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出塞
朝代 唐代
作者 于鹄
释义

出塞原文

葱岭秋尘起,全军取月支。
山川引行阵,蕃汉列旌旗。
转战疲兵少,孤城外救迟。
边人逢圣代,不见偃戈时。
微雪军将出,吹笳天未明。
观兵登古戍,斩将对双旌。
分阵瞻山势,潜兵制马鸣。
如今青史上,已有灭胡名。
单于骄爱猎,放火到军城。
乘月调新马,防秋置远营。
空山朱戟影,寒碛铁衣声。
度水逢胡说,沙阴有伏兵。

诗词问答

问:出塞的作者是谁?答:于鹄
问:出塞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于鹄的名句有哪些?答:于鹄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310-21

参考注释

全军

(1) 整个军队

全军指战员

(2) 保全军队的实力

全军而反,雄名大震。——《南史》

月支

(1).射帖名。一种箭靶。又名素支。《文选·曹植<白马篇>》:“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李善 注引 邯郸淳 《艺经》:“马射,左边为月支三枚,马蹄二枚。”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自序》:“夫项发口纵,俯马蹄而仰月支也。”《文选·颜延之<白马赋>》“歷素支而冰裂” 唐 李善 注:“素支,月支也,皆射帖名也。”

(2).古代用地支纪月,十二支分别指十二个月。月支,指该月所值之支。《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六月建未,明年太岁在未,书云:‘一物一太极,物物一太极。’虽説月支与年支不碍,究竟不可不避。”参见“ 月建 ”。

(3).见“ 月氏 ”。

山川

山岳、江河

祖国壮丽的山川

行阵

军队行列

行阵和睦。——诸葛亮《出师表》

旌旗

旗帜

旌旗裂。——《资治通鉴·唐纪》

上建旌旗。——《资治通鉴》

钟鼓旌旗。——宋· 苏轼《教战守》

遍地旌旗。——《广东军务记》

旌旗蔽日

转战

辗转循回作战

转战南北

孤城

(1).孤立无援的城。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然 即墨 大夫以孤城独守,六年不下。” 晋 潘岳 《马汧督诔》:“ 敦 固守孤城,独当羣寇,以少御众,载离寒暑。”《旧唐书·忠义传下·张巡》:“城将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折寇》:“嘆孤城此日,危如卵纍。” 茅盾 《子夜》十四:“打仗的事神妙不可测;有时一道防线,一个孤城能支持半年六个月。”

(2).边远的孤立城寨或城镇。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四:“ 青海 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 玉门关 。” 唐 王之涣 《凉州词》之一:“ 黄河 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宋 陆游 《过广陵吊张才叔谏议》诗:“春风疋马过孤城,欲弔先贤泪已倾。” 毛 * 《临江仙》词:“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

边人

亦作“邉人”。1.指驻守边境的官员、士兵等。《国语·鲁语上》:“ 晋 人杀 厉公 ,边人以告。” 韦昭 注:“边人,疆埸之司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张天锡 世雄 凉州 ,以力弱诣京师,虽远方殊类,亦边人之桀也。” 唐 王建 《送人》诗:“边人易封侯,男儿恋家乡。” 明 刘基 《关山月》诗:“愿得驰光照明主,莫遣边人望乡苦。” 清 李基和 《登代郡城晚眺》诗:“西风落日声颼颼,风吹沙起边人愁。”

(2).指边民。《汉书·匈奴传下》:“又边人奴婢愁苦,欲亡者多。” 唐 张籍 《陇头行》:“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边人父子夫妇,得免於兵死,而中国之人,安逸蕃息。” 明 陈霆 《渚山堂词话》卷三:“ 宋 二帝北狩, 金 人徙之 云州 ,一日夜宿林下,时磧月微明,有边人吹笛,其声呜咽。”

圣代

旧时对于当代的谀称。 晋 陆云 《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熙光圣代,迈勋九区。”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故与夫篇什,杂而集之,远自 周 室,迄于圣代,都为三十卷,名曰《文选》云耳。” 唐 李白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 清 金农 《新编拙诗四卷手自抄录付女儿收藏杂题》诗之一:“圣代空嗟骨相癯,常裁别体闢榛芜。”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偃戈

(1).休兵。指太平。 唐 于鹄 《山塞》诗之一:“边人逢圣代,不见偃戈时。” 宋 陈彭年 《大宝箴》:“导之以德,民免婴罗;不懈於位,俗乃偃戈。”

(2).伏兵;埋伏。《周书·文帝纪下》:“命将士皆偃戈於葭芦中,闻鼓声而起。”

