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惠山泉用坡公韵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邵名世 |
释义 | 惠山泉用坡公韵原文名泉天所钟,能浣诗人腹。 大哉乾坤内,支派凡几族。 剑池与龙池,渟泓石潭蓄。 中泠逼建业,大江波相续。 谷帘音清壮,如击渐离筑。 盘纡虾蟆口,郁若蛟螭蹙。 第二名兹泉,特以谤语渎。 试步漪澜堂,箬裹圻新绿。 数碗通仙灵,至味胜飧玉。 众泉胥朝宗,俯首甘臣仆。 圆池郭若盆,玩之才一掬。 岂知千古人,齿颊余芳馥。 天随玉川徒,游屐山中熟。 诗肠瀹灵源,泱漭流万斛。 诗词问答问:惠山泉用坡公韵的作者是谁?答:邵名世 注释1. 押词韵第十五部 参考注释诗人作诗的名人 生来就是一个诗人,不是造就出来的 乾坤(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支派(1) 分解出的流派 (2) 宗族的分支 (3) 支使;分派 支派他们去干重活 凡几共计多少。 宋 刘克庄 《水龙吟·寿赵癯斋》词:“闻自垂车日,都门外,送车凡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然数百年来,相遇如君者,不知凡几。”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沙三》:“ 虎邱 繁华甲天下,酒楼歌榭,画舫灯船,每岁破家其中者,不知凡几。”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编》六:“因没有户籍竟无资格入学的失学儿童,正不知凡几。” 龙池(1).琴底的二孔眼之一。上孔曰龙池,下孔曰凤沼。 宋 赵希鹄 《洞天清录·古琴辩》:“ 雷 张 製槽腹有妙诀,於琴底悉洼,微令如仰瓦,盖谓於龙池凤沼之弦,微令有脣,餘处悉洼之。”《红楼梦》第八九回:“ 黛玉 笑道:‘这张琴不是短,因我小时学抚的时候,别的琴都彀不着,因此特地做起来的。虽不是焦尾枯桐,这鹤仙凤尾,还配得齐整;龙池雁足,高下还相宜。’” (2).池名。所名之池非一。其一在 唐 长安 隆庆坊 玄宗 未即位时所居的旧邸旁, 中宗 曾泛舟其中。 玄宗 即位后于 隆庆坊 建 兴庆宫 , 龙池 被包容于内。在今 陕西 西安 兴庆公园 内。 唐 沉佺期 《龙池篇》:“ 龙池 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 唐 苏颋 《龙池篇》:“ 西京 凤邸跃龙泉,佳气休光镇在天。” 朱鹤龄 笺注:“《雍録》:‘ 明王 为诸王时,故宅在京城东南角 隆庆坊 。宅有井,井溢成池, 中宗 时数有云龙之祥。后引 龙首堰 水注池,池面益广,即 龙池 也。 开元 二年七月,以宅为宫,是为 兴庆宫 。’” (3).犹凤池。指中书省。 唐 陈子昂 《为陈舍人让官表》:“司言凤綍,挥翰龙池。” 明 徐渭 《送内兄潘伯海谒选》诗:“明岁承恩日,龙池万柳青。” (4).借指内阁。《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 宝山 蒋敦復 作《沪城纪事》诗八首:‘海水羣飞日,东南又不支,龙池机早代, 燕 省处方危。’” 渟泓(1).积水深貌。 明 申时行 《瑞莲赋》:“渟泓玄泽,醖酿醇和。” 清 吴伟业 《矾清湖》诗序:“而 陈湖 诸水,渟泓演迤,居人狎而安焉。”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水学·水利》:“水之利在渟泓,此旱年之所资灌溉而为田利也。” (2).喻含义深邃。 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下》:“才人伎俩,腾踔六合之内,纵其所如,无不可者;然含蓄渟泓之意,亦少衰矣。” 石潭岩石围成的深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暘旱輟津,而石潭不耗,道路游憩者,惟得餐饮而已。” 唐 孟浩然 《岘潭作》诗:“石潭傍隈隩,沙岸晓夤缘。” 