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次答熊去非七夕遇雨见候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陈普 |
释义 | 次答熊去非七夕遇雨见候原文连珠复合璧,叹息复何年。颠连多疾苦,道术极乖偏。 嫠妇不恤纬,杞国常忧天。 诗词问答问:次答熊去非七夕遇雨见候的作者是谁?答:陈普 参考注释连珠把许多珠子用一根线连接起来,比喻连在一起,不间断 连珠箭 妙语连珠 复合合在一起;结合起来:~词ㄧ~元音ㄧ~材料。叹息(1) 叹气 惟闻女叹息。——《乐府诗集·木兰诗》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闻琵琶已叹息。——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倚杖自叹息。——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仅叹息曰。——《资治通鉴》 御史叹息去。——清· 张廷玉《明史》 制府绕阶叹息,知变生肘腋,顷刻间便有作乱之事。——清· 魏源《圣武纪》 (2) 叹美;赞叹 姑娘此时,除了心中感激,点头叹息之外,再无别话。——《儿女英雄传》 颠连(1) 形容说话做事错乱,没有条理 (2) 困顿不堪 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张载《西铭》 疾苦指生活上的困苦 关心人民的疾苦 道术(1) 治理国家的方法 (2) 道家的法术 嫠妇寡妇。《左传·昭公十九年》:“初, 莒 有妇人, 莒子 杀其夫,己为嫠妇。”《新唐书·南诏传》:“女、嫠妇与人乱,不禁,婚夕私相送。” 宋 苏轼 《前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有嫠妇年未二十,惟一子,甫三四岁。家徒四壁,又鲜族属,乃议嫁。” 许杰 《邻居》三:“倚在门扇上凝思,正像一个思春的嫠妇。” 不恤<古> 不顾了 不恤人言 国常国家的典章、法规。《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毋或如 叔孙侨如 ,欲废国常,荡覆公室。”《国语·越语下》:“肆与大夫觴饮,无忘国常。” 韦昭 注:“常,旧法。” 汉 荀悦 《申鉴·政体》:“惟察九风,以定国常。” 忧天担心天塌下来。喻多余的顾虑。亦以喻忧虑国家危亡。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和林卿韵》词之二:“畴昔忧天,如今怀土,田舍鸡肥社酒香。” 清 方文 《移尊过万茂先兼悼苏武子》诗:“华髮萧疎将蹈海,朱颜憔悴为忧天。” 清 魏源 《<公羊春秋>论下》:“忧天悯人不得已之心,百世如将见之。” 清 黄遵宪 《述怀》诗:“时时发狂疾,痛洒忧天泪。”参见“ 杞人忧天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