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和元遗山四首
朝代 宋代
作者 王奕
释义

和元遗山四首原文

西偏颜乐园,屋角接圣境。
想当坐忘时,聪明尽黜屏。
上植松数株,下种麻千顷。
蛛网结秋丝,绵密藏废井。
东连胜果寺,元此诞庄颍。
象教剥床肤,所事终不永。
兴亡有定在,虽帝不可请。
缅想书云时,五色垂灿炳。
三家浚深井,录讫水亦冷。
卓卓正宪祠,蒸尝犹定省。
金縢宗老心,复辟直要领。
照影吊伯禽,抱渴空望绠。

诗词问答

问:和元遗山四首的作者是谁?答:王奕
问:和元遗山四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奕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奕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西偏

(1).西部;西方边远地区。《左传·隐公十一年》:“﹝ 郑伯 ﹞乃使 公孙获 处 许 西偏。” 南朝 梁 江淹 《遂古篇》:“青鸟所解,路诚亶兮;五色玉石,出西偏兮。”

(2).西侧。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温房承其东序,凉室处其西偏。” 宋 陆游 《涪州》诗:“古垒西偏晓繫舟,倚栏搔首思悠悠。”

颜乐

孔子 学生 颜回 簟食瓢饮而不改其乐。后因以“颜乐”谓安贫乐道。 宋 苏轼 《颜乐亭诗叙》:“ 颜子 之故居所陋巷者,有井存焉,而不在 颜氏 久矣。 胶西 太守 孔 君 宗翰 ,始得其地,浚治其井,作亭於其上,命之曰‘颜乐’。” 宋 张九成 《秋兴》诗:“田园爱 潜 归,簞瓢识 颜 乐。”参见“ 颜巷 ”。

圣境

(1).宗教信徒所向往的超凡入圣的境界。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出家顺善门》:“今出家者未登圣境,而期望之人恒引圣责凡。” 唐 王缙 《东京大敬爱寺大证禅师碑》:“夫上智之身,曲随世界;上智之心,密游圣境。” 唐 王昌龄 《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圆通无有象,圣境不能侵。”

(2).指传道的境域。有时用于比喻或讽刺。 鲁迅 《<伪自由书>后记》:“听说 青岛 也是好地方,但这是 梁实秋 教授传道的圣境,我连遥望一下的眼福也没有过。”

(3).比喻艺术作品或自然景物中出神入化的境界。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 迦陵 雄劲之气, 竹垞 清雋之思, 樊榭 幽艳之笔,得其一节,亦足自豪。若兼有众长,加以沉鬱,本诸忠厚,便是词中圣境。” 骆宾基 《一个唯美派画家的日记·十月十三日》:“那广旷的宇宙美,给它开阔了另一个圣境。”

坐忘

道家谓物我两忘、与道合一的精神境界。《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谓坐忘。” 郭象 注:“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既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者,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 唐 孟浩然 《游精思题观主山房》诗:“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清 钱谦益 《<颜子疏解>叙》:“不违仁者三月也,不违如愚者终身也。忘仁义,忘礼乐,而至于坐忘也。”

聪明

(1) 天资高,记忆和理解力强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资治通鉴》

聪明人

(2) 听觉和视觉灵敏

耳目聪明

黜屏

废除;摈弃。《隋书·高祖纪下》:“今恶子孙已为百姓黜屏,好子孙足堪负荷大业。”

种麻

苴麻

千顷

百亩为顷。千顷,极言其广阔。《淮南子·说林训》:“寻常之谿,灌千顷之泽。” 唐 韩愈 《酬卢给事曲江荷花行》:“ 曲江 千顷秋波浄,平铺红云盖明镜。” 明 陈所闻 《中秋同齐王孙瑞堂春堂虎丘坐月》曲:“望白云千顷,野鹤翱翔。” 丘复 《寄曹耐公汕头》诗:“罄此一樽酒,如对千顷汪。”

蛛网

蜘蛛所织成的丝网,系由腹部腺体分泌粘液,通过纺织器小孔排出,暴露在空气中变硬

绵密

细密周到

文意绵密

象教

释迦牟尼 离世,诸大弟子想慕不已,刻木为佛.以形象教人,故称佛教为象教。 南朝 梁 元帝 《内典碑铭集林序》:“象教东流,化行南国。” 唐 王维 《工部杨尚书夫人墓志铭》:“男以无双令德,降帝子于凤楼;女则第一解空,归法王之象教。” 宋 陈师道 《游鹊山院》诗:“顿慑尘缘尽,方知象教尊。” 陈独秀 《吾人最后之觉悟》:“ 魏 晋 以还,象教流入,朝野士夫,略开导见。”