唐 张南史 《春日道中寄孟侍御》诗:“水流乱赴石潭响,华开不知山树名。” 朱自清 《欧游杂记·瑞士》:“大大小小的石潭,大大小小的石球,现在是安静了;但是那粗糙的样子还能教你想见多少万年前大自然的气力。” 中泠泉名。在今 江苏 镇江市 西北 金山 下的 长江 中。相传其水烹茶最佳,有“天下第一泉”之称。今江岸沙涨,泉已没沙中。 宋 苏轼 《游金山寺》诗:“ 中泠 南畔石盘陁,古来出没随涛波。” 王十朋 集注引 程縯 曰:“ 扬子江 有 中泠 水,为天下点茶第一。” 明 高启 《煮雪斋为贡文学赋禁言茶》:“一甌细啜真天味,却笑 中泠 妄得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 北固 云頽, 中泠 泉咽,潮声怒吼 石头城 。” 建业古县名。东汉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孙权改秫陵县设置,治所在今南京市。吴黄龙元年(公元229年)自武昌迁都于此 大江(1) 大的江 (2) 中国的长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龟蛇锁大江。——毛 * 《菩萨蛮·黄鹤楼》 相续(1).相继;前后连接。《汉书·五行志上》:“是时,太后三弟相续秉政。” 唐 元稹 《有酒》诗之六:“樱桃桃李相续开,间以木兰之秀香徘徊。” 宋 梅尧臣 《新雁》诗:“泊船人不寐,月下声相续。” (2).连续。《坛经·定慧品》:“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繫缚。” 谷帘(1).指 庐山 康王谷 瀑布。其状如帘,故名。 宋 陆游 《试茶》诗:“ 日铸 焙香怀旧隐, 谷帘 试水忆西游。” (2).泛指如帘状的水流。 元 袁桷 《同子唯赋水车》诗:“横陈歌板促纷纶,倒流 谷帘 声齟齬。” 清壮清新豪健。 晋 陆机 《文赋》:“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 宋 叶适 《姜安礼墓志铭》:“君诗清壮抑扬,而不刻削以反今人之律。” 金 松岑 《文学上心美术观》:“短簫鐃歌,表其清壮;横吹边奏,寄其悲凉。” 渐离(1).即 战国 燕 人 高渐离 。善击筑。《后汉书·延笃传》:“虽 渐离 击筑,傍若无人, 高凤 读书,不知暴雨,方之於吾,未足况也。” 晋 左思 《咏史》之六:“哀歌和 渐离 ,谓若傍无人。” 明 高启 《感怀次蔡参军韵》:“击筑无人识 渐离 ,客依孤馆独凄其。” (2).鱼名。 盘纡回绕曲折。《淮南子·本经训》:“木巧之饰,盘紆刻儼,嬴鏤雕琢,诡文回波。” 高诱 注:“盘,盘龙也;紆,曲屈。”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洭水》:“山盘紆数百里,有赭嵒迭起,冠以青林,与云霞乱采。” 宋 陆游 《野步至村舍暮归》诗:“草径盘紆入废园,涨餘野水有残痕。”《水浒传》第一○五回:“ 宛州 山水盘紆,丘原膏沃,地称陆海。” 槃紆:盘结回旋。 汉 应瑒 《慜骥赋》:“思奋行而驤首兮,叩繮緤之纷拏;牵繁轡而增制兮,心慉结而槃紆。”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鸡足山》:“山径既开,逐路而进,槃紆曲折,回互斜通,至于山顶。” 虾蟆同“蛤蟆”( háma) 蛟螭(1).犹蛟龙。亦泛指水族。 汉 扬雄 《羽猎赋》:“探巖排碕,薄索蛟螭。” 明 朱鼎 《玉镜台记·石勒称王》:“倚天长剑泣蛟螭,那怕金垒汤池。” 章炳麟 《印度人之观日本》:“ 日本 文化安所受之?儒书文艺近取 * ,佛教乃自 印度 迆入,无二国者, 日本 则终古为蛟螭蜃蛤耳。”参见“ 蛟龙 ”。 (2).指器物上的螭形图案。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蛟螭露笋簴,縞练吹组帐。”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蛟螭蚴蟉蟠贔屭,千秋名姓留嵯峨。” (3).指形似蛟龙的拐杖。 唐 韩愈 《和虞部卢四汀酬翰林钱七徽赤藤杖歌》:“空堂昼眠倚牖户,飞电著壁搜蛟螭。” 