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三适赠道友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白居易 |
释义 | 三适赠道友原文褐绫袍厚暖,卧盖行坐披。紫毡履宽稳,蹇步颇相宜。 足适已忘履,身适已忘衣。 况我心又适,兼忘是与非。 三适今为一,怡怡复熙熙。 禅那不动处,混沌未凿时。 此固不可说,为君强言之。 诗词问答问:三适赠道友的作者是谁?答:白居易 全唐诗 参考注释行坐行走或坐定。谓一举一动。 唐 杜甫 《又示两儿》诗:“团圆思弟妹,行坐白头吟。” 宋 杜安世 《鹤冲天》词:“行坐深闺里,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小娘子,这里不是安顿你去处,你须见他们行坐时只要坏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八回:“从这天起,他便如油锅上蚂蚁一般行坐不安。” 蹇步谓步履艰难。 南朝 宋 谢瞻 《张子房》诗:“四达虽平直,蹇步愧无良。”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谐谑·嘉兴谑语》:“书中车马多如簇, 钱举人 独身走躑躅。 钱 居贫不克具舆马,又蹇步不良於行也。” 清 吴檠 《咏怀》:“曲径非不捷,由之转穷途。欲速嗟无成,蹇步愧亨衢。” 相宜合适,符合 在那个场合你说这样的话是不相宜的 三适(1).谓好德、贤贤、有功。 唐 李白 《为宋中丞自荐表》:“若三适称美,必九锡光荣。” 王琦 注:“古者诸侯贡士,一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 (2).三件适意的事。 唐 白居易 《三适赠道友》诗:“足适已忘履,身适已忘衣,况我心又适,兼忘是与非。” 明 张九韶 《群书拾唾·人伦礼用》:“ 东坡 三适:日起理髮,午窗坐睡,夜卧濯足。” 怡怡形容喜悦欢乐的样子 融融怡怡。——唐· 李朝威《柳毅传》 熙熙(1) 温和欢乐的样子 其余,则熙熙而乐。——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热闹的样子 天下熙熙。——《史记·货殖列传》 笑语熙熙。——唐· 李朝威《柳毅传》 禅那佛教用语。梵语音译。简称为禅,六度之一。义译为思维修,静虑(即禅定)。《楞严经》卷一:“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 子璿 集注:“禪那,云静虑。” 唐 白居易 《三适赠道友》诗:“禪那不动处,混沌未凿时。” 宋 王安石 《寄无为军张居士》诗:“ 南阳居士 月城翁 ,曾习禪那问色空。”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师独留正殿,无具无龕,彻夜禪那不休。” 清 李必恒 《谒浮山禹庙作歌》:“山根斑驳苔蘚蚀,清泉朝汲唯禪那。”参见“ 六度 ”、“ 禪定 ”。 混沌(1) 我国民间传说中指盘古开天避地之前天地模糊一团的状态 (2) 形容蒙昧无知的样子 (3) 糊涂(常用来骂人) 不可(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强言1.亦作"强言"。 2.犹强谏。诗文赏析今为一:一作合为一。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