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澄观斋
朝代 清代
作者 乾隆
释义

澄观斋原文

老屋九秋静,虚轩四望通。

峰高照日紫,叶落积阶红。

霜重溪波澈,云轻天宇空。

澄观圣无迹,檃括纂书中。

诗词问答

问:澄观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澄观斋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澄观斋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五十二

2. 康熙年间纂诸皇祖日与儒臣校阅御书皆于此斋召见

参考注释

老屋

旧屋;旧居。 宋 赵抃 《书院》诗:“久雨藏书蠧,风高老屋斜。”《花月痕》第九回:“白髮高堂游子梦,青山老屋故园心。” 茅盾 《子夜》十八:“四小姐嘴里默诵那《太上感应篇》,心里便觉得已不在 上海 而在故乡老屋那书斋。” 鲁彦 《钓鱼》:“我们的老屋在这村庄的中央,一边是桥,桥的两头是街道,正是最热闹的地方。”

九秋

(1).指秋天。 晋 张协 《七命》:“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鸣飇。” 南朝 宋 谢灵运 《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萧索。” 唐 杜甫 《月》诗:“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 华罗庚 《病中斗·寄老战友》诗:“我身若蒲柳,难经九秋风。”

(2).指九月深秋。 唐 陆畅 《催妆五首》之一:“闻道禁中时节异,九秋香满镜臺前。”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一折:“为甚么桃花向三月奋发、菊花向九秋开罢?”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昌黎集》:“菊有黄华则九秋矣,故秋怀以是终也。”

(3).九年。 汉 张衡 《南都赋》:“结九秋之增伤,怨西荆之折盘。” 唐 刘禹锡 《谪九年赋》:“古称思妇,已歷九秋,未必有是,举为深愁。” 傅尃 《次韵和湘荃、梦蘧联句即寄》:“九秋客思三更梦,一夜西风满地霜。”

(4).曲名。 晋 陆机 《日出东南隅行》:“丹脣含《九秋》。”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引此句,注云:“《九秋》,曲名。”

四望

四顾

四望无人

高照

(1).指烛台。《廿载繁华梦》第二回:“那妆匳到时, 周有成 打开闺仪録一看,不过是香案高照、檯椅半副、马胡两张。”

(2).指灯笼。 清 唐训方 《里语徵实》卷中下:“ 明孝宗 詔论大小官员,日间宴会,荒废政事,夜晚饮酒,灯笼导送。今用高照本此。”

(3).高挂在长杆上的通告。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

积阶

累积官阶。 元 马祖常 《饮酒》诗之五:“出入践华要,諈諉成其私。积阶渐崇贵,剽猎章句辞。” 清 恽敬 《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积阶中议大夫,加封资政大夫。”

天宇

(1).天空。 晋 左思 《魏都赋》:“傮响起,疑震霆。天宇骇,地庐惊。” 唐 刘禹锡 《有僧言罗浮事》诗:“海黑天宇旷,星辰来逼人。”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 东坡 公昔与客游 金山 ,适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无际。”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诗乃模写情景之具……当知神龙变化之妙:小则入乎微罅,大则腾乎天宇。” 鲁迅 《野草·雪》:“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2).京都。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应瑒》:“晚节值众贤,会同庇天宇。”《宋书·傅亮传》:“﹝ 傅亮 ﹞曰:‘伏闻恩旨,赐拟 东阳 ,家贫忝禄,私计为幸,但凭廕之愿,实结本心,乞归天宇,不乐外出。’” 太平天囯 黄从善 《建天京于金陵论》:“统四海皆为兄弟,居天宇者宜尽天事之勤。”

(3).犹天下。 宋 苏轼 《寄周安孺茶》诗:“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 张志民 《你与太行同高》诗:“为什么这偌大的天宇,竟容不下你一声不平的呼喊?”

无迹

亦作“ 无跡 ”。没有踪影;没有痕迹。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一暑一寒,有明有晦。神道无跡,天工罕代。”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 李惠登 ﹞为政清浄无迹,不求人知。”

见“ 无迹 ”。

檃括

亦作“ 檃栝 ”。1.矫正竹木邪曲的工具。揉曲叫檃,正方称括。《荀子·性恶》:“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 杨倞 注:“檃栝,正曲木之木也。”《淮南子·修务训》:“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檃括之力。”

(2).泛指矫正。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是以智者严櫽括於性理,不肆神以逐物。”

(3).就原有的文章、著作加以剪裁、改写。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蹊要所司,职在鎔裁,櫽括情理,矫揉文采也。”《宋史·文苑传五·贺铸》:“尤长於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檃括,皆为新奇。” 朱自清 《诗多义举例·古诗一首》:“《涉江采芙蓉》一首全用《楚辞》,也许有点逐臣的意思,但那是有意櫽括,又当别论。”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0: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