明 李东阳 《灵寿杖歌》:“蛟螭盘拏露头角,熊经树颠虎山脚。” 兹泉泉名。相传为 姜太公 遇 周文王 时的钓鱼处。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上》:“ 渭水 之右, 磻溪水 注之。水出 南山 兹谷 ,乘高激流,注于溪中。溪中有泉,谓之 兹泉 ……即《吕氏春秋》所谓 太公 钓 兹泉 也。”《太平御览》卷八三四引《吕氏春秋》亦作 兹泉 。今本《吕氏春秋·谨听》作“滋泉”。 谤语犹谤言。《后汉书·杨震传》:“今 赵腾 所坐激訐谤语为罪,与手刃犯法者有差。” 唐 柳宗元 《与萧翰林俛书》:“谤语转侈,嚣嚣嗷嗷。” 明 冯梦龙 《智囊补·语智·杨廷和顾鼎臣》:“如《论语》‘无为而治’节,《孟子》‘我非 尧 舜 之道’二句题,主司皆获谴,疑‘无为’非有为,‘我非 尧 舜 ’四字,是谤语也。”参见“ 谤言 ”。 漪澜水波。《文选·左思<吴都赋>》:“理翮整翰,容与自翫。彫啄蔓藻,刷盪漪澜。” 刘逵 注:“漪澜,水波也。” 南唐 冯延巳 《清平乐》词:“冰散漪澜生碧沼,寒在梅花先老。” 郭沫若 《游里加湖》诗:“汽艇破漪澜,湖山四壮观。” 新绿(1).初春草木显现的嫩绿色。 唐 白居易 《长安早春旅怀》诗:“风吹新緑草牙拆,雨洒轻黄柳条湿。” 宋 陈与义 《纵步至董氏园亭》诗之二:“槐树层层新緑生,客怀依旧不能平。” 宋 史达祖 《绮罗香·咏春雨》词:“临断岸,新緑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序》:“新绿的叶子在枯枝上长出来。” (2).指开春后新涨的绿水。 宋 周邦彦 《满庭芳》词:“人静乌鳶自乐,小桥外,新緑溅溅。” (3).指新酿的色呈碧绿的酒。 宋 周紫芝 《禽言·提壶卢》诗:“田中禾穗处处黄,瓮头新緑家家有。” 通仙见“ 通仙 ”。 亦作“ 通僊 ”。1.谓众仙。《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肆覲天宗,爰集通仙。” 李善 注:“通仙,谓众仙也。” (2).谓非凡,不同一般。 明 沉鲸 《双珠记·风鉴通神》:“ 庖牺 遗绪费钻研,赖有 君平 演后传,徵应妙通僊,休咎几微如见。” (3).形容本领极大。 茅盾 《子夜》十一:“ 徐曼丽 就是通仙,也不能马上就知道我在这里。” 至味最美好的滋味;最美味的食品。《吕氏春秋·本味》:“ 汤 得 伊尹 ,祓之於庙,爝以爟火,衅以牺猳。明日设朝而见之,説 汤 以至味。” 高诱 注:“为 汤 説美味。”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仁义法》:“虽有天下之至味,弗嚼弗知其旨也。” 明 方孝孺 《王温子栗字说》:“饮食资乎水火,而饮食非水火也。咸酸本乎盐梅,而至味非盐梅也。” 朝宗(1).古代诸侯春、夏朝见天子。后泛称臣下朝见帝王。《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覲,冬见曰遇。” 唐 李舟 《为崔大夫请入奏表》:“将临元会之期,倍切朝宗之恋。” 宋 陆游 《福建到任谢表》:“咸造在廷,甫遂朝宗之愿。” 明 李攀龙 《上朱大司空》诗:“转餉十年军国壮,朝宗万里帝图雄。” (2).指下属进见长官。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太傅 河南 褚裒 ,简穆有器识,时为 豫章 太守,出朝宗 亮 ( 庾亮 )。” (3).比喻小水流注大水。《书·禹贡》:“ 江 汉 朝宗于海。” 孔颖达 疏:“朝宗是人事之名,水无性识,非有此义。以海水大而 江 汉 小,以小就大,似诸侯归於天子,假人事而言之也。” 唐 张九龄 《饯王司马入计同用洲字》诗:“独嘆 湘江 水,朝宗向北流。” 清 李渔 《奈何天·崖略》:“造物从来不好色,磨灭佳人,使尽罡风力。万泪朝宗 江 海溢,天公只当潮和汐。” 黄药眠 《我梦》诗:“我梦作羽薄的白云,飘流光海无踪--但我终是江波一滴,向着大海朝宗!” 俯首(1) 低下头 俯首做画 (2) 比喻顺从 俯首听命 臣仆仆人的自称 一掬亦作“ 一匊 ”。两手所捧(的东西)。亦表示少而不定的数量。《诗·小雅·采绿》:“终朝采緑,不盈一匊。” 