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降旨再加赈直隶并逮五分灾民其不成灾者亦与缓徵更命借给籽种毋误春耕
朝代 清代
作者 乾隆
释义

原文

六分灾者赈,五分格于例。

新正命加赈,五分极贫逮。

然其次贫者,尚未被予惠。

三月况期满,四月何为继。

用是再沛恩,普加一月暨。

五分极次贫,均沾俾无异。

廉知课科法,五分缓徵税。

四分不成灾,仍有输将事。

畿辅连岁歉,民有日穷势。

岂宜亟催呼,重为吾民累。

勘不成灾者,概与缓徵既。

更虑东作候,籽种犹艰致。

贷予毋误耕,庶可有收企。

凡此示大端,推行在群吏。

相与善补苴,敬待西成赐。

诗词问答

问:《降旨再加赈直隶并逮五分灾民其不成灾者亦与缓徵更命借给籽种毋误春耕》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二十九

参考注释

六分

(1).谓六分之一。《周礼·考工记·匠人》:“囷窌仓城,逆墙六分。” 郑玄 注:“逆,犹却也。筑此四者,六分其高,却一分为閷。” 贾公彦 疏:“却墙六分者,六分其高,去一以为閷,假令高丈二尺,下厚四尺,则於上去二尺为閷。”

(2).谓六分长,一寸的十分之六。《汉书·律历志上》:“用竹为引,高一分,广六分,长十丈,其方法矩,高广之数,阴阳之象也。”

(3).谓十分之六。《晋书·傅玄传》:“又旧兵持官牛者,官得六分,士得四分;自持私牛者,与官中分,施行来久,众心安之。”

(4).谓分为六等份。 唐 陆龟蒙 《正月十五惜春寄袭美》诗:“六分春色一分休,满眼东波尽是愁。”

五分

犹言五成,一半。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六:“ 芳华楼 ,前后植梅极多……至开及五分,府坐领监司来燕。”《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 王元椿 ﹞心里想道:‘这男女!不会得弓马的……’只有五分防备,把马慢慢的放过来。”

新正

农历新年正月

因岁暮就在家过了年,新正方起身上任。——《平山冷燕》

次贫

比赤贫贫穷的程度较低的

尚未

至今未曾;还没有。 

例句: 

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三回:“正是科尔沁部统领明安,尚未行礼,即大哭道“全部军士都败没了,贵统领布塞闻已战死了。”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左拉

三月

(1)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三个月

(2) 农历(阴历)每年的第三个月,第三个朔望月

(3) 三个月

期满

达到预定的期限

学徒期满

四月

一年有十二个月,四月就是一年中的第四月份。

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用是

因此。《汉书·赵充国传》:“车輢将军 张安世 始尝不快上,上欲诛之, 卬 家将军以为 安世 本持槖簪笔事 孝武帝 数十年,见谓忠谨,宜全度之。 安世 用是得免。” 唐 柳宗元 《答吴武陵非国语书》:“恒恐后世之知言者,用是詬病。”《清史稿·艺文志一》:“令好古之士欲读中秘书者,任其入览。用是海内从风,人文炳蔚,学术昌盛,方驾 汉 、 唐 。”

普加

(1).普遍赐与;普遍施与。《南史·宋纪中·孝武帝》:“二月癸巳,閲武,军幢以下,普加班锡,多所原宥。” 宋 苏辙 《谢雨祝文》:“神明昭答,膏泽普加。”

(2).普遍增加。如:今年普加一级工资。

一月

(1).一年的第一月。《书·泰誓序》:“一月戊午,师渡 孟津 。” 孔 传:“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更与诸侯期而共伐 紂 。”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帝王讳名》:“唯 秦始皇 以父 庄襄王 名 楚 ,称 楚 曰 荆 ;其名曰 政 ,自避其嫌,以正月为一月。”

(2).一个月。《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郑玄 笺:“一月之中三有胜。”《汉书·律历志上》:“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及见 武皇帝 试闭 左慈 等,令断穀近一月,而颜色不减,气力自若。”《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捻指之间,在家中早过了一月有餘。”

(3).第一个月。《淮南子·精神训》:“万物背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故曰一月而膏,二月而胅……十月而生。” 唐 陈陶 《种兰》诗:“一月薰手足,两月薰衣裳,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肠。”

均沾

大家平均享受(利益)

无异

没有差异;相同

在争论中又翻老账,无异于火上加油

科法

(1).法令;宗教戒律。《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诸葛亮 围 陈仓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亮 围 陈仓 ,使 昭 乡人 靳详 於城外遥説之, 昭 於楼上应 详 曰:‘ 魏 家科法,卿所练也,我之为人,卿所知也,我受国恩多而门户重,卿无可言者,但有必死耳。’” 唐 赵璘 《因话录·角》:“ 衡山 周混沌 ……自幼入道,科法清严,今为 南岳 首冠。”

