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东王公哀十首·其四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李江 |
释义 | 东王公哀十首·其四原文归墟漫衍自冲愁,冲破愁肠不尽头。 一寸心田归壤土,百年福海付波流。 枕前春梦鸳闱薄,镜里仪形凤帐收。 为想金陵风乍起,归墟漫衍自冲愁。 诗词问答问:东王公哀十首·其四的作者是谁?答:李江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参考注释归墟亦作“归虚”。传说为海中无底之谷,谓众水汇聚之处。《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 张湛 注:“归墟,或作归塘。” 明 李东阳 《初预郊坛分献得南海》诗:“归虚下有通灵地,广利中含济物功。”后喻事物的终结、归宿。 清 龚自珍 《上清真人碑书后》:“余平生不喜道书,亦不愿见道士,以其勦用佛书门面语,而归墟只在长生。” 漫衍(1).流溢;泛滥。《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大 汉 之德,逢涌原泉,沕潏漫衍,旁魄四塞,云尃雾散,上畅九垓,下泝八埏。”《文选·王褒<洞箫赋>》:“或漫衍而骆驛兮,沛焉竞溢。” 李善 注:“漫衍,流溢貌。” 清 严允肇 《哀淮人》诗:“一朝 河 岸决,漫衍东南陬。” (2).无准则,不受约束。《列子·仲尼》:“ 公孙龙 之为人也,行无师,学无友,佞给而不中,漫衍而无家。” 张湛 注:“乱行而无定家。” 明 归有光 《杨渐斋寿序》:“然不敢为漫衍卑謟之谈;以为世俗之文,非所以事先生也。” 清 恽敬 《<楞伽经>书后一》:“ 周万载 伯蔼 ,前令 星 子,於废招提得《楞伽经记》……其记漫衍,颇有不附经旨者。” (3).绵延伸展貌。《楚辞·远游》:“骑胶葛以杂乱兮,斑漫衍而方行。” 洪兴祖 补注:“漫衍,无极貌。”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逶迤漫衍,绕以大壑。”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居庸关》:“冈坡漫衍,可容万骑。”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长林迥密,随着高低转折的峰峦,蜿蜒漫衍,努力显现伟大雄厚的气概。” (4). 汉 杂戏名。《汉书·西域传赞》:“设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碭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戯以观视之。” 颜师古 注:“漫衍者,即 张衡 《西京赋》所云‘巨兽百寻,是为漫延’者也。” 冲破冲击突破 冲破难关 愁肠愁苦的心情;郁结愁闷的心绪 愁肠百结 不尽(1) 不完全 不尽合理 (2) 没有尽头;不完 感恩不尽 一寸心(1).微薄心意。 唐 贺遂良 《赠韩思彦》诗:“意气百年内,平生一寸心。” (2).指一片诚心。 宋 苏轼 《滕县时同年西园》诗:“人皆种榆柳,坐待十亩阴;我独种松柏,守此一寸心。” 明 杨立斋 《一封书·题情》曲之三:“理瑶琴,罢瑶琴,总是相思一寸心。” 壤土(1) 细砂和粘土含量不相上下的土壤,适于种植各种植物 (2) 田土;国土;泥土 百年(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福海犹厚福。谓福深广如海。 唐 周远志 《造弥陀像文》:“用斯功德,保祚皇基,兼被幽明,同归福海。”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今日却非当务急,寿山福海枉崇深。” 波流(1).水流;支流。 汉 刘向 《说苑·杂言》:“错吾躯於波流,而吾不敢用私。”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崔圆》:“是日风色恬和,波流静謐。” 清 恽敬 《<姚江学案>书后》二:“此皆议论之时,枝叶波流偶然相及,非为学之本源。”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两岸较逼,波流汹涌。” (2).随波逐流。比喻世事的变化。《庄子·应帝王》:“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郭象 注:“变化頽靡,世事波流,无往而不因也。”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周游当世,常斐然有扶衰救缺之心,非徒嗜皮肤,随波流,搴枝叶而已也。” (3).形容目光流转。 清 珠泉居士 《雪鸿小记》:“頎身玉立,慧眼波流。” 仪形(1).仪容;形体。 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诔》:“从容音旨,优游仪形,广演慈悲,饶益众生。”《文选·王俭<褚渊碑文>》:“德猷靡嗣,仪形长递。” 李善 注:“仪形,容仪形体也。”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观 李郎 仪形器宇,真丈夫也。” 明 吴承恩 《陌上佳人赋》:“吾今不暇悉其颜状、意态、风标、仪形。” (2).谓画其形貌。《文选·左思<魏都赋>》:“丹青炳焕,特有 温室 ,仪形宇宙,歷象圣贤。” 李周翰 注:“言於 温室殿 画天地之形、圣贤之象。” (3).效法。《汉书·王莽传上》:“唯陛下深惟祖宗之重,敬畏上天之戒,仪形 虞 周 之盛。” 颜师古 注:“仪形,谓则而象之。” (4).行法规;做楷模。《魏书·广平王匡传》:“﹝ 匡 ﹞性耿介,有气节。 高祖 器之谓曰:‘叔父必能仪形社稷,匡辅朕躬,今可改名为 匡 ,以成克终之美。’” 唐 元稹 《赠郑余庆太保》:“况朕小子获承祖宗,实赖一二元老朝夕教诲,以仪形於四方。” (5).典范;楷模。 晋 陆机 《赠冯文羆迁斥丘令》:“民之肯好,狂狷厉圣;仪形在昔,予闻子命。”《北齐书·王昕传》:“ 元景 位望微劣,不足使殿下式瞻仪形,安敢以亲王僚寀,从厮养之役。” 宋 苏轼 《告文宣王文》:“载空言於典籍,示后世之仪形。” 凤帐织有凤凰花饰的帐子。 唐 杜牧 《八六子》词:“凤帐萧疏,椒殿閒扃。” 唐 温庭筠 《清平乐》词:“凤帐鸳被徒熏,寂寞花锁千门。” 陵风(1).驾着风,乘风。 唐 周繇 《白石潭秋霁作》诗:“陵风舴艋謳哑去,山水鸕鷀薄泊飞。” (2).形容高峻。 南朝 梁 沉约 《登玄畅楼》诗:“中有陵风榭,迴望川之阴。”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