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赠苏文瓘
朝代 宋代
作者 苏籀
释义

赠苏文瓘原文

推明能隼骨专车,按地谈天河洛图。
汉魏晋唐皆贯澈,典坟今昔不荒芜。
君家庭户闻风旨,吾事分毫等博屠。
岂待曲终思雅颂,直缘背痒遇麻姑。
预求补益三年艾,深识妖邪九尾狐。
博物伟然窥子产,济时岂必愧夷吾。

诗词问答

问:赠苏文瓘的作者是谁?答:苏籀
问:赠苏文瓘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籀的名句有哪些?答:苏籀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推明

阐明;究明。《新唐书·柳冕传》:“自以久疏斥,又性躁狷,不能无恨,乃上表乞代,且推明朝覲之意。” 宋 叶适 《奉议郎郑公墓志铭》:“著《仁义》、《礼乐》、《扶中》、《截流》等篇,推明圣人之道。” 金 王若虚 《哀雁词》:“即是佛説,亦何必持乎诫律,推明罪业。” 清 恽敬 《<古今人表>读后》:“读之者委曲推明,尚不能得其十五。”

专车

(1) 机关或个人专用的汽车

(2) 在正常班次之外专门为某人或某事特别开行的火车或汽车

谈天

闲聊天,闲谈。也叫“谈闲天”

河洛

亦作“ 河雒 ”。1. 黄河 与 洛水 的并称。《史记·郑世家》:“和集 周 民, 周 民皆説, 河 雒 之閒,人便思之。” 汉 班昭 《东征赋》:“望 河 洛 之交流兮,看 成皋 之旋门。” 明 方孝孺 《御赐训辞记》:“虽 河 洛 之所出,龙龟之所负,何以过于此哉?”

(2).指 黄河 与 洛水 两水之间的地区。 南朝 梁 江淹 《北伐诏》:“驍雄竞奋,火烈风扫,剋定中原,肃清 河 洛 。”《南史·宋纪上·武帝》:“时帝将镇 下邳 ,进兵 河 洛 ,及徵使至,即日班师。” 王闿运 《皇中宪大夫侯官陈君墓志铭》:“谁谓弗彰? 河洛 是仪。”

(3).指 洛阳 。《文选·班固<西都赋>》:“盖闻皇 汉 之初经营也,尝有意乎都 河洛 矣。” 李善 注:“东都有 河 南 洛阳 ,故曰 河洛 也。” 唐 张说 《龙门西龛苏合宫等身观世音菩萨像颂》:“天下之大都有五,而 河洛 总其中。”

(4).指 洛水 。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臣闻 河洛 之神,名曰 宓妃 。”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湘君》:“ 江湘 之有夫人,犹 河雒 之有 虙妃 也。”

(5).河图洛书的简称。 三国 魏 曹丕 《以孙登为东中郎封侯策》:“盖河洛写天意,符讖述圣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 罗惇曧 《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 杨侃 称‘纬书之类,谓之秘经,图讖之类,谓之内学,河洛之书,谓之灵篇。’”

(6).亦作“ 河落 ”。即饸饹。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热洛河》:“今 齐 鲁 间以蕎麦作麪食,名河洛。” 赵树理 《邪不压正》一:“生客细客吃挂面,熟客粗客吃河落。”参见“ 河漏 ”。

贯澈

见“ 贯彻 ”。

典坟

三坟五典的略语。泛指各种书籍

伫中区以立览,颐情志于典坟。——陆机《文赋》

今昔

现在和过去

不知今昔是何年

今昔对比

荒芜

因无人管理田地杂草丛生;无人耕种

由于缺乏劳力,大片土地荒芜着

君家

(1).敬词。犹贵府,您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南史·颜延之传》:“﹝ 颜延之 ﹞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劝君。”

(2).敬称对方。犹您。《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泰三年》:“我与君家是白翎雀,他人鸿雁耳!”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秦楼此日招凤侣,遣妾每特来执伐,望君家殷勤肯首,早谐结髮。”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都道君家一可人,亦随儕侣问来因。”

庭户

(1).犹门户。喻指某种造诣、境界。 南朝 梁 陆倕 《将至浔阳郡教》:“ 光武 灵臺 之籍,较涉根基; 张华 聚土之书,略见庭户。”

(2).官署。 唐 韩愈 《新修滕王阁记》:“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於庭户。数日之閒,而人自得於湖山千里之外。”

(3).泛指庭院。 唐 方干 《新秋独夜寄戴叔伦》诗:“遥夜独不卧,寂寥庭户中。” 宋 柳永 《二郎神·七夕》词:“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

(4).犹门庭;门户。 宋 辛弃疾 《沁园春·迭嶂西驰》词:“似 谢 家子弟,衣冠磊落; 相如 庭户,车骑雍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娥》:“﹝ 霍桓 ﹞以神童入泮。而母过於爱惜,禁不令出庭户。”

闻风

(1).听到音讯或传闻。 唐 刘禹锡 《平蔡州》诗之三:“四夷闻风失匕筯,天子受贺登高楼。”《前汉书平话》卷上:“灭 楚 以来,四海安寧,民皆快乐,万里闻风,一鼓而收之。”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三章二:“一夜之间,闻风逃遁,真真是无上的耻辱。”

(2).探听消息。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五:“ 老孙头 也闻风来了。”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一四章:“ 马斋 是从小河边上来,也是到处闻风的。”

