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八声甘州(庚戌重九约诸友登龙山,阻雨)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李曾伯 |
释义 | 原文拟龙山、把酒酹西风,西风苦无情。似秋容不受,骚人登眺,特地悭晴。 依稀两三过雁,何处是方城。 目断危楼外,山远烟轻。 且对黄花一笑,叹浮生易老,乐事难并。 唤遏云低唱,檐溜任霏铃。 问何如、乌纱折角,把芳名、盖取晋参军。 东篱下,阴晴不管,输与渊明。 诗词问答问:《八声甘州(庚戌重九约诸友登龙山,阻雨)》的作者是谁?答:李曾伯 参考注释把酒拿着酒杯 把酒问青天。——宋· 苏轼《水调歌头》 西风(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无情(1) 没有感情 无情无义 (2) 不留情 水火无情 秋容(1).犹秋色。 唐 李贺 《追和何谢铜雀妓》:“佳人一壶酒,秋容满千里。” 宋 陆游 《秋阴》诗:“陂泽秋容淡,郊原晓气清。”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看秋容一片荒郊写,尽处霜红叶,愁来不可遮。”参见“ 秋色 ”。 (2).悲愁的面容。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 竹子 ﹞秋容憔悴,殆不可支。” 骚人(1) 指诗人 骚人墨客 (2) 泛指忧愁失意的文士、诗人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李白《古风》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登眺登高远望。 唐 李白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诗:“峯峦秀中天,登眺不可尽。” 宋 王安石 《赠宝觉》诗序:“闻 化城阁 甚壮丽,可登眺,思往游焉,故赋是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爱奴》:“自入馆以来,每欲一出登眺,輒錮闭之。” 特地特意;特为 他昨晚特地来看你,你不在家 依稀含糊不清地,不明确地 依稀掩映。——清· 林觉民《与妻书》 两三几个。表示少量。《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相逢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唐 皎然 《舟行怀阎士和》诗:“相思一日在孤舟,空见归云两三片。” 元 萨都剌 《秋词》:“清夜空车出 建章 ,紫衣小队两三行。” 老舍 《骆驼祥子》一:“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方城(1). 春秋 时 楚 北的长城。由今之 河南省 方城县 ,循 伏牛山 ,北至今 邓县 。为古九塞之一。《淮南子·墬形训》:“何谓九塞,曰: 太汾 、 澠阨 、 荆阮 、 方城 、 殽阪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 (2).借指山川险要。 唐 元稹 《楚歌》之六:“殷勤聘名士,莫但倚 方城 。” (3).指地方长官。《北史·孙搴陈元康等传论》:“ 汉氏 官人,尚书郎出宰百里; 晋 朝设法,不宰县不得为郎。皆所以贵方城之职,重临人之要。” (4).指陵墓。《清史稿·礼志五》:“既达陵所,太皇太后坐方城东旁,奠酒举哀。” (5).指麻将博戏。 茅盾 《小圈圈里的人物》:“ 祥师母 之所以夜夜必作方城之戏,是因为她‘精力过剩’。” 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 唐 丘为 《登润州城》诗:“乡山何处是,目断 广陵 西。” 宋 晏殊 《诉衷情》词:“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无语凭阑干,目断行云。” 王季思 校注:“目断,犹云望断。” 清 陈维崧 《望湘人·寓楼微雪咏隔垣所见》词:“枉目断瑶堦,难递 飞琼 音信。” 危楼高楼。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沮水》:“危楼倾崖,恒有落势。” 南朝 梁 徐悱 《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邪城》诗:“脩篁壮下属,危楼峻上干。” 唐 李端 《度关山》诗:“危楼缘广漠,古竇傍 长城 。”《柳泉》1983年第4期:“那连云广厦、摩天危楼下,比肩继踵排队购票的人……纵贯 九龙 ,横溢 香江 。” 远烟(1).远处的云烟。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道中作》诗:“絶目尽平原,时见远烟浮。” 南朝 梁简文帝 《应令》诗:“远烟生兮含山势,风散花兮传馨香。” (2).一种制墨用的原料。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买烟印号》:“ 黄山 张处厚 、 高景修 皆起灶作煤製墨为世业,其用远烟、鱼胶所製佳者,不减 沉珪 。” 