毛 传:“两手曰匊。”《文子·上德》:“土之势胜水,一掬不能塞江河。”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胡荽》:“一升子与一掬湿土和之。” 唐 贾岛 《望山》诗:“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 清 丘逢甲 《去岁初抵鮀江,今仍客游至此,思之怃然》诗:“西风一掬哀时泪,流向秋江作怒涛。” 闻一多 《收回》诗:“留心那一掬温存,几朵吻。” 古人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齿颊(1).牙齿与腮颊。 宋 苏轼 《橄榄》诗:“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 宋 张耒 《旦起》诗:“瓦盎汲石泉,漱濯齿颊凉。”《人民日报》1990.4.16:“但见茶色乳白,一口初饮,口舌生津,齿颊流香。” (2).嘴巴。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截发》:“我帛束玄云,知难再结。恨堕马妖妆,污人齿颊。”《明史·钱一本传》:“科塲弊竇,污人齿颊。” (3).谓口头谈说。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 灌夫 不负 竇婴 於摈弃之时, 任安 不负 卫青 於衰落之日, 徐晦 越乡而别 临贺 , 后山 出境而见 东坡 ,宜其足以馨千载之齿颊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每获餽饵,必分给其母,女亦略不置齿颊。” 金松岑 《论写情小说于新社会之关系》:“吾非必谓情之一字,吾人不当置齿颊。” 余芳(1).馀留的香气。 晋 陶潜 《闲情赋》:“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餘芳。” 唐 柳宗元 《南中荣橘柚》诗:“密林耀朱緑,晚岁有餘芳。” (2).残花。 前蜀 韦庄 《寄园林主人》诗:“晓鶯閒自囀,游客暮空归。尚有餘芳在,犹堪载酒来。” 欧阳予倩 《黛玉葬花》第二场:“红瘦绿肥人寂寞,杜鹃声里吊余芳。” (3).比喻身后留传的德行。《晋书·儒林传序》:“故搢绅之士靡然嚮风,餘芳遗烈,焕乎可纪者也。” 明 谢廷杰 《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序》:“公之文章与其功业并传无斁,恢恢乎有餘芳矣。” 天随(1).随顺天然;纯任自然。《庄子·在宥》:“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神动而天随,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吾之於五弦也,始则心驱之,中则神遇之,终则天随之。” (2).见“ 天随子 ”。 玉川(1).清澈的河水。 唐 白居易 《和李相公六韵》:“似从银汉下,落傍玉川西。” 金 元好问 《济南庙中古桧同叔能赋》诗:“青餘玉川润,根入铁岸古。” (2).本为井名。在 河南 济源县 泷水 北。 唐 卢仝 喜饮茶,尝汲井泉煎煮,因自号“玉川子” 唐 韩愈 《寄卢仝》诗:“ 玉 川 先生 洛城 里,破屋数间而已矣。” 金 元好问 《别康显之》诗:“ 玉川 文字五千卷, 郑监 才名四十年。” 清 孙枝蔚 《元夕饮闵于天宅》诗:“柑子真同 安定 酿,虾蟆早避 玉川 诗。”后世诗文中常以“玉川”代称茶。 宋 陆游 《昼卧闻碾茶》诗:“玉川七盌何须尔,铜碾声中睡已无。” 游屐出游时穿的木屐。亦代指游踪。 宋 王安石 《韩持国从富并州辟》诗:“何时归相过,游屐尚可蜡。” 元 赵孟頫 《投赠刑部尚书不忽木公》诗:“山好双游屐,溪清一钓船。” 清 钱学纶 《语新》卷下:“昔年游屐屡临,有懒残眇一目僧人,出袍衲相示。” 典出《宋书·谢灵运传》:“﹝ 谢灵运 ﹞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巖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躡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后以“游屐”指游玩山水。 