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赠术士姚有应自号通灵心神仙口
朝代 宋代
作者 姚勉
释义

原文

仙在虚怀不可知,神仙有口欲何为。
餐风吸露嚣尘表,说地谈天烂醉时。
不带一星烟火气,尽饶三寸帝王师。
到头莫把真机泄,静默元来未是痴。

诗词问答

问:《赠术士姚有应自号通灵心神仙口》的作者是谁?答:姚勉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姚勉的名句有哪些?答:姚勉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姚勉赠术士姚有应自号通灵心神仙口书法作品欣赏
赠术士姚有应自号通灵心神仙口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虚怀

胸襟宽大,虚心谦退

一见能倾座,虚怀只爱才。——杜甫《李监宅》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神仙

(1) 神话中指能力非凡、超脱尘世、长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梅花岭记》

(2) 道家指人所能达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

有口

敢言善辩。《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孝惠帝 时, 吕太后 用事,欲王诸 吕 ,畏大臣有口者。”《汉书·陆贾传》引此文, 颜师古 注曰:“有口,谓辩士。”《南史·萧脩传》:“ 脩 中直兵参军 陈晷 甚勇有口,求为覘候,见获,以辞烈被害。”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又 姜淮 者,少年有口。值 殷太史 士瞻 教书,偶不在室, 淮 戴其纱帽,束其带,正在室中摇摆作势, 殷 猝至, 淮 不知带插横解法, 殷 不懌。 淮 曰:‘师父还繫玉带哩,此银带何足贵?’ 殷 笑而释之。”

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餐风

(1).谓生活于山野。 晋 无名氏 《莲社高贤传·雷次宗》:“吾童稚之年,已怀远略。弱冠託 庐山 ,事释和尚游,餐风二十餘载。”

(2).以风为食。形容超脱尘世的神仙生活。 明 张景 《飞丸记·意传风稿》:“ 武陵津 傍, 藐姑山 上,餐风吸露乘云,那许尘眸相望。”

吸露

吸饮露水。喻高洁。语本《楚辞·九章·悲回风》:“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王逸 注:“食霜露之精以自洁也。” 唐 刘知几 《思慎赋》:“气嘘霜而吸露,力转日而迴天。” 宋 辛弃疾 《临江仙·探梅》词:“酒盃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尘表

(1).《晋书·王戎传》:“ 王衍 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表物。”后以“尘表”谓人品超世绝俗。 唐 独孤及 《三月三日自京到华 * 亭独酌寄裴六薛八》诗:“ 裴子 尘表物, 薛侯 席上珍。”

(2).世外;世俗之外。《南史·隐逸传下·阮孝绪》:“乃著《高隐传》……言行超逸,名氏弗传,为上篇;始终不耗,姓名可録,为中篇;掛冠人世,栖心尘表,为下篇。” 唐 李绰 《尚书故实》:“兵部 李员外约 , 汧公 之子也。识度清旷,逈出尘表。” 明 杨慎 《词品·周晋仙<浪淘沙>》:“其辞飘逸,似方外尘表。” 清 郭嵩焘 《<古微堂诗集>序》:“每有所作,奇古峭厉,倏忽变化,不可端倪。又深入佛理,清转华妙,超悟尘表。”

说地谈天

天上地下,无所不谈。形容话题广泛或巧于言辞。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四折:“ 杨衙内 官高势显,昨夜箇説地谈天。只道他仗金牌将夫壻诛,恰元来击云板请夫人见。” 元 无名氏 《连环记》第一折:“这其间多亏了 张子房 説地谈天口, 韩元帅 握雾拏云手。”《野叟曝言》第二三回:“一个人搧着扇子,在那里説地谈天,指方卖药。”