黄花(1) 几种开黄色花或黄花占优势菊科植物的任何一种 (2) 黄花菜的花,金针菜的通称 (3) 菊花 (4) 没有经过性行为的女性 黄花闺女 浮生语本《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以人生在世,虚浮不定,因称人生为“浮生”。 南朝 宋 鲍照 《答客》诗:“浮生急驰电,物道险絃丝。” 唐 元稹 《酬哥舒大少府寄同年科第》诗:“自言行乐朝朝是,岂料浮生渐渐忙。” 明 王錂 《春芜记·宴赏》:“浮生回首如驰影,能消几度閒愁闷。” 茅盾 《追求》三:“永别了!如梦的浮生,谜一样的人生!” 乐事得意事;使人高兴或满意的事 享受倾听他谈话的乐事 遏云形容歌声美妙动听,能阻止云彩流动 低唱轻柔地歌唱。 宋 苏轼 《赵成伯家有丽人仆徒吟春雪美句次韵一笑》:“试问高吟三十韵,何如低唱两三杯。” 元 萨都剌 《游西湖》诗之六:“水面夜深银烛小, 越 娘低唱月生眉。” 檐溜房檐流下的雨水 何如(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乌纱(1).指古代官员所戴的乌纱帽。 唐 皮日休 《夏景冲淡偶然作》诗:“祗隈蒲褥岸乌纱,味道澄怀景便斜。”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赞>序》:“龙竹自携,乌纱不整;异貌无匹,华姿若生。”《平山冷燕》第一回:“喝声未絶,只见班部中闪出一官,乌纱象简,趋跪丹墀。” (2).泛指官帽。 清 洪楝园 《后南柯·辞职》:“想当年司宪护高牙,误军事褫乌纱,如炉王法便追拿。”参见“ 乌纱帽 ”。 (3).借指官位。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与之大夫》:“覷了这人情笑杀,可道当今底是识乌纱。”参见“ 乌纱帽 ”。 (4).黑纱织物。参见“ 乌纱髻 ”。 折角(1). 汉元帝 时,少府 五鹿充宗 治 梁丘 《易》,以贵幸善辩,诸儒莫敢与抗论。人有荐 朱云 者, 云 入,昂首论难,驳得 充宗 无言以对。诸儒为之语曰:“ 五鹿 岳岳, 朱云 折其角。”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折角”喻指雄辩。 宋 周邦彦 《汴都赋》:“虽有注河之辩,折角之口,终日危坐,抵掌而谭,犹不能既其万一。” 清 黄景仁 《送容甫归里》诗:“此日众中推折角,他年殿上待重茵。” (2).指在争论中被人驳倒。《旧五代史·周书·冯道传》:“復有 梁 朝宰臣 李琪 ,每以文章自擅,曾进《贺平中山王都表》云:‘復 真定 之逆城。’ 道 让 琪 曰:‘昨来收復 定州 ,非 真定 也。’ 琪 昧於地理,顿至折角。”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外交》:“看诸卿闻命即行,絶无繫恋,似此皇华之选,必无折角之虞。” (3).谓折迭其边角。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升庵集》:“余尝爱 赵子昂 《书跋》云:‘聚书藏书,良非易事。善观书者……勿捲脑,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特指折迭头巾之角。 清 沉育 《郭有道墓》诗:“士林争折角,仙侣羡同舟。”参见“ 折角巾 ”。 芳名(1) 敬辞,称年轻女子的名字 (2) 美好的名声 芳名永垂 参军中国古代诸王及将帅的幕僚,官名 言未毕,参军马谡曰:“某愿往。”——《三国演义》 东篱(1).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因以指种菊之处;菊圃。 唐 杨炯 《庭菊赋》:“凭南轩以长啸,坐东篱而盈把。” 宋 柳永 《玉蝴蝶·重阳》词:“西风吹帽,东篱携酒,共结欢游。” 明 冯惟敏 《南吕一枝花·送贾封君约庵来游上谷南还》套曲:“恰东篱劝插黄花,又南浦催斟緑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僕以君风流高士,当能安贫;今作是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 (2).园圃名。 宋 陆游 《东篱记》:“ 放翁 告归之三年,闢舍东茀地,南北七十五尺,东西或十有八尺而赢,或十有三尺而缩。插竹为篱,如其地之数……名之曰‘东篱’。” 宋 陆游 《读吕舍人诗追次其韵》:“言归 镜湖 上,日日醉 东篱 。”自注:“ 东篱 ,予小圃名。” 阴晴(1).指向阳和背阴。 唐 王维 《终南山》诗:“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2).比喻得志和失意。 元 曾瑞 《哨遍·村居》套曲:“人为功名苦战争,徒然竞,百年身世,数度阴晴。” 不管(1) 不顾,不被相反的力量阻塞或阻止;无视不利的结果 不管身体好坏,他都工作到深夜 (2) 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副词“都”“总”“也”等跟他呼应 只看到他的一些缺点,认为这些缺点在他身上是不可饶恕的,而不管这些缺点在别人身上的情况如何 渊明深远明达。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刘后主志》:“非渊明弘鉴,则中兴之业,何容易哉?”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