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原文茫茫汝水抱城根,野色偷春入烧痕。 千点湘妃枝上泪,一声杜宇水边魂。 遥怜鸿隙陂穿路,尚想元和贼负恩。 粉堞女墙都已尽,恍如陶侃梦天门。
诗词问答问: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的作者是谁?答:秦观 问: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秦观的名句有哪些?答:秦观名句大全 译文和注释译文 茫茫的汝水绕蔡州城北流过,曲如弧形,田野发青,淹没了荒草被烧后留下的痕迹。 一千点舜帝的妃子洒在竹枝上的眼泪,一声死后化为杜鹃的杜宇的哀鸣。 对鸿隙陂的涨溢为害而感到怜惜,还在想唐宪宗时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据蔡州而反叛的事情。 城墙都已经化为灰烬,仿佛东晋大臣陶侃,后来成为了八州都督。 炊烟升起的地方是一个孤立的村庄,天色寒冷,不留一点云的痕迹。 车辋湖边的梅花,如溅起的泪水,壶公观畔的月亮也更加销魂。 蔡州疆域内多是春秋时的古国之地,蔡州有大量将相的公庙,供人缅怀。 想问李斯临刑时发出长叹以后,是谁牵着黄狗出东城门。 注释 太守向公:指向宗回,字子发,时任蔡州太守,有治绩。向有“登楼眺望”诗,此为次其韵而作。一说,向宗回为“郡将”“团练”。 汝(rǔ)水抱城根:汝水绕蔡州城北流过,曲如弧形,故蔡州亦称悬瓠城。 野色:田野之色。 偷春:谓偷春色而先发青。 烧痕:指荒草被烧后留下的痕迹。 湘妃枝上泪:指传说中舜帝的妃子洒在竹枝上的眼泪。据张华《博物志》载,舜南巡,驾崩于苍梧,二妃奔葬,哭帝极哀,泪染湘竹,竹为之斑。妃死后为湘水神,染泪的斑竹亦名湘妃竹。 杜宇:相传为古蜀帝名,死后其魂魄化为杜鹃,呜声悲苦,啼血乃止。 鸿隙陂:一作鸿池陂、鸿却陂,故址在河南汝南县治东南,跨汝河,容纳淮北诸水,滋润州郡沃土,然亦涨溢为害。 穿路:这里指陂水溃溢为害。 元和贼:指唐宪宗元和年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据蔡州而反叛,曾擅改汝水故道,为害百姓,后为李想所讨灭。事见《新唐书·李想传》。 女墙: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短墙,也称女儿墙。 陶侃(kǎn):东晋大臣。《晋书·陶侃传》有陶侃“少时梦生八翼而上天门”,后来“位至八州都督”的传说。 庖(páo)烟:指炊烟。 车辋(wǎng)湖:湖名,因形如车辋而得名。 壶公祠(cí):即壶公观。壶公,传说中的仙人。 封疆尽是春秋国:意谓蔡州疆域内多是春秋时的古国之地。秦观《汝水涨溢说》云:“诸邑皆春秋时沈江道柏之国。” 庙食:蔡州有狄梁公庙,祀狄仁杰;有李太尉庙,祀李想。秦观于蔡州教授任上,曾代州守为文以祭告以上先贤。 试问李斯长叹后,谁牵黄犬出东门:李斯为上蔡人,官至秦朝宰相,后遭赵高诬陷,被腰斩于咸阳市中。临刑时,李斯顾谓其中子日:“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诗文赏析这组诗是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秦观任蔡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教授时之作。文中所作介绍,对了解此诗写作背景,很有帮助。诗人在郡守登城眺望时,由郡城地理形势、眼前景物生发出有关历史与现实的感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