军将

(1).军中的主将。《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诗·小雅·瞻彼洛矣》“韎韐有奭,以作六师” 汉 郑玄 笺:“时有征伐之事,天子以其贤,任为军将,使代卿士,将六军而出。”

(2).山名。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七·常州府》:“ 军将山 ,县西南四十里。 南唐 时,屯兵於此,以备 吴越 ,因名。”

观兵

显示兵力。《左传·宣公十二年》:“观兵以威诸侯。”《史记·周本纪》:“﹝ 武王 ﹞东观兵,至于 盟津 。” 三国 魏 曹丕 《至广陵于马上作》诗:“观兵临 江 水,水流何汤汤。” 明 宋濂 《卢龙清隐记》:“不以清为清,不以名为名,是则无所不名。可以治国,可以观兵,可以脩身,可以延龄。”

古戍

边疆古老的城堡、营垒。 唐 陶翰 《新安江林》诗:“古戍悬渔网,空林露鸟巢。” 宋 韩琦 《过故关》诗:“古戍餘荒堞,新耕入乱山。” 明 刘基 《古戍》诗:“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 清 林则徐 《出嘉峪关感赋》诗:“ 长城 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双旌

(1). 唐 代节度领刺史者出行时的仪仗。《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节度使掌总军旅,顓诛杀。初授,具帑抹兵仗诣兵部辞见,观察使亦如之。辞日,赐双旌双节。”

(2).泛指高官之仪仗。 唐 李商隐 《为怀州李中丞谢上表》:“赐以竹符之重,遂使 霍氏 固辞之第,早建双旌。” 徐炯 注:“双旌唯节度领刺史者有之,诸州不与焉。今则通用为太守之故事矣。” 元 刘忠之 《太常引·送郭复斋》词:“何处望双旌,泛千里孤舟月明。” 明 王世懋 《送李太史元甫册封蜀藩》诗:“玉检金泥出大庭,双旌万里去冥冥。”

(3).借指高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倘或无知猖獗,突犯双旌,虽手握兵符,徵调不及,一时亦无如之何。”参见“ 双节 ”。

山势

山的形势或气势。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水声幽咽,山势崆峒。” 唐 储光羲 《苑外至龙兴院作》诗:“山势当空出,云阴满地来。” 李準 《李双双小传·人比山更高》:“我们绕过一个山头,山势一转,脸前忽的闪出两坡十几里长的大山场。”

兵制

军事制度

变更兵制

如今

在这些日子里;现在,当今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如今咱们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学生

青史

古时用竹简记事,所以后人称史籍为青史

青史留名

永垂青史

单于

汉时匈奴人对其君主的称呼。泛指外族首领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唐· 卢纶《塞下曲》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汉书·李广苏建传》

骄爱

娇美可爱。骄,通“ 娇 ”。 南朝 宋 鲍照 《学古》诗:“骄爱生盼瞩,声媚起朱脣。”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三:“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放火

(1) 引火焚烧房屋等

(2) 比喻煽动或发动骚乱事件

军城

唐 代设兵戍守的城镇。 唐 白居易 《浔阳宴别》诗:“鞍马军城外,笙歌祖帐间。”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 李琢 后镇是邦,用法太酷,军城远出,而属南蛮,六七年间,劳动兵役。”

乘月

趁着月光。《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夏歌一》:“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宋 陆游 《游山西村》诗:“从今若许閒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防秋

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军特加警卫,调兵防守,称为“防秋”。《旧唐书·陆贽传》:“又以 河 陇 陷 蕃 已来,西北边常以重兵守备,谓之防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移防》:“ 黄河 曲里防秋将,好似英雄末路时。”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 唐 用主要兵力到京西防秋(防 吐蕃 秋季入侵),对藩镇不得不从姑息转为忍辱退让,对其他野心节度使的控制力也大为削弱,到处出现半独立的割据者。”

空山

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明 李攀龙 《仲春虎丘》诗:“古刹云光杳,空山剑气深。” 李大钊 《警 * 父老书》:“空山已无歌哭之地,天涯不容漂泊之人。”

朱戟

(1).红柄的戟。指兵器。 唐 于鹄 《出塞曲》之二:“空山朱戟影,寒磧铁衣声。”

(2).红色的木戟,用作官署或贵族家大门前的仪仗。 唐 钱起 《奉和宣城张太守南亭秋夕怀友》:“月临朱戟静,河近画楼明。”

寒碛

冷寂的沙碛。 唐 于鹄 《出塞》诗:“空山朱戟影,寒磧铁衣声。”

铁衣

用铁甲编成的战衣。

寒光照铁衣。——《乐府诗集·木兰诗》

都护铁衣冷难看。——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胡说

无道理的话

全是胡说

伏兵

战前潜伏的军队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9 5: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