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十六日会灵火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梅尧臣 |
释义 | 十六日会灵火原文章圣皇帝兴三宫,三宫鼎峙何崇崇。天圣七年六月尾,玉清始灾坛宇空。 于今二十有五载,上元后夜星轸中。 乃闻会灵五殿火,丹焰彻天明月红。 千楹万栋一夕尽,赤烟奔突西南风。 先时二日车驾幸,为民祈福输清衷。 大臣骄蹇不从祀,岳灵不歆为不恭。 若此示变犹影响,宜鉴陛下无惰容。 神非怒乙遂及甲,天意警圣不警凶。 不独洪水累尧德,尧仁未忍流驩共。 诗词问答问:十六日会灵火的作者是谁?答:梅尧臣 参考注释圣皇对皇帝的尊称。 汉 班固 《东都赋》:“於是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 三国 魏 曹植 《应诏》诗:“将朝圣皇,匪敢晏寧。” 唐 李商隐 《韩碑》诗:“呜呼圣皇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旧唐书·房琯传》:“ 琯 昨於南朝为圣皇制置天下,乃以 永王 为 江南 节度, 潁王 为 剑南 节度, 盛王 为 淮南 节度。” 三宫(1).古代诸侯夫人之宫。《礼记·祭义》:“及大昕之朝,君皮弁素积,卜三宫之夫人、世妇之吉者,使入蚕于蚕室。” 郑玄 注:“诸侯夫人三宫,半王后也。”《穀梁传·桓公十四年》:“甸粟而纳之三宫。” 范宁 注:“三宫,三夫人也。” 杨士勋 疏:“礼,王后六宫,诸侯夫人三宫也。故知三宫是三夫人宫也。” (2).指后妃之宫。 唐 李憕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应制》诗:“别馆春还淑气催,三宫路转凤凰臺。” (3).谓天子、太后、皇后。《汉书·王嘉传》:“自贡献宗庙三宫,犹不至此。” 颜师古 注:“三宫,天子、太后、皇后也。” 清 方文 《宋遗民咏·汪大有》:“三宫既北迁,侍卫同驱驰。” (4).谓明堂、辟雍、灵台。《文选·张衡<东京赋>》:“乃营三宫,布教颁常。” 薛综 注:“三宫,明堂、辟雍、灵臺。” 汉 李尤 《辟雍赋》:“太学既崇,三宫既章,灵臺司天,群曜弥光。” 唐 武则天 《明堂乐章·迎送王公》:“载延百辟,爰集三宫。”参见“ 三雍 ”。 (5).指紫微、太微、文昌三星座。《楚辞·远游》“后文昌使掌行兮” 汉 王逸 注:“天有三宫,谓紫宫、太微、文昌也。” 唐 杨炯 《送刘校书从军》诗:“天将下三宫,星门召五戎。” (6).道教谓双目为絳宫、两耳为玉堂宫,鼻口为明堂宫。合称“三宫”。 唐 吕岩 《别诗》之二:“三宫自有迴流法,万物那无运用方。”《云笈七籤》卷八二:“远世弃欲,息役沉光,涤清三宫,凝定九府。” (7).道教指 西玄山 清灵宫 、 葛衍山 紫阳宫 、 郁绝根山 极真宫 。《云笈七籤》卷一○五:“三山有三府名曰三宫。 西玄山 为 清灵宫 , 葛衍山 为 紫阳宫 , 鬱絶根山 为 极真宫 。” 鼎峙鼎立,三方面并峙 如:三峰鼎峙 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三国志·孙权评传》 崇崇(1).高貌,高大貌。《文选·扬雄<甘泉赋>》:“崇崇圜丘,隆隐天兮。” 李善 注:“崇崇,高貌也。” 唐 张说 《唐故处士张府君墓志》:“ 中条 之北, 大河 之东,丘陵桑梓,鬱鬱崇崇。” 宋 苏洵 《张益州画像记》:“禾麻芃芃,仓庾崇崇。” 明 方孝孺 《归田图赞》:“ 庐山 崇崇,其下 江 水;清风穆然,盛德之士。” (2).谓崇高伟大。 唐 李翱 《杂说》:“昔 管仲 以 齐桓 霸天下,攘夷狄,华夏免乎被髮左袵,崇崇乎功亦格天下,溢后世。” (3).连绵广大。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持国新植西轩》:“开地临广衢,崇崇十餘亩。” (4).尊敬貌。 唐 孟郊 《劝善吟》:“我愿拜少年,师之学崇崇。从他笑为矫,矫善亦可宗。” (5).象声词。 晋 夏侯湛 《雷赋》:“掣丹霆之燄燄兮,奋迅雷之崇崇。” 唐 元结 《补乐歌·六英》:“我有金石兮,击考崇崇。” 天圣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公元1023—1032年) 六月《诗·小雅》篇名。序云:“《六月》, 宣王 北伐也。”《国语·晋语四》:“ 秦伯 赋《六月》。” 韦昭 注:“《六月》,道 尹吉甫 佐 宣王 征伐,復 文 武 之业。《小雅》其诗云:‘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国。’此言 重耳 为君,必霸诸侯以匡佐天子。”后多用以指卫国定乱的正义之师。《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梁郊祀乐章》:“白日体无私,皇天辅有德。七旬罪已服,六月师方克。”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於是竿木羣兴,风云毕会,兴六月之师,振九天之鋭。” 玉清(1).道家三清境之一,为 元始天尊 所居。亦以代称 元始天尊 。 南朝 梁 陶弘景 《水仙赋》:“迎九玄于金闕,謁三素于玉清。”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四:“使我齐浩劫,萧萧宴玉清。”