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息壤诗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苏轼 |
释义 | 息壤诗原文帝息此壤,以藩幽台。有神司之,随取而培。 帝敕下民,无敢或开。 惟帝不言,以雷以雨。 惟民知之,幸帝之怒。 帝茫不知,谁敢以告。 帝怒不常,下土是震。 使民前知,是役於民。 无是坟者,谁取谁干。 惟其的之,是以射之。 诗词问答问:息壤诗的作者是谁?答:苏轼 参考注释幽台谓坟墓。 明 高启 《盗发汉侍中许彧墓》诗:“长夜俄看月,幽臺不掩泉。” 有神(1).神灵。有,助词。《书·武成》:“惟尔有神,尚克相予。” 孔 传:“神庶几助我。”《大戴礼记·少间》:“故天子昭有神於天地之间,以示威於天下也。” (2).有神助。喻指奇妙生动,有神韵。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李玲修 《笼鹰志》:“他画着,渐渐艺术感觉唤醒了,手平稳了,下笔有神了。” (3).有精神。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三家邻居》:“这双大眼睛,瞳人深而有神。仿佛即使是在黑暗之中,它们也能发光。” 下民百姓;人民。《诗·小雅·十月之交》:“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史记·循吏列传》:“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坐制礼法,束缚下民。” 宋 陈亮 《勉强行道大有功》:“天祐下民而作之君,岂使之自纵其欲哉!”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至于那些下民,他们有的是榆叶和海苔。” 无敢不敢。《书·费誓》:“无敢寇攘,踰垣墙,窃马牛,诱臣妾。”《后汉书·应劭传》:“边将恐怖,畏其反叛,辞谢抚顺,无敢拒违。”《宋史·忠义传一·赵师旦》:“弃物道上,人无敢取。” 不言(1).不说。《书·说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 晋 孙绰 《天台山赋》:“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於不言。”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九:“空堂黄昏暮,我坐默不言。” (2).不依靠语言。谓以德政感化人民。《老子》:“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管子·心术上》:“故必知不言无为之事,然后知道之纪。”《南史·王俭传》:“所以得厝私怀,实由禀明公不言之化。” (3).不料。 唐 宋之问 《桂阳三日述怀》诗:“愚谓嬉游长似昔,不言流寓歘成今。” 不知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不常(1).不固定。《书·伊训》:“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孔 传:“天之祸福惟善恶所在,不常在一家。” 汉 张衡 《西京赋》:“不常厥土, 盘庚 作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夫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於声,或方於貌,或拟於心,或譬於事。” (2).异常;反常。《晏子春秋·谏下十三》:“作服不常,以笑诸侯。” 吴则虞 集释引 苏舆 云:“言作不常之服,以为笑于诸侯。” 元 元怀 《拊掌录》:“画人物不常,鸟或四足,兽或两翼,人或儒冠而僧衣。” (3).不平凡;卓越。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四:“夜梦一女,年可十七八,颜色不常。”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习凿齿 史才不常, 宣武 甚器之。未三十,便用为 荆州 治中。”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去国时虽久,安邦志不常。” (4).时常。《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焦氏 ﹞待婢僕们也十分宽恕,不常赏赐小东西。” (5).犹无常。死的婉辞。 唐 韩愈 《祭故陕府李司马文》:“如何不常,以至大故!” 下土(1).大地。《诗·小雅·小明》:“明明上天,照临下土。” 唐 张乔 《试月中桂》诗:“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 明 何景明 《九咏》:“下土幽暗而嶮巇兮,需光泽之照临。” (2).四方;天下。《书·舜典》:“帝釐下土,方设居方。” 孔 传:“言 舜 理四方,诸侯各设其官居其方。”《国语·吴语》:“余心岂忘忧恤,不惟下土之康靖。” 韦昭 注:“不但忧四方,乃忧王室也。”《后汉书·仲长统传》:“故下土无壅滞之土,国朝无专贵之人。” 宋 曾巩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其渊谋远略,必中事几,善训嘉謨,可为世则者,传闻下土,虽仅得其一二,已足以度越众虑,非可闚测,可谓有君人之德大。” 鲁迅 《无题》诗:“下土惟 秦 醉,中流辍 越 吟。” (3).指人间。《诗·小雅·小旻》:“旻天疾威,敷于下土。”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五:“ 豫章 人 刘广 ,年少未婚,至田舍,见一女子,云:‘我是 何参军 女,年十四而夭,为 西王母 所养,使与下土人交。’ 广 与之 * 。” 前蜀 贯休 《阳春曲》:“何不却辞上帝下下土,忍见苍生苦苦苦!” 清 魏源 《杂诗》之四:“维帝高冥冥,安闻下土怨。” (4).偏远的地方。《汉书·刘辅传》:“臣等愚,以为 辅 幸得託公族之亲,在諫臣之列,新从下土来,未知朝廷体,独触忌讳,不足深过。” 汉 王符 《潜夫论·三式》:“细民冤结,无所控告,下土边远,能诣闕者,万无数人,其得省治,不能百一。”《魏书·朱长生传》:“ 高车 主 阿伏至罗 责 长生 等拜, 长生 拒之曰:‘我天子使,安肯拜下土诸侯!’” (5).低洼之地。《书·禹贡》:“厥土惟壤,下土坟壚。” 孔 传:“高者壤,下者壚。”一说,下等土地。 孙星衍 注引 马融 曰:“ 豫州 地有三等,下者坟壚也。” 犹入土。指埋葬。 宋之的 《故乡》:“老的下土的时候,使了财主五吊钱,几年没还上,咱祖上留下来的这几间破草房跟西河沿那八分菜田地,都出给财主了。” 使民(1).统治人民,使其服从自己。《管子·权修》:“故曰察能授官,班禄赐予,使民之机也。”《国语·周语上》:“然则长众使民之道,非精不和,非忠不立,非礼不顺,非信不行。” (2).使用民力。《论语·学而》:“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前知预知;有预见;事先知道。《礼记·中庸》:“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禎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胥 ( 伍子胥 )为人少好於文,长习於武,文治拜国,武定天下,执纲守戾,蒙垢受耻,虽寃不争,能成大事。此前知之士,安可致耶?”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一:“《序》称 天祐 元年, 金城 冯贄 取九世典籍,撮其膏髓,别为一书,庶兵火煨烬之后来者不至束手。今百书遂无存者,则 贄 可谓前知矣。”《红楼梦》第一一四回:“他背地里合我説, 妙玉 怎么前知,怎么参禪悟道,如今他遭此大难,如何自己都不知道?”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中国驻日代办致柏林外部之电》:“ 德国 私人之参与战事,当为 德国 政府所前知。” 惟其表示因果关系,和“正因为”近似 惟其他还幼小,所以要多帮助他 是以所以;因此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