯,上法四七也。’” 前蜀 杜光庭 《蜀王葛仙化祈雨醮词》:“伏以四七在天,垂文定位;三八镇地,设象分灵。” (5).旧俗,人死后每隔七天为忌日,祭奠一次。第四个忌日称“四七”。《儒林外史》第二六回:“ 鲍廷璽 哭着应道:‘小的父亲死了。’ 向道臺 道:‘没了几时?’ 鲍廷璽 道:‘明日就是四七。’”参见“ 七七 ”。 炎汉(1). 汉 自称以火德王,故称 炎汉 。 三国 魏 曹植 《徙封雍邱王朝京师上疏》:“篤生我皇,奕世载聪……受禪 炎汉 ,临君万邦。”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自 炎汉 中叶,厥涂渐异。” 李周翰 注:“ 汉 火德,故称炎。” 唐 李白 《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噫大块之气,歌 炎汉 之风。” 宋 梅尧臣 《读<汉书·梅子真传>》:“ 子真 实吾祖,耿介仕 炎汉 。” (2).传说上古 炎帝 为 汉 族祖先,因称 中国 或 汉 族为 炎汉 。 唐玄宗 《封东光公主制》:“ 炎汉 盛礼,蕃国是和。” 鲁迅 《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伎女﹞常穿利屣,即等于现在之穿高跟皮鞋,可以俨然居 炎汉 ‘摩登女郎’之列。” 主方主管方药。《汉书·郊祀志上》:“ 少君 者,故 深泽侯 人,主方。”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侯家人也,主方药也。” 侧席(1).单独一席。《国语·吴语》:“去笄,侧席而坐,不扫。” 韦昭 注:“侧犹特也。”《礼记·曲礼上》:“有忧者侧席而坐。”《汉书·游侠传》:“宾客争问所当得, 涉 乃侧席而坐,削牘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 (2).不正坐。谓因忧惧而坐不安稳。 汉 刘向 《说苑·尊贤》:“ 楚 有 子玉得臣 , 文公 ( 晋文公 )为之侧席而坐。”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公卿以下皆畏,莫不侧席。” 宋 岳珂 《桯史·黄潜善》:“ 宣和 六年春, 东都 地震……驛书闻朝廷, 徽祖 为侧席。” (3).指谦恭以待贤者。《后汉书·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 李贤 注:“侧席,谓不正坐,所以待贤良也。” 前蜀 贯休 《寄乌龙山贾泰处士》诗:“吾君方侧席,未可便怀安。” 清 王韬 《韬园文录·洋务上》:“凡属洋务人员,例可获优缺,擢高官,而每为上游所器重,侧席諮求。” (4).正席旁侧的席位。《汉书·元后传》:“王多材艺,上甚爱之,坐则侧席,行则同輦。”《红楼梦》第十一回:“ 尤氏 让 邢夫人 、 王夫人 并他母亲都上坐了,他与 凤姐儿 、 寳玉 侧席坐。” 无柯(1).没有斧头。《孔丛子·记问》:“枳棘充路,陟之无缘。将伐无柯,患兹蔓延。” 晋 道安 《<十二门经>序》:“斯法者,其犹无柯而求伐,不饭而求饱,难以获矣。” (2).没有枝丫。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槟榔树》:“﹝檳榔树﹞森秀无柯,端顶有叶。” 古今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人世整个人类社会;人类世界 降生人世 非人世所堪。——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凤麟(1).凤凰与麒麟。 汉 扬雄 《法言·问明》:“或问鸟有凤,兽有麟,鸟兽皆可凤麟乎?” 唐 顾况 《步虚词》诗:“残药沾鸡犬,灵香出凤麟。” (2).比喻杰出罕见的人才。 宋 苏轼 《送子由使契丹》诗:“不辞馹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明 刘基 《五月三日会王氏南楼》诗:“诸公俱凤麟,愧我独樗櫟。” 吐握吐哺握发。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昔 周公 躬吐握之劳,故有圄空之降。”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五:“故行流极之刑,成吐握之美,乃帝子之股肱,万方之轨度也。” 金 王若虚 《<史记辨惑>三》:“至于 成王 剪叶以封 唐叔 , 周公 吐握以待士……皆委巷之谈。” 清 汤右曾 《上玉峰徐公》诗:“每看元老虚怀处,吐握风流一旦亲。”参见“ 吐哺握髮 ”。 足数(1).实足的数额。《醒世姻缘传》第十回:“两个把与 晁大舍 看了,只得一一应承,差了人各处当舖钱桌,分头寻觅足色足数金银,分文不少,託得二人交付进去。”《醒世姻缘传》第六六回:“糶了十六石絶细的稻米,得了三十二两银子,足数足色。” (2).犹作数,算数。 郭沫若 《豕蹄·孟夫子出妻》:“师母,你不去,好么?我刚才的话是不足数的。” 浪漫(1) (2) 富有诗意,充满幻想 我的想法也许有点浪漫 (3) 行为放荡,不拘小节(常指男女关系而言) 他们的关系太浪漫了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