《云笈七籤》卷三:“三清境者,玉清、上清、太清是也。” (2).指仙道。 (3).神仙名。 陈士元 《名疑》卷四引 唐 李冗 《独异志》:“ 梁 玉清 ,织女星侍儿也。 秦始皇 时,太白星窃 玉清 逃入 衙城 小仙洞,十六日不出,天帝怒謫 玉清 于北斗下。” 明 叶宪祖 《鸾鎞记·觅鸾》:“真个 毛女 重生, 玉清 再世。” (4).指天。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改元追复杨涟等官爵百官廷臣谢表》:“新炼 媧妃 之石,玉清仍是九层。” (5).喻高洁。 南朝 梁 江淹 《莲华赋》:“蘂金光而絶色,藉冰拆而玉清。” (6).宫殿名。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五十七:“ 玉清 迢递无尘到,殿角东西五月寒。”《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晟》:“故时 刘 氏有 南宫 、 大明 …… 玉清 、 太微 诸宫,凡百数,不可悉纪。” 坛宇(1).祭祀的坛场。《汉书·礼乐志》:“《郊祀歌》:神之揄,临坛宇。”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下有神庙,背阿西流,坛宇虚肃。” (2).指法坛、讲坛。《宣和遗事》前集:“ 灵素 曰:‘陛下更须建 灵寳 大斋,肃清坛宇,其时必有真仙度世。’” 清 顾炎武 《答李紫澜书》:“弟此来关右,不干当事,不立坛宇,不招门徒。” (3).代指房屋。 汉 桓宽 《盐铁论·备胡》:“﹝ 匈奴 ﹞无坛宇之居,男女之别,以广野为閭里,以穹庐为家室。” 晋 左思 《蜀都赋》:“比屋连甍,千廡万室。亦有甲第,当衢向术,坛宇显敞,高门纳駟。” (4).范围;界限。《荀子·儒效》:“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道有一隆。”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坛,堂基也;宇,屋边也。‘言有坛宇’,犹曰言有界域。”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僕视此虽不与 宋祁 、 司马光 等,要之文能循俗,后生以是为法,犹有坛宇,不下堕于猥言酿辞,兹所以无废也。” 于今(1) 至今 车站一别,于今十年 (2) 如今;到现在 上元(1).节日名。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旧唐书·中宗纪》:“﹝ 景龙 四年﹞丙寅上元夜,帝与皇后微行观灯。”《水浒传》第六六回:“次日,正是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好生晴明,黄昏月上,六街三市,各处坊隅巷陌,点放花灯,大街小巷,都有社火。”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登高》:“岁上元夜,寺僧燃灯遶塔奏乐,金光明空,乐作天上矣。” (2).古代历法名称之一。《史记·天官书》:“其纪上元。” 司马贞 索隐:“上元是古历之名。”《新五代史·司天考》:“布算积分,上求数千万岁之前,必得甲子朔旦夜半冬至,而日、月、五星皆会于子,谓之上元,以为历始。” (3).旧以六十年为一甲子,讲阴阳五行的人以三个甲子共一百八十年为一周,称其中的第一个甲子为“上元”。 (4).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名,即“上元夫人”。 唐 王勃 《七夕赋》:“ 上元 锦书传宝字, 王母 琼箱荐金约。”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三:“西海宴 王母 ,北宫邀 上元 。” (5).指上天、太空。 唐 《南至日隔仗望含元殿香炉》诗:“抗殿疏元首,高高接上元。” (6).指帝王。 明 张居正 《寿严少师三十韵》:“握斗调元化,持衡佐上元。” 后夜后半夜。 唐 刘长卿 《喜鲍禅师自龙山至》诗:“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刘六淮潮》:“后夜人无寐,遥听入浦声。” 清 吴下阿蒙 《断袖篇·任怀仁》:“后夜忽见形云。我家明日当除服作祭。” 彻天(1).上达云天。形容盛大。 汉 焦赣 《易林·乾之否》:“戴日精光,驂驾六龙;禄命彻天,封为 燕 王。” (2).上达云天。形容高。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汪凤》:“遥见二青气,粗如箭簳,而紧鋭彻天焉。” 清 孙枝蔚 《次韵答邓孝威》之六:“烽火回头尚彻天,须将现在鬭尊前。” (3).上达云天。形容声音响亮。 宋 陈师道 《妾薄命》诗:“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赵朴初 《浣溪沙·和毛主席民族歌舞晚会》词:“铜鼓芦笙响彻天,轻裾长袖舞翩躚,歌声齐唱大团圆。” (4).整天。《中国歌谣资料·河南新乡民歌<一把骨头蹦着筋>》:“乡长顿顿不离荤,保甲长彻天醉熏熏。” 明月(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一夕(1).一夜。