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车螯二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王安石 |
释义 | 车螯二首原文车螯肉之羽,恃壳保厥身。自非身有求,不敢微启唇。 尚恐擉者得,泥沙常埋墂。 往往汤火间,身尽壳空存。 维海错万物,口牙且咀吞。 尔无如彼何,可畏宁独人。 无为久自苦,含匿不暴陈。 豁然从所如,游荡四海滣。 清波濯其污,白日晒其昏。 死生或有在,岂遽得烹燔。 诗词问答问:车螯二首的作者是谁?答:王安石 参考注释车螯亦作“ 车熬 ”。蛤的一种。璀璨如玉,有斑点。肉可食。肉壳皆入药。自古即为海味珍品。《太平御览》卷九四二引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弟书》:“前月十二日至 永嘉郡 ,蠣不如 鄞县 ,车螯亦不如 北海 。”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炙法》:“炙车熬,炙如蠣。” 宋 梅尧臣 《泰州王学士寄车螯蛤蜊》诗:“车螯与月蛤,寄自 海陵郡 。”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八:“鳧臛来方物,车螯上食单。” 自非(1).倘若不是。《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外内无忧;自非圣人,外寧必有内忧。”《汉书·董仲舒传》:“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彊勉而已矣。”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自非 王子晋 ,谁能常美好?”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 (2).自觉其非。 唐 韩愈 《复志赋》:“欲奔走以及事兮,顾初心而自非。” 不敢(1) 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 他不敢拒绝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众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说话就瞪眼 (3) 谦词,不敢当 贵姓?不敢当,姓盛。——周立波《山乡巨变》 泥沙泥土沙石。 用之于泥沙。——唐· 杜牧《阿房宫赋》 往往(1) 每每;时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处处;到处 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 卒中往往语。——《史记·陈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纷纷 吴王之弃其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梁军。——《史记·吴王濞列传》 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汉书·司马迁传》 汤火(1).滚水与烈火。《素问·逆调论》:“人有身寒,汤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然不冻慄,是为何病?” 宋 王安石 《车螯》诗之二:“往往汤火间,身尽殻空存。” (2).比喻极端危险的事物或处境。《尹文子·大道上》:“民之长幼临敌,虽汤火不避。”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用能免羣生於汤火,纳百姓於休和。”《晋书·荀晞传》:“虽陷汤火,大义所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生自独居,若离汤火,但觉凄寂。” (3).比喻极端焦虑、急迫的心情。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三:“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今輦轂下,民食不造岁,汤火之忧也。”《陈书·沉炯传》:“一者以年将六十,汤火居心,每跪读家书,前惧后喜,温枕扇席,无復成童。” 谓烫伤和烧伤。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黄栌》:“洗赤眼及汤火、漆疮。” 海错《书·禹贡》:“厥贡盐絺,海物惟错”。 孔 传:“错杂非一种”。后因称各种海味为海错。 南朝 梁 沉约 《究竟悲慈论》:“秋禽夏卵,比之如浮云;山毛海错,事同於腐鼠。” 宋 杨万里 《毗陵郡斋追怀乡味》诗:“江珍海错各自奇,冬裘何曾羡夏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访翠》:“赴会之日,各携一副盒儿,都是鲜物异品,有海错、江瑶、玉液浆。” 万物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善万物之得时。——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万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咀吞咀嚼吞食。 唐 韩愈 《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诗:“腥臊始发越,咀吞面汗騂。” 宋 黄庭坚 《萧葛二学子和予食笋诗次韵答之》:“咀吞千亩餘,胸次不蠆芥。” 无如无可奈何 今天想回去,无如未买着票 可畏(1).令人畏惧。《书·大禹谟》:“可爱非君?可畏非民?” 孔颖达 疏:“言君可畏者岂非民乎?”《左传·文公七年》“夏日之日也” 晋 杜预 注:“夏日可畏。” 唐 韩愈 《寄三学士》诗:“颶起最可畏,訇哮簸陵丘。”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孙文定》:“目睢盱可畏。” (2).令人敬畏。《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敦煌变文集·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经文》:“仙乐隐隐以引前,天女依依而后送,一道光明可畏。” 宋 曾巩 《王无咎字序》:“ 补之 明经术,为古文辞,其材卓然可畏也。” 无为(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顺其自然,没必要有所作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罚 (3) 不要,不用 无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自苦自寻苦恼;自寻痛苦 应以身体为重,不要太自苦了 暴陈暴露于外。《汉书·翟方进传》:“ 咸 ( 陈咸 )前为九卿,坐为贪邪免,自知罪恶暴陈,依託 红阳侯 立 徼幸,有司莫敢举奏。” 宋 王安石 《车螯》诗之二:“无为久自苦,舍匿不暴陈。” 豁然(1) 一下子彻底晓悟;开阔;顿时通达 (2) 坦荡 待人豁然 所如所往。 宋 苏轼 《前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明 陈子龙 《钓竿行》:“风雷在鳞甲,浩然纵所如。” 游荡(1) 闲荡 在大楼外游荡 (2) 漫游、徘徊、流浪 (3) 游逛 习惯于在那地区游荡 四海(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清波(1).清澈的水流。 汉 严忌 《哀时命》:“知贪饵而近死兮,不如下游乎清波。” 宋 王安石 《车螯》诗之二:“清波濯其污,白日晒其昏。” 巴金 《复仇集·爱的摧残》:“ 赛纳河 的清波在月光下发亮。” (2).六朝时歌曲名。 康有为 《<味梨集>序》:“六朝时, 汉 《鐃歌》、《鼓吹》曲既废,於是《清波》、《白鳩》、《子夜》、《鸟栖》之曲,亦以长短句为章。” 白日(1) 白天 (2) 太阳 白日依山尽。——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3) 泛指时光 浪费白日 死生(1).死亡和生存。《易·繫辞上》:“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説。”《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 宋 苏轼 《题文与可墨竹》诗:“谁云死生隔,相见如 龚 隗 。” (2).犹言盈亏、消长。《孙子·虚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长短,月有死生。” (3).杀生。《国语·越语下》:“死生因天地之刑。” 韦昭 注:“死,杀也。” (4).偏义复词。指生命。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马》诗:“所向无空阔,真堪託死生。” (5).偏义复词。指死亡。 唐 高适 《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宋 苏轼 《侄安节远来夜坐》诗之二:“畏人默坐成痴钝,问旧惊呼半死生。” 岂遽亦作“ 岂渠 ”。亦作“ 岂鉅 ”。犹怎么,难道。《国语·吴语》:“此志也,岂遽忘於诸侯之耳乎?”《荀子·王制》:“夫威彊未足以殆邻敌也,名声未足以县天下也。则是国未能独立也,岂渠得免夫累乎!” 王先谦 集解引 卢文弨 曰:“案:渠与遽同。”《荀子·正论》:“今俳优侏儒,狎徒詈侮而不鬭者,是岂鉅知见侮之为不辱哉!” 杨倞 注:“鉅,与遽同。”《吕氏春秋·察今》:“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烹燔烧煮;烹调。 前蜀 杜光庭 《莫令南斗醮词》:“犒士或开其宰戮,宴宾难废於烹燔。”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