(2).指科举取士之法。《宋史·选举志一》:“若谓科法已善,则未也。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科法败坏人材,致不如古。”

四分

(1).分为四份。《左传·昭公五年》:“四分公室, 季 氏择二。”

(2).向四方散开。 汉 焦赣 《易林·豫之观》:“十里望烟,散涣四分;形容灭亡,终不见君。”

(3).指四分历。《后汉书·律历志中》:“今改行《四分》,以遵於 尧 ,以顺 孔圣 奉天之文。”《清史稿·时宪志一》:“ 梅文鼎 研精天算,由《授时》以溯《三统》、《四分》以来诸家之术。”

指佛教法相宗(唯识宗)的“四分”说,即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 清 龚自珍 《最录八识规矩颂》:“师復念法相宗大纲在八识,大纬在四分,乃製此颂一十二章,分四大支。”

成灾

造成灾害

害虫成灾,毁了大片庄稼

将事

从事于某项任务或工作。《左传·成公十三年》:“ 晋侯 使 郤錡 来乞师,将事不敬。” 清 陈确 《<大学辨>序》:“将事之暇,偶及遗编。”

将帅治军、用兵之事,如教育训练士兵,以及战法、阵法的运用等。《吴子·治兵》:“故用兵之法,教戒为先……每变皆习,乃授其兵,是谓将事。”

畿辅

国都所在的地方,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

畿辅某官某妻。——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连岁

1.见"连岁"。

有日

(1).多日。《晏子春秋·谏下十九》:“今君处佚怠,逆政害民有日矣,而犹出若言,不亦甚乎!”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钱忠懿王 ﹞既至,会 太祖 幸 洛阳 郊禋,西驾有日矣。”

(2).有期;不久。《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行有日, 甘罗 谓 文信侯 曰:‘借臣车五乘,请为 张唐 先报 赵 。’” 唐 韩愈 《答李翊书》:“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且喜他肯与我修鍊,丹成料已有日。” 苏曼殊 《碎簪记》:“接叔父书,谓闻人言,君受聘於 林 姓,亲迎有日,然歟?”

民累

民众的劳苦。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祚 将去官,乃大具斧斤,将去民累。”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总论》:“一在五年均役,清覈丁差,所以甦民累也。”

不成

——作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反问或揣度的语气,常与“难道”、“莫非”等词相呼应

老五不在这儿,莫非又下厂去了不成

更虑

改变主意。《商君书·农战》:“亲戚交游合,则更虑矣。”

东作

(1).谓春耕。《书·尧典》:“寅宾出日,平秩东作。” 孔 传:“岁起於东,而始就耕,谓之东作。” 唐 李白 《赠从弟冽》诗:“日出布穀鸣,田家拥锄犂。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 清 朱彝尊 《御试省耕诗二十韵》:“西畴一以望,东作此时偕。”

(2).泛指农事。 汉 蔡邕 《考城县颂》:“劝兹穡民,东作是营,农桑之业,为国之经。” 宋 陆游 《岳池农家》诗:“农家农家乐復乐,不比市朝争夺恶。宦游所得真几何,我已三年废东作。”

(3).指春季作物。《魏书·世祖纪上》:“去春小旱,东作不茂。” 清 方文 《枞川对雪有怀》诗:“农家东作有丰兆,客子西归无好音。”

籽种

〈方〉∶种子

凡此

所有这些。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凡此之辈数百人,皆忠壮果烈,有智有仁。” 明 吴承恩 《贺思翁受封障词引》:“凡此宠光,萃於门阀,揆之理义,实有源流。”

大端

主要的部分;重要的端绪;大概

故称恶者,心之大端也。——《礼记·礼运》

今略举大端,以喻吏民。——《后汉书·隗嚣传》

行在

即行在所。 唐 杜甫 《北征》诗:“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已而大驾幸 建康 ,六宫留 临安 ,则 建康 为行在, 临安 为行宫。”

相与

副词。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可译为“共同”

舍人相与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

平原君竟与 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相与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补苴

补缀,缝补。语本 汉 刘向 《新序·刺奢》:“今民衣敝不补,履决不苴。”引申为弥补缺陷。《明史·武宗纪赞》:“犹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钧诸臣,补苴匡救,是以朝纲紊乱,而不底於危亡。” 清 陈学泗 《纪事》诗:“漫议补苴停转运,最怜剜肉赐全租。” 李大钊 《警 * 父老书》:“ 民国 肇造,邦基未安,方期举我全国刚毅强国之人心,尝胆卧薪之志气,艰难缔造,补苴弥缝。”

西成

谓秋天庄稼已熟,农事告成。《书·尧典》:“平秩西成。” 孔颖达 疏:“秋位在西,於时万物成熟。” 唐 高适 《东平路中遇大水》诗:“稼穡随波澜,西成不可求。”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 16: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