《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汉 刘向 《九叹·逢纷》:“思南 郢 之旧俗兮,肠一夕而九运。” (2).指极短的时间。 宋 苏轼 《徐州上皇帝书》:“散冶户之财以啸召无赖,则乌合之众,数千人之仗,可以一夕具也。” 奔突横冲直撞地奔驰 南风从南边吹来的风 先时以前;开始的时候。《红楼梦》第四九回:“先时你只疑我,如今你也没的説了。” 茅盾 《烟云》六:“夫人先时让他看着,只装不觉得,可是随即别过脸去,扑嗤地笑了。” 车驾(1).马驾的车。《管子·大匡》:“乃命车驾, 鲍叔 御, 小白 乘而出於 莒 。”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王车驾千乘,选徒万骑,畋於海滨。”《汉书·景帝纪》:“詔曰:‘夫吏者,民之师也,车驾衣服宜称。’” (2).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车驾西都 长安 。” 颜师古 注:“凡言车驾者,谓天子乘车而行,不敢指斥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赵正夫 丞相薨,车驾临幸。”《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中国灭亡论》:“联军駢入,车驾蒙尘,宗社荆棘,此不过一姓之存亡而已,于我国民何关哉!” 祈福向神祷告求福 清衷纯洁的内心。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若乃金版玉匱之书,海上名山之旨……莫不揔制清衷,递为心极。” 宋 邵雍 《履道会饮》诗:“清衷贯金石,剧谈惊鬼神。” 大臣受国家元首或政府行政首脑委托管理一个部门的君主国家的高级官员 赵王与大将军 廉颇诸大臣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骄蹇傲慢;不顺从 骄蹇数不奉法。——《汉书·淮南厉王传》 不从(1).不服从;不听从。《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后汉书·韩棱传》:“ 棱 復上疏諫,太后不从。” (2).不追随。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陋 苍梧 之不从兮,遵 鮒隅 以同壤。”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 沉 吏部 传师 ,性和易,不从流俗。” (3).指占卜不吉。《左传·僖公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穀梁传·哀公元年》:“郊,自正月至于三月,郊之时也。我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如不从,则以正月下辛,卜二月上辛;如不从,则以二月下辛,卜三月上辛;如不从,则不郊矣。” 范宁 注:“意欲郊而卜,不吉,故曰不从。” 岳灵亦作“岳灵”。山岳的灵气、精气。 汉 蔡邕 《司空杨秉碑》:“於戏!公唯岳灵,天挺德,翼精神,絪緼仁哲生。” 南朝 梁 沉约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灵山纪地德,地险资岳灵。” 唐 韩偓 《漫作》诗之一:“岳灵分正气,仙卫借神兵。” 不恭(1) 对应尊敬或崇拜的某事物缺少适当的尊敬 言词不恭 (2) 有损礼仪或礼节的 却之不恭 (3) 不严肃、开玩笑似的 玩世不恭 若此如此;像这样子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 今》 影响(1) 以间接或无形的方式来作用或改变 的行为、思想或性质 他的嗜好是在邻居的影响下形成的 (2) 影子和回声。多用以形容感应迅捷 电报、邮传,捷如影响 (3) 影子和声响。引申为踪迹 拨草寻蛇,那里得些影响。——《西游记》 (4) 音信,消息 候有影响,即以相告 (5) 印象,指事情的梗概,轮廓 知些影响 (6) 根据 无影响 陛下对君主的尊称 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出师表》 不得永奉陛下。——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窃为陛下惜之。——汉· 贾谊《论积贮疏》 惰容委靡不振的神情。《后汉书·张湛传》:“ 光武 临朝,或有惰容, 湛 輒陈諫其失。” 唐 白居易 《淮南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赵郡李公家庙碑铭》:“动有常度,居无惰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齐天大圣》:“诸客肃然起敬,无敢有惰容。” 天意(1) 上天的意旨 (2) 帝王的心意 不独连词。不但 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鲁迅《祝福》 洪水(1) 水体上涨或泛滥,盖没了平常不在水下的陆地 光遭洪水。——唐· 李朝威《柳毅传》 涓滴细流变成一股流水,然后变成洪水 (2) 指屡次淹浸威尼斯中部的大水 (3) 河流因大雨或融雪而引起的暴涨的水流,常常造成灾害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