剥床

语出《易·剥》:“剥牀以足,以灭下也。” 陈梦雷 浅述:“侵灭正道,自下而上也。”又:“剥牀以肤,切近灾也。” 陈梦雷 浅述:“阴祸已迫其身也。”后用“剥牀”称残害忠良或迫身之祸。 明 邵璨 《香囊记·赏雪》:“我和你虽隐居无预,恐有剥牀之灾,未免忧葵之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五两鹿皮,或买剥牀之痛。”

所事

(1).亦作“ 所是 ”。凡事,事事。 元 曲习见。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他诸餘可爱,所事儿相投。”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四折:“他买下了众街坊,所事儿依随,官吏每更不问一个谁是谁非,谁信谁欺。”《雍熙乐府·斗鹌鹑·香闺理发》:“花月貌人间第一,所是儿风流旖旎。”《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那女儿所事熟滑。”《二刻拍案惊奇》卷三:“那翰林生得仪容俊雅,性格风流,所事在行,诸般得趣,真乃是天上謫仙,人中玉树。”

(2).指某一件事,这件事。《水浒传》第 * 回:“﹝ 关胜 ﹞道:‘我们被擒在此,所事若何?’”《水浒传》第七三回:“太公接见,问道:‘好汉,所事如何?’” 清 秋瑾 《丑奴儿》词:“沉沉所事挂胸怀,划遍炉灰,倚遍廊迴:盼煞音书雁不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黄花冈之役·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之前因后果》附《温生才击孚琦》:“ * 前之二年,海内外党员纷集 香港 、 广州 ,分头努力所事。”

不永

谓寿命不长久。 汉 韦贤 《讽谏》:“迺及夷王,克奉厥绪,咨命不永,惟王统祀。”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刘眘虚》:“惜其不永,天碎国宝。”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爱堂 ﹞霍然惊寤,自知不永。”

兴亡

兴盛与衰亡

定在

犹定准。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 瓜田中,寧似 东陵 时?” 宋 刘敏中 《六州歌头·次韵答纯甫》词:“万事元无定在,此心得到处仙灵。”参见“ 定準 ”。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缅想

见“缅怀”

书云

(1).古代观察天象以占吉凶,并加以记录。语本《左传·僖公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臺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杨伯峻 注:“云物,古有两义。《太平御览》八引《左传》旧注云:‘云,五云也;物,风、气、日、月、星、辰也。’是分云、物为二。然《周礼·春官·保章氏》云:‘以五云之事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 郑众 、 郑玄 皆谓云物即云色。五云之色者,青、白、赤、黑、黄五色也。 杜 注亦云:‘云物,气色灾变也。’其义亦同两 郑 ,是以云物为一。盖古礼,国君於二分二至及四立之日,必登臺以望天象(或日旁云气之色),占其吉凶而书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占者,覘也。星辰飞伏,伺候乃见,登观书云,故曰占也。”

(2). 宋 人诗文多以“书云”指冬至。 宋 李曾伯 《雪夜不寐偶成》诗:“底事阳和尚未回,书云已久未逢梅。” 宋 洪迈 《容斋四笔·用书云之误》:“今人以冬至日为书云,至用之於表启中。虽前辈或不细考,然皆非也…… 汉明帝 永平 二年春正月辛未,宗祀 光武 毕,登 灵臺 观云物,尤为可证。”

五色

指青、黄、赤、白、黑五色,也泛指各种色彩

五色纷披。——《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三家

(1).极言人户之少。《韩非子·难势》:“无庆赏之劝,刑罚之威,释势委法, 尧 舜 户説而人辩之,不能治三家。” 宋 陆游 《野意》诗:“隄长逾十里,村小只三家。”

(2).指 春秋 鲁 大夫 孟孙氏 、 叔孙氏 、 季孙氏 。《论语·八佾》:“三家者以《雍》彻。” 朱熹 集注:“三家, 鲁 大夫 孟孙 、 叔孙 、 季孙 之家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乡兴贤能论》:“天欲 鲁 以 孔子 代三家。”

(3).指 春秋 晋 之三卿 韩 、 赵 、 魏 。《鹖冠子·武灵王》:“三家用此而 智氏 亡, 韩 用此而东分。”《史记·天官书》:“三家分 晋 ,并为战国。”

(4).指 汉 代传《诗》的 齐 、 鲁 、 韩 三派。《汉书·艺文志》:“ 汉 兴, 鲁 申公 为《诗》训詁,而 齐 辕固 、 燕 韩生 皆为之传……三家皆列於学官。”

