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不和三叠戏作三绝句呈培才一噱·其一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方仁渊 朝代:清代 |
释义 | 原文络绎邮筒递小奴,开缄朗诵锦模糊。 不知岁杪催租外,添个诗人尚索逋。 诗词问答问:《不和三叠戏作三绝句呈培才一噱·其一》的作者是谁?答:方仁渊 注释1.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参考注释络绎亦作“ 络驛 ”。连续不断;往来不绝。《文选·马融<长笛赋>》:“繁縟络绎, 范 蔡 之説也。” 李善 注:“辞旨繁縟,又相连续也。” 张铣 注:“笛声繁多,相连不絶,如 范雎 、 蔡泽 之説辞也。”《后汉书·乌桓传》:“是时四夷朝贺,络驛而至。”《明史·聊让传》:“邇岁土木繁兴,异端盛起,番僧络驛,污吏纵横。” 沉从文 《泥涂》:“妇人们记起家中出痘疹的儿子,上年纪的想起自己的腰脊骨风痛,络绎走来,又陆续的回去了。” 邮筒设在路旁供寄信用的柱墩状箱 小奴年 * 仆。亦泛指小奴仆。《魏书·北海王详传》:“﹝ 北海王 详 ﹞入所居,小奴弱婢数人随从。” 唐 白居易 《自在》诗:“小奴搥我足,小婢搔我背。” 开缄开拆(函件等)。 唐 李白 《久别离》诗:“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 宋 欧阳修 《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诗:“病眸昏涩乍开缄,灿若月星明错落。” 清 曹寅 《偶得木瓜二枚送橘圃》诗之二:“开缄已许疎襟透,岂惜常年损俸钱。” 朗诵清清楚楚的高声诵读 高声朗诵,也都不怕计氏听见。——《醒世姻缘传》 模糊(1) 轮廓模糊不清 模糊人影 (2) 强调难以辨认 字迹已经模糊了 不知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岁杪《礼记·王制》:“冢宰制国用,必於岁之杪,五穀皆入,然后制国用。” 郑玄 注:“杪,末也。”后谓年底为岁杪。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无憀当岁杪,有梦到天涯。”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秘书少监王公墓志铭》:“ 赣 广 间,常以岁杪贩盐。” 黄远庸 《岁暮馀闻》:“归时适值岁杪,乃记此残断之新闻,以还偿此腊尾餘日之笔墨旧债。” 催租(1).国家催缴土地税。 宋 范成大 《后催租行》:“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 (2).指向佃户催缴地租。《察哈尔民歌·遭荒年》:“地里没打粮,东家催租忙;凶恶如虎狼,穷人泪汪汪,呀呼咳!” 诗人作诗的名人 生来就是一个诗人,不是造就出来的 索逋催讨欠债。 元 刘君锡 《来生债》楔子:“况是家贫窘,门前闻索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果报·守土吏狎妓》:“ 璧成 在南中游狎邪,所携金不足,则贷之 魏 公府,凡数千金,比还,索逋者踵至。” 清 黄景仁 《元日大雪》诗:“昨宵连巷喧索逋,我亦瑟缩羞妻孥。” 叶圣陶 《穷愁》:“每来索逋,輒哀颜谢。”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