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题子陵钓台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李昱 |
释义 | 题子陵钓台原文汉祖龙飞日,先生钓泽中。 布衣曾友道,台鼎不偿功。 七里滩头月,一丝亭上风。 古今评论者,只作隐沦同。 诗词问答问:题子陵钓台的作者是谁?答:李昱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参考注释汉祖即 汉高祖 刘邦 。 汉 扬雄 《剧秦美新》:“会 汉祖 龙腾 丰 沛 ,奋迅 宛 叶 。” 唐 杜牧 《题青云馆》诗:“四皓有芝轻 汉祖 , 张仪 无地与 怀王 。” 清 阎尔梅 《歌风台》诗:“屋上龙交生 汉祖 ,山中蛇斩应 秦皇 。” 章炳麟 《文学总略》:“有韵文中,既録 汉祖 《大风》之曲,即《古诗十九首》亦皆入选。” 龙飞旧时比喻升官提职 吾兄既凤翔,王子亦龙飞。——傅咸《赠何劭王济》 先生(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布衣(1) 麻布衣服(古时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 (2) 平民百姓 臣本布衣。——诸葛亮《出师表》 有布衣毕昇。——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友道朋友交往的准则与道义 台鼎古称三公为台鼎,如星之有三台,鼎之有三足。语本 汉 蔡邕 《太尉汝南李公碑》:“天垂三台,地建五岳,降生我哲,应鼎之足。”《后汉书·陈球传》:“公出自宗室,位登台鼎,天下瞻望。” 唐 颜真卿 《赠司空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李公神道碑》:“儼然王公之量,鬱有台鼎之姿。” 明 沉采 《千金记·谒相》:“昔为刀笔之流,今居台鼎之职。”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浮签》:“秀才本色基台鼎,元老深情託倡酬。” 滩头海(河)头连接海(河)岸的地区。是进攻登陆作战中首先抢占的阵地。 一丝(1).一根蚕丝。常喻微少或极细之物。 宋 叶适 《赠胜上人》诗:“遣腊冰千筋,勾春柳一丝。”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二七:“盖闻拂云之松,生於一豆之实;耸壑之鱼,穿於一丝之溜,是以忽细事者祸必盈,轻小敌者亡必骤。” (2).指一点。《老残游记》第十六回:“这些情节, 子谨 却一丝也不知道。” 巴金 《秋》二:“ 高忠 看见 克定 这样镇静,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 上风(1) 风吹来的那一方 在上风方向喷洒农药 (2) 比喻优势或有利地位 占了上风 古今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评论对于人物或事理加以批评议论 评论是非 隐沦(1).神人等级之一。泛指神仙。《文选·郭璞<江赋>》:“纳隐沦之列真,挺异人乎精魄。” 李善 注引 汉 桓谭 《新论》:“天下神人五:一曰神仙,二曰隐沦,三曰使鬼物,四曰先知,五曰铸凝。”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嵇中散》:“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 南朝 齐 谢朓 《游敬亭山》诗:“隐沦既已託,灵异居然栖。” (2).隐居。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诗:“既枉隐沦客,亦栖肥遯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孙登 ﹞思欲遯跡林乡,隐沦忘死。” 郁达夫 《秋夜怀人》诗之六:“晚年好静南乡住,仙寿溶溶乐隐沦。” (3).指隐者。 唐 杜甫 《赠韦左丞丈》诗:“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清 赵翼 《题周山茨观察老圃秋容图》诗:“公曾出塞悲流徙,我亦归田作隐沦。” (4).隐没身体不使人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解奴辜》:“皆能隐沦,出入不由门户。”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 汉 时, 解奴辜 、 张貂 皆能隐沦,出入不由门户,此后世遁形之祖也。” (5).沉沦,埋没。《晋书·郭璞传》:“ 严平 澄漠於尘肆, 梅真 隐沦乎市卒。”《文选·鲍照<行乐至城东桥>诗》:“尊贤永照灼,孤贱长隐沦。” 李善 注:“隐沦,谓幽隐沉沦也。” 章炳麟 《狱中闻沉禹希见杀》诗:“不见 沉生 久,江湖知隐沦。”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