事分

职分;名分;身分。 唐 元稹 《叙奏》:“经制度,明利害,区邪正,辨嫌惑,存之则事分著,去之则是非泯。” 宋 王禹偁 《官舍书怀呈罗思纯》:“同年事分几般同,墨綬逶迤一郡中。” 宋 洪迈 《容斋四笔·轻浮称谓》:“至於当他人父兄尊长之前,语及其子孙甥壻,亦云‘某丈’。或妄称宰相执政贵人之字。皆大不识事分者,习惯以然,元非简傲也。”

雅颂

亦作“ 雅讼 ”。1.《诗经》内容和乐曲分类的名称。雅乐为朝廷的乐曲,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曲。《论语·子罕》:“子曰:‘吾自 卫 返 鲁 ,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刘宝楠 正义:“《诗》之风、雅、颂以体别,乐之风、雅、颂以律同,本之性情,稽之度数,协之音律,其中正和平者,则俱曰雅颂焉云尔。”

(2).指盛世之乐、庙堂之乐。《礼记·乐记》:“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 孔颖达 疏:“雅以施正道,颂以赞成功,若听其声,则淫邪不入,故志意得广焉。” 汉 贾谊 《新书·傅职》:“干戈戚羽之舞,管籥琴瑟之会,号呼歌謡,声音不中律,燕乐雅讼逆乐序,凡此其属,詔工之任也。” 唐 李白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雅颂播 吴 越 ,还如太阶平。”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有形者皆足悟乎目,不特閲典謨雅颂而后至理可乐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引《申报》:“聆其节奏,庄严肃穆,不同凡响,令人悠然起敬,如亲 三代 以上之承平雅颂。”

补益

益处

三年艾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赵岐 注:“艾可以为灸人病,乾久益善,故以为喻。”后因以“三年艾”指良药。 宋 苏轼 《端午帖子词·太皇太后阁》诗之四:“愿储医国三年艾,不作沉 湘 《九辩》文。” 宋 张侃 《池边》诗:“劳神空觅三年艾,妄想休乘八月槎。”

深识

(1).谓见识深远。 汉 班彪 《王命论》:“超然远览,渊然深识。”《后汉书·杜林传》:“古之明王,深识远虑。”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华 著论言龟卜可废,可谓深识之士矣。”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 海瑞 ﹞真是錚錚一汉子,但只是有些风颠,又寡深识。”

(2).指有深刻见识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接疏》:“以长才而遇深识,则不待歷试,而相知之情已审矣。”

(3).深知,深刻了解。 明 李贽 《初潭集·师友六·隐逸》:“ 李德裕 称之曰:‘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 严光 之比。’非但善状 志和 ,亦且深识 严光 。”

妖邪

(1).妖异怪诞。 汉 王延寿 《梦赋》:“嗟妖邪之怪物,岂干真人之正度。”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七:“ 宋 襄城 李颐 ,其父为人不信妖邪。”《三国演义》第十三回:“却説 李傕 平日最喜左道妖邪之术,常使女巫击鼓降神於军中。”

(2).指鬼怪神祟及其危害。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正月上辰,出池边盥濯,食蓬饵,以祓妖邪。”《隋书·艺术传序》:“医巫所以御妖邪,养性命者也。”

(3).能用邪术害人的妖人。 清 林则徐 《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是比诸盗贼之用闷香,拐带之用 * ,妖邪之用蛊毒,以攫人财而害人命者,殆有甚焉。”

(4).喻奸佞之人。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吟剑》:“擒尽妖邪归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5).犹夭斜。袅娜多姿。 宋 苏轼 《荷华媚·荷花》词:“每悵望,明月清风夜,甚低迷不语,妖邪无力。” 宋 陈与义 《清明》诗之一:“街头女儿双髻鸦,随风趁蝶学妖邪。”

九尾狐

(1).传说中的奇兽。《山海经·南山经》:“﹝ 青丘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郭璞 注:“即九尾狐。”古人认为是祥瑞的征兆。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昔 文王 应九尾狐,而 东夷 归 周 。”

(2).喻奸诈善媚惑的人。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 陈彭年 被 章圣 ( 宋真宗 )深遇……时人目为九尾狐,言其非国祥而媚惑多歧也。”

博物

(1) 旧时对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总称

(2) 知道许多事物

博物洽闻

伟然

卓异超群貌。 唐 牛僧孺 《岑顺》:“王神貌伟然,雄姿罕儔。”《新五代史·周臣传·王朴》:“ 世宗 雅已知 朴 ,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张娘心许》:“看他言慷慨,貌伟然;信翩翩,美少年。”

子产

春秋 时 郑 大夫 公孙侨 的字。一字 子美 。 郑简公 十二年为卿,二十三年起执政,治 郑 多年,有政绩。 郑声公 五年卒。 郑 人悲之如亡亲戚。《论语·公冶长》:“子谓 子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参见“ 国侨 ”。

济时

犹济世,救时。《国语·周语中》:“宽,所以保本也;肃,所以济时也。”《旧唐书·隐逸传序》:“退无肥遁之贞,进乏济时之具。”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经世手,济时英, 玉堂 金马 岂难登。” 周咏 《感怀》诗之三:“举目 新亭 挥掬泪,刦餘谁是济时才?”

岂必

犹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清 顾樵 《秋夜柬顾茂伦》诗:“哀乐境所遇,岂必 雍门 琴!” 清 魏源 《游山吟》之六:“倚天拔地自雄放,岂必面目同员方!”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