(5).指 汉 代传《尚书》的 欧阳 、 大夏侯 、 小夏侯 三派。《后汉书·刘陶传》:“ 陶 明《尚书》《春秋》,为之训詁,推三家《尚书》。” 李贤 注:“三家谓 夏侯建 、 夏侯胜 、 欧阳和伯 也。”

(6).指解说《春秋》的 左氏 、 公羊 、 穀梁 三派。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绪言:“於《春秋》,则採三家之精华,斥 安国 之迂谬。”

(7).指古代天文学中的盖天、宣夜和浑天三种学派。《晋书·天文志上》:“古言天者有三家,一曰盖天,二曰宣夜,三曰浑天。”

(8).指三皇。《后汉书·马融传》:“軼越三家,驰骋五帝。” 李贤 注:“三家,三皇也。”

(9).指 夏 、 商 、 周 。 汉 王充 《论衡·正说》:“案《礼》, 夏 、 殷 、 周 三家,相损益之制,较著不同。” 汉 王符 《潜夫论·断讼》:“五代不同礼,三家不同教,非其苟相反也,盖世推移而俗化异也。”参见“ 三代 ”。

深井

(1) 水面的深度超过7米的一种井

(2) 竖直深孔(如矿井或深坑)

卓卓

(1).高远貌。 汉 严忌 《哀时命》:“处卓卓而日远兮,志浩荡而伤怀。” 王逸 注:“卓卓,高貌。” 唐 孟郊 《峡哀》诗:“月魄高卓卓,峡窟清沉沉。”

(2).特立;高超出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延祖 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羣。”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 明 徐渭 《赠沉母序》:“ 伯子 又知书,能操笔,而比於分隶,行卓卓为乡人表。” 鲁迅 《准风月谈·中国文坛的悲观》:“我们现在大抵只知道 嚣俄 和 霍普德曼 是卓卓的文人。”

蒸尝

本指秋冬二祭。后泛指祭祀。《国语·楚语下》:“国於是乎蒸尝。”《后汉书·冯衍传下》:“春秋蒸尝,昭穆无列。” 明 朱鼎 《玉镜台记·成婚》:“于以采藻,于以采苹,克谨蒸尝之荐。”

定省

(1).《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郑玄 注:“定,安其牀衽也;省,问其安否何如。”后因称子女早晚向亲长问安为“定省”。《汉书·杜周传》:“﹝陛下﹞亲二宫之饔膳,致晨昏之定省。”《晋书·王坦之传》:“ 孝宗太后 慈爱之隆,亦不必异所生, 琅邪王 餘姚主 及诸皇女,宜朝夕定省,承受教诲。” 宋 范成大 《次韵陈融甫见赠》:“归驂不可驻,晨昏思定省。”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小姐谏父》:“若重思唱随之义,当同尽定省之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明日可移家去,仍与父母同居,庶便定省。”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四章:“余自是以来,焦悚万状,定省晨昏,輒不久坐。”

(2).泛指探望问候父母或亲长。《晋书·习凿齿传》:“每定省家舅,从北门入,西望隆中……未尝不徘徊移日,惆悵极多。” 宋 杨万里 《罗氏万卷楼记》:“每月之吉,定省其母夫人外,即往山斋。”《好逑传》第一回:“只叫一个贴身伏侍的童子,叫做 小丹 的跟随,毕竟自进京定省父母走了。”

金縢

(1).谓用金属制的带子将收藏书契的柜封存。《书·金縢》:“公归,乃纳册于金縢之匱中。” 蔡沉 集传:“金縢,以金缄之也。”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玉琰其版,金縢其匱。” 顾馀 《咏古·王莽》:“金縢莫解 康陵 慟,玉璽谁怜 文母 愚。”

(2).指收藏书契的柜。 三国 魏 曹植 《怨歌行》:“素服开金縢,感悟求其端。”《文选·左思<魏都赋>》:“闚玉策於金縢,案图籙於石室。” 吕向 注:“金縢,金匱也。所谓玉版金匱石室,藏秘书之所,帝王图籍於此藏也。” 唐 许浑 《献韶阳相国崔公》诗:“万国已闻传玉璽,百官犹望啟金縢。”

宗老

同族的老长辈

余宗老涂山。——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复辟

失位的君主复位。泛指被推翻的统治者恢复原有的地位或被消灭的制度复活。

要领

(1) 要点,主要内容

不得要领

(2) 基本要求

掌握要领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0 9: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