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即事十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方岳 |
释义 | 即事十首原文残鬓萧萧不满梳,秋风樵髻立庭除。日明照见崚嶒影,自是山僧不是予。 诗词问答问:即事十首的作者是谁?答:方岳 参考注释萧萧(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不满(1).不充满。《管子·宙合》:“盛而不落者未之有也。故有道者不平其称,不满其量。” (2).不满足;不满意。 唐 韩愈 《上郑尚书相公启》:“敢避其烦黷,怀不满之意于受恩之地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苏黄诗品》:“ 苏文忠 作诗,常云效 山谷 体。世因谓 苏 极推 黄 ,而 黄 每不满 苏 诗。”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八章:“另一个婆姨不满她这种说法。” 秋风秋天的风 庭除庭前阶下,庭院 不独春光堪醉客,庭除长见好花开。——李咸用《题陈将军别墅》 明照明察;详察。《礼记·经解》:“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少。”《韩非子·奸劫弑臣》:“故身在深宫之中而明照四海之内,而天下弗能蔽弗能欺者,何也?” 宋 王安石 《上蒋侍郎书》:“然处卦之初,道未章著,上虽明照而未之信,故摧如不进,宽裕以待其时也。” 崚嶒(1) 高耸突兀 写山早崚嶒嵯峨 (2) 比喻特出不凡 凡为文者,必有文章之骨,意象崚嶒 (3) 比喻刚正不阿、坚贞不屈 侠骨崚嶒傲九洲 (4) 骨节显露貌。多形容人体瘦削 骨节崚嶒的大手 (5) 另见 léng 自是(1) 自然是 众人见他如此无礼,自是愤愤不平 (2) 自以为是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从此 山僧(1).住在山寺的僧人。 北周 庾信 《卧疾穷愁》诗:“野老时相访,山僧或见寻。” 唐 刘长卿 《寻盛禅师兰若》诗:“山僧独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见少年。” 元 李宗冽 《题岳溪禅林精舍》诗:“山僧四五人,屡访期识面。”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七:“百觅 理安寺 ,始与山僧晤。” (2).僧人自称的谦词。《五灯会元·法眼宗·罗汉琛禅师》:“众人既尽在此,山僧不可无言。”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师曰:‘山僧过矣!夫人言明日作排,非今日矣。’” 不是(1) 错误;过失 是吾不是处。——清·林觉民《与妻书》 (2) 否定判断 现在不是讲话的时候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