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陕甘总督福康安奏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陕甘总督福康安奏原文狂回倡新教,潢池煽孽氛。 绿旗兵多懦,是用遣重臣。 巴图鲁侍卫,速领扫边尘。 次第发京兵,健锐火器军。 统之以宿将,威名天下闻。 虽彼小么么,何足称敌人。 肆掠其罪重,迅靖期安民。 福康安先至,旗鼓乃一新。 逆贼慑丧胆,巢穴保死频。 石峰厥巢穴,底店为户门。 恃此为守禦,蚁聚更蜂屯。 四路直进攻,一可当百群。 大鞣与大膊,辰战至酉申。 贼众乃大败,逃窜迸纷纷。 营卡夺十馀,山梁据以陈。 将进攻石峰,指日捷音臻。 诗词问答问:陕甘总督福康安奏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十 2. 甘省逆回田五等倡兴新教纠众滋扰自四月十五日起事至今两月该督提等虽屡经杀贼并歼毙贼目田五等而总督李侍尧不早赴军营督剿提督刚塔不严筹邀截又绿营兵丁懦怯无能致贼匪于马家堡马营街两次翻山逃窜复得纠党肆出于隆德静宁伏 参考注释新教基督教的一派。是十六世纪 欧洲 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产生的各个新宗派的统称。与天主教、正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派别。在 中国 ,通常称为基督教或耶稣教。 潢池(1).池塘。 明 唐顺之 《海上凯歌赠汤将军》诗之二:“自咤一身都是胆,欲将巨海作潢池。” (2).见“ 潢池弄兵 ”。 煽孽播扬毒焰。 唐 柳宗元 《湘源二妃庙碑》:“潜火煽孽,炖于融风。” 旗兵亦作“旂兵”。八旗兵丁。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勘定三藩,洗盪西域,旂兵勛伐,亦炳炳在緑营上。” 老舍 《茶馆》第一幕:“还有那个 康有为 ,不是说叫旗兵不关钱粮,去自谋生计吗?” 是用因此。《左传·襄公八年》:“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汉 张衡 《东京赋》:“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於大 汉 ,而欣戴 高祖 。”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是用沥血鸣神,剖心告世。” 重臣在朝廷中地位举足轻重的大臣 元老重臣 巴图鲁蒙语,意为勇士。 清 初,满族、蒙古族有战功者多赐此称。在巴图鲁称号之前,复冠他字为“勇号”,冠以满文如搏奇、乌能伊之类者,谓之清字勇号。后来也用于汉族武官,冠以汉文英勇、刚勇之类者,谓之汉字勇号。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巴图鲁,译言好汉,与《元史》称拔都、拔突、霸都鲁等类字异义同。”《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就是营、哨各官,也都是当时立过汗马功劳,甚么‘黄马褂’、‘巴图鲁’、‘提督军门头品顶戴’,一个个保至无可再保。” 张天翼 《夏夜梦》:“她爸爸生前是个在旗的将军,封了英勇巴图鲁,女儿现在可在卖唱。” 侍卫(1) 在帝王左右卫护的武官 (2) 侍从并护卫 边尘(1).边地的尘土。 唐 岑参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诗:“习战边尘黑,防秋塞草黄。” 明 冯梦龙 《精忠旗·逆桧南归》:“双袖染边尘,回首关津,受恩深,处假为真。” 清 方文 《偕蒋穆之登金山怀龙友先生》诗:“边尘一起飞黄叶,岸柳重攀变緑枝。” (2).代称边境战事。《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新城 太守 孟达 反,詔驃骑将军 司马宣王 讨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今者海内清定,万里一统,三垂无边尘之警,中夏无狗吠之虞。” 唐 戴叔伦 《送耿十三湋复往辽海》诗:“野迥边尘息,烽消戍垒空。” 清 陈梦雷 《赠臬宪于公》诗:“从容歼小丑,谈笑静边尘。” 次第依一定顺序,一个挨一个地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之一)》 次第花开 火器用火力杀伤人或用火力发射的兵器,如枪、炮、 * 、 * 等 西人长火器。——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火器利袭远。 与之竞火器。 以火器困我。 宿将久经战阵的将领 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史记·魏公子列传》 威名因力量或武功而得到的名望 威名远扬 天下(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么么微细貌。 足称值得称道。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全 赵 之袨服丛臺,方此为劣 临淄 之挥汗成雨,曾何足称。”《隋书·王韶元岩等传赞》:“ 元巖 王韶 ,任当彼相,并见严惮,莫敢为非,謇諤之风,有足称矣。” 敌人(1) (2) 企图使某人或某事受到损害,或企图推翻使某人某事遭到失败的人 (3) 互相仇恨而敌对的人或敌对的方面 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肆掠(1).鞭挞。《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按,《淮南子·时则训》作“毋笞掠”。 (2).亦作“ 肆略 ”。大肆抢劫。