宋 方岳 《不寐》诗:“草合妨游屐,沙崩压钓舟。” 清 龚炜 《巢林笔谈·舅氏春游诗》:“舅氏素简出,得追陪游屐,尤可喜。” 中熟见“ 中孰 ”。 诗肠指诗思;诗情。 唐 孟郊 《哭刘言史》诗:“精异 刘言史 ,诗肠倾珠河。” 明 袁宏道 《答人》诗:“走不能书,而有书癖;不能诗,而有诗肠;不能酒,而有酒态。” 清 唐孙华 《长夏闲居杂感次随庵韵》:“诗肠苦与墨同磨,时逢炎景欢娱少。” 灵源(1).对水源的美称。 宋 王十朋 《题双瀑》诗:“瀑水 簫峯 下,灵源不可寻。” 清 魏源 《古诗答陆彦若》之二:“ 崑崙 閟灵源,滥觴储五湖。” (2).喻帝绪,帝业。 唐 权德舆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一:“筮水灵源濬,因山祔礼崇。”《旧唐书·礼仪志一》:“伏惟 太祖 景皇帝 构室 有周 ,建絶代之丕业……又 世祖 元皇帝 潜鳞韞庆,屈道事 周 ,导濬发之灵源,肇光宅之垂裕。” (3).指隐者所居、远离尘世之地。 唐 吕岩 《浪淘沙》词:“我有屋三椽,住在灵源。无遮四壁任萧然。万象森罗为斗栱,瓦盖青天。” 明 高启 《赠金华隐者》诗:“灵源有路不可入,但见几片流出云中花。” (4).指心灵。 晋 陆云 《夏府君诔》:“沦心众妙,洞志灵源。” 宋 苏辙 《遗老斋绝句》之二:“众音入我耳,诸色过吾目,闻见长歷然,灵源不受触。” 元 张宇 《闲述》诗之一:“此性生而与道俱,灵源常患少人疏。” 泱漭亦作“ 泱莽 ”。1.广大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东西南北,驰騖往来,出乎 椒丘 之闕,行乎 洲淤 之浦,径乎 桂林 之中,过乎泱莽之野。”按,《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泱莽之壄。” 颜师古 注:“泱,音乌朗反。” 王先谦 补注:“莽,漭同。《文选·海赋》:‘泱漭澹泞。’注:‘泱漭,广大也。’此言广大之壄耳。” 三国 魏 曹植 《上牛表》:“臣闻物以洪珍,细亦或贵,故不见僬侥之微,不知泱漭之泰。” 宋 梅尧臣 《和永叔晋祠诗》:“北望故城无旧物,泱漭野色连丘墟。” 清 魏源 《黄山诗》之二:“泱漭天为岸,扶难感藜杖。” 马骏声 《醉题酒家壁》诗:“人生行乐须及时,尘寰泱莽我何之。” (2).水势浩瀚貌。 汉 李尤 《平乐观赋》:“龟池泱漭,果林榛榛。” 唐 杜甫 《送率府程录事还乡》诗:“东风吹春冰,泱莽后土溼。” 郭沫若 《东风集·蜀道奇》:“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縈紆。” (3).指浩瀚的水面。 清 曹寅 《观打鱼歌》:“ 白沙城 南观打鱼,日长一舸临泱漭。” (4).昏暗不明貌。《文选·谢朓<京路夜发>诗》:“晓星正寥落,晨光復泱漭。” 李善 注:“字书曰:泱漭,不明之貌。” (5).弥漫貌。 唐 张说 《奉和圣制野次喜雪应制》:“泱漭云阴积,氤氲风雪迴。” 清 陈大章 《登小孤山》诗:“蛟鼉正昼吼风霾,泱漭孤云天地白。”《轰天雷》第七回:“路上村落稀少,黄沙泱漭。” (6).浓郁貌。 宋 欧阳修 《出省有日书事》诗:“树色连云春泱漭,风光著草日晴明。” 宋 朱熹 《六月十五日诣水公庵雨作》诗:“归路緑泱漭,因之想巖耕。” 万斛极言容量之多。古代以十斗为一斛, 南宋 末年改为五斗。 唐 杜甫 《夔州歌》之七:“ 蜀 麻 吴 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 明 沉采 《千金记·省女》:“正是胸中万斛愁难遣,付与残花逐水流。” 清 恽敬 《新喻罗坊漕仓记》:“春、夏、秋三时,得雨涨,发万斛之舟,随流东下。” 郭沫若 《落叶》第二九信:“我对着你这近在咫尺而又远在天涯的哥哥,时而又感受着无限的哀愁,万斛的热泪无端地从眼中涌出。”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