烂醉

沉醉;酩酊大醉

喝个烂醉方休

一星

(1).一颗星。《晋书·天文志上》:“极东一星曰柱下史。”《宋书·符瑞志上》:“赤方中有两星,青方中有一星,凡三星,皆黄色。”参见“ 一星终 ”。

(2).一点儿。 唐 李群玉 《仙明州口号》诗:“半浦夜歌闻盪桨,一星幽火照叉鱼。”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二折:“这头巾在菜园里埋伏许多时,可怎生无半点儿尘丝,一星儿土渍?”《醒世姻缘传》第七九回:“你使我八两银子,空吃我这许多时草豆,一星活儿不肯替做,我该白养活你不成?” 冰心 《寄小读者》九:“父亲记否我少时的一夜,黑暗里跑到山上的旗台上去找父亲。一星灯火里,我们在山上下彼此唤着。”

(3).衡器上作标记的一个小点。《宋史·律历志一》:“其衡合乐分册一尺四寸,重一钱半,锤重六钱,盘重四钱,初毫至稍,布二十四銖,下别出一星,等五絫。”

(4).旧时用银为货币时,常称-钱为一星,即沿衡器上的标记而来。

烟火气

亦作“烟火气”。1.烧煮食物的气味。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转移》:“我俩跑进去,想找些吃的。屋里却一点烟火气也没有。” 师陀 《寒食节》:“老邻居也就起来,将一明两暗的前书房弄得乱糟糟, 关 家大宅的一角又有了烟火气。”

(2).指尘俗习气。 宋 马令 《南唐书·孙鲂传》:“﹝ 李建勋 ﹞以 魴 诗詰之, 彬 曰:‘此非有风雅製度,但得人间烟火气多尔。’”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 长沙小西门 外,望两岸居人,虽竹篱茅屋,皆清雅淡远,絶无烟火气。”

三寸

指舌。《艺文类聚》卷十七引 晋 张韩 《不用舌论》:“ 留侯 不得已而掉三寸,亦反初服而效神仙。” 南朝 梁简文帝 《舌赋》:“夫三端所贵,三寸著名。故微言传乎往记,妙説表乎丹青。”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搆衅》:“他自负半世英豪,那见得一腔奇抱。烂斑三寸人前掉,电光闪烁皆倾倒。”

王师

天子的军队;国家的军队。《诗·周颂·酌》:“於鑠王师,遵养时晦。”《三国志·吴志·陆逊传》:“蛮夷猾夏……拒逆王师。” 唐 杜甫 《新安吏》诗:“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僕射如父兄。”《宣和遗事》前集:“王师问罪固能道,天子蒙尘争忍言?” 郁达夫 《闻杨云史先生之讣》诗:“最怜家祭传遗训,犹盼王师灭 贺兰 。”

到头

(1) 到了尽头

顺着这条路走到头,就是他家

(2) ;结束

你的好日子到头了

真机

(1).玄妙之理;秘要。 唐 杨巨源 《送淡公归嵩山龙潭寺葬本师》诗:“野烟秋火苍茫远,禪境真机去住閒。” 宋 陈师道 《和贾耘老春晚》诗:“一卧海城春又晚,不妨閒处得真机。”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古人论诗,举其大要,未尝喋喋以泄真机,但恐人小其道尔。”

(2).真正的动机、目的。 明 唐顺之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

静默

(1) 人不说话,不出声音

会场上静默无声

(2) 恭敬庄严地肃立,多表示哀悼

元来

(1).当初;本来。 唐 张鷟 《游仙窟》:“元来不见,他自寻常;无故相逢,却交烦恼。” 唐 孙棨 《赠妓人王福娘》诗:“谩图 西子 为粧样, 西子 元来未得如。”

(2).来源,出处。 清 方苞 《书老子传后》:“著其子焉,著其孙焉,著其孙之元来焉,於其子孙元来仍著其爵焉。”

(3).表示发现原先不知的情况。 唐 方干 《题赠李校书》诗:“却是偶然行未到,元来有路上寥天。”《古尊宿语录》卷二十:“子细看时,元来青布幔里有人。” 元 耶律楚材 《万松老人琴谱》诗:“元来底许真消息,不在絃边与指边。”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元来只隔着 弱水 三千, 溟渤 风烟,在那 麟凤洲 偏, 蓬閬山 巔。”

(4).谓追溯原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元来 甄监生 二妾四婢,惟有 春花 是他新近宠爱的。”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0/14 1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