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生查子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吕渭老 |
释义 | 生查子原文双鬟绿发齐,多笑蔫红落。穿竹过西斋,问字时偷学。 娇慵不惯羞,同倚阑干角。 屈指数元宵,灯火堪行乐。 诗词问答问:生查子的作者是谁?答:吕渭老 参考注释双鬟(1).古代年轻女子的两个环形发髻。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五:“窈窕双鬟女,容德俱如玉。” 宋 陆游 《春愁曲》:“ 蜀 姬双鬟婭姹娇,醉看恐是海棠妖。”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濮州女子》:“有双鬟女子立道旁树下,絶色也。” (2).借指少女。 宋 王安石 《仲元女孙》诗:“双鬟嬉戯我庭除,争挽新花比綉襦。” (3).指婢女。 明 唐寅 《踏莎行·闺情》词:“急唤双鬟,为儂攀折,南枝欲寄凭谁达。” (4).指千金高价。语本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 胡 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壚……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餘。” 唐 杜牧 《张好好》诗序:“ 好好 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二岁,为 沉著作 述师 以双鬟纳之。” 发齐古代结婚时,父先为子行以酒祭神之礼,然后命之迎亲。也称发醮。《荀子·礼论》:“昏之未发齐也,太庙之未入尸也,始卒之未小敛也,一也。” 杨倞 注:“皆谓未有威仪节文,象太古时也。《史记》作‘大昏之未废齐也’, 司马贞 曰:‘废齐,谓婚礼父亲醮子而迎,故《曲礼》云齐戒以告鬼神。’” 蔫红深红色。亦指鲜艳的红花。蔫,用同“ 嫣 ”。 唐 杜牧 《春晚题韦家亭子》诗:“蔫红半落平池晚,曲渚飘成锦一张。” 宋 张炎 《琐窗寒》词:“最怜他树底蔫红,不语背人吹尽。” 西斋指文人的书斋。《陈书·蔡凝传》:“﹝ 凝 ﹞常端坐西斋,自非素贵名流,罕所交接。” 唐 李郢 《钱塘青山题李隐居西斋》诗:“小隐西斋为客开,翠萝深处遍青苔。”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八八:“门前报有关山客,来听西斋夜雨声。” 问字请教学问 闻道携壺来问字。——苏轼诗 客来问字莫载酒。——黄庭坚《谢送碾壑源栋芽》 娇慵柔弱倦怠貌。 唐 李贺 《美人梳头歌》:“春风烂熳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力。” 宋 柳永 《临江仙引》词之三:“鮫丝雾吐渐收,细腰无力转娇慵。” 清 纳兰性德 《赤枣子》词:“惊晓漏,护春眠,格外娇慵只自怜。” 茅盾 《子夜》九:“刚一进来, 林佩珊 娇慵无力似的倚在 张素素 肩头。” 不惯(1).未经驯顺。 唐 杜甫 《瘦马行》:“去岁奔波逐餘寇,驊騮不惯不得将。” 仇兆鳌 注引 张远 曰:“不惯不将,未调习者不得用。” (2).不习惯。如:这地方天气太热,我实在过不惯。 倚阑见“ 倚栏 ”。 指数(1) 与一特定时间当作100的数量相比的表示数量变动的数字(如成本物价或生产量) (2) 写在一个数学符号、数学式或量的右上角的一个符号,用以指示应完成的某种数学运算 元宵(1) 旧时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晚 (2) 灯节那天由糯米粉制成的甜馅汤团食品 灯火泛指亮着的灯烛 行乐一般以为是“寻欢作乐”、“享乐”的同义词,只是感 * 彩略有不同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把“行乐”讲成“持乐观态度”比较更接近作者原意)。——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世间行乐亦如此。——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