《宋史·高宗纪三》:“ 虔州 卫兵及乡兵相杀,纵火肆掠三日。” 明 李东阳 《明故亚中大夫山西布政司左参政樊公墓碑铭》:“ 襄 邓 饥,流民肆掠,且万数。”《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初, 广州 以贼遽至,不及清野,故贼得肆略。”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东要抚》:“适 英 人以赂,故撤去四方炮臺之兵,肆掠於城外。” 安民安定人民生活;安抚人民。《书·皋陶谟》:“在知人,在安民。” 孔颖达 疏:“在於能安下民。”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修己安民,良士之所希及。” 明 张居正 《请蠲积逋以安民生疏》:“窃闻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说唐》第五六回:“一面出榜安民,盘清府库。” 康安太平。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贞观 四载,天下康安,断死刑至二十九人而已。” 旗鼓旗和鼓。古时军中用以发号施令 故国之旗鼓。——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一新全部更新。 宋 陆九渊 《张公墓志》:“变其旧俗,轨范一新,乡里改观焉。”《明史·王竑传》:“ 竑 至,简士马,缮阨塞,劾将帅不职者,壁垒一新。” 毛 * 《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我们认为抗战已到了紧急的转变关头,只有迅速召集这种有权力而又能代表民意的国民大会,才能一新政治面目,挽救时局危机。” 逆贼叛贼 骂逆贼当死。——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丧胆形容十分惧怕 我军向前推进,敌人闻风丧胆 巢穴(1) 虫鸟兽类栖身之处 (2) 比喻盗匪等盘踞的地方 海盗们沉了一条船,切断通向他们巢穴的去路 户门(1).门户。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出生入死篇》:“夫生之於形也,神为之蒂,精为之根,营爽为宫室,九窍为户门。” (2).户计。《元典章·吏部二·禁治骤升品级》:“是一般受了国家宣勅,管著军民人匠等户,更把持官府,欺凌百姓,影占自己的户门差役。”参见“ 户计 ”。 蚁聚亦作“螘聚”。如蚂蚁般聚集。比喻结集者之多。《三国志·吴志·周鲂传》:“ 钱唐 大帅 彭式 等蚁聚为寇。”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一》:“百姓惊愕不解此意,必糜沸螘聚,以致扰乱。”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是以选人冗冗,甚於羊羣;吏部喧喧,多於蚁聚。”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记宋宫殿》:“曰 选德 坤寧殿 ,贵妃、昭仪、婕妤等位宫人直舍螘聚焉。” 俞平伯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楼外楼 高悬着眩目的石油灯,酒人已如蚁聚。” 蜂屯犹蜂聚。 元 陈高 《丁酉岁述怀一百韵》:“处处蜂屯盛,时时豕突狂。” 清 曾国藩 《何君殉难碑记》:“ 长淮 以南, 天柱 内外,所在蜂屯。” 四路(1).指军队进、退、左、右的运动路线。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善者》:“故兵有四路、五动:进,路也;退,路也;左,路也;右,路也。” (2).四方道路。 唐 汪遵 《杨柳》诗:“ 亚夫 营畔柳濛濛, 隋主 堤边四路通。” (3).引申指四方,各处。《泠眼观》第四回:“后来无法,只好遣派龟奴鳖腿,四路邀请那些酸秀才到家。” 直进(1).谓以直道进身。《管子·法法》:“忠臣直进,以论其能。” (2).谓径直前趋。 晋 孙绰 《游天台赋》:“济 楢溪 而直进,落五界而迅征。” 当百(1).古代军吏名。 明 王志坚 《表异录·人物》:“当百,军吏名也;五百,武校名也。” (2).指当百钱。古代钱币名。币值以一当百。《明史·食货志五》:“兵部尚书 王象乾 ,请铸当十、当百、当千三等大钱,用龙文,略倣白金三品之制,於是两京皆铸大钱。” 贼众众贼人,贼徒们。 三国 魏 缪袭 《魏鼓吹曲十二曲·克官渡》:“贼众如犬羊,王师尚寡沙塠傍。” 宋 王禹偁 《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时 师雄 虽死,贼众尚有万人。”《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望见贼众拥护着银鞘慌忙的前走。” 大败在竞争和军事对抗中遭受惨重的失败 逃窜逃跑流窜;溃散奔逃 纷纷(1) 多而杂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山梁山脊 翻过一道山梁 进攻(1) (2) 接近敌人并主动攻击 (3) 在斗争或竞赛中发动攻势 指日犹不日。谓为期不远。 三国 魏 曹植 《应诏》诗:“弭节长騖,指日遄征。” 唐 韩愈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还家虽闕短,指日亲晨餐。” 明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公急出,则客去远。闻其故,惊颜如土,大哭曰:‘此祸水也,指日赤吾族矣!’” 陈毅 《潜艇上留题》诗:“大哉新 中国 ,指日富且强。” 捷音胜利的消息;捷报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