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渔家傲 西方乐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梵琦 |
释义 | 渔家傲 西方乐原文听说西方无量乐。三贤十圣同依托。 稽首弥陀圆满觉。 长参学。 川流赴海尘成岳。 佛性在躬如玉璞。 须凭巧匠勤雕琢。 凡圣皆由心所作。 难描邈。 华台宝座珠璎珞。 诗词问答问:渔家傲 西方乐的作者是谁?答:梵琦 参考注释听说听人所说 听说他到海口去了 听说她现已结婚 西方(1) 西边或西边的地方 (2) 指位于西半、北半球的国家。指欧美各国 无量(1) 没有限制的;没有止境的 前途无量 (2) 难以计算,指数量极多 三贤十圣佛教语。《仁王经》所说大乘修证阶次中居于十信位与妙觉位之间者。三贤指虽得相似之解而未脱凡夫之性的住、行、向三位。十圣指已发大智而舍凡夫之性的十地菩萨。《仁王经·菩萨教化品》:“三贤十圣忍中行,唯佛一人能尽原。”《仁王经·菩萨教化品》:“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浄土。” 依托依靠;凭借 稽首(1) (2) 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 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周礼·春官·大祝》。贾公彦疏:“一曰稽首,其稽,稽留之字;头至地多时,则为稽首也。此三者(空首、顿首、稽首)正拜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 宣子拜稽首焉。——《国语·晋语》 孟明稽首曰。——《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三国演义》 (3) 出家人所行的常礼,一般在见面时用 神仙见 西门庆,长揖稽首就坐。——《 * 》 弥陀阿弥陀佛的略称。佛教指西方极乐世界中最大的佛 圆满十分完满,没有欠缺 圆满的答案 参学佛教谓参访大德,云游修学。亦泛指游学。 元 黄镇成 《用鹫峰师韵送涧泉上人游方》之四:“直到无生参学毕,逢人遮莫説轮迴。” 明 李贽 《卓吾论略》:“且闻 邵氏 (指 邵雍 )苦志参学,晚而有得,乃归 洛 ,始婚娶,亦既四十矣。”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何梦瑶 ﹞《嘲杭( 杭堇浦 )病起》云:‘门外久疏参学侣,帘前渐立犯斋人。’” 川流(1).河水流动。 汉 扬雄 《剧秦美新》:“滭浡沕潏,川流海渟。” (2).喻层见迭出,盛行不衰。《礼记·中庸》:“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后汉书·崔骃传》:“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浮云。” 唐 柳宗元 《邠宁进奏院记》:“川流环运,以达政令。” (3).河流。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佛性(1).佛教名词。谓众生觉悟之性。《涅槃经》卷二七:“我常宣説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北齐书·杜弼传》:“闻卿精学,聊有所问,经中佛性、法性,为一为异?”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五:“此迺泥土瓦砾合成,安得有佛性耶?” 清 龚自珍 《法性即佛性论》:“宗--今立法性即佛性。” (2).借指礼佛修行之心性。参见“ 佛性禪心 ”。 玉璞(1).未经琢磨的玉石。《韩非子·和氏》:“ 楚 人 和氏 得玉璞 楚山 中,奉而献之 厉王 。” 唐 李白 《杂言用投丹阳知己》诗:“客从 崑崙 来,遗我双玉璞。” (2).比喻怀才不遇的人。 宋 余靖 《桂园早行》诗:“自堪悲玉璞,谁復筑金臺。” 巧匠技艺精巧的工匠 能工巧匠 雕琢(1) 雕刻玉石使成器物 (2) 过分地修饰文辞 凡圣佛教语。谓凡夫与圣者。佛家小乘初果以上,大乘初地以上,皆为圣者;自此而下,未断惑证理之人,皆是凡夫。 南朝 梁 沉约 《神不灭论》:“自凡及圣,含灵义等。但事有精麤,故人有凡圣。”《法苑珠林》卷二六:“无何,坐终,其髑髏全成无缝,故知凡圣同居,事不可别。” 元 梵琦 《渔家傲·西方乐》词:“佛理在躬如玉璞,须凴巧匠勤雕琢,凡圣皆由心所作。难描邈,华臺宝座珠瓔珞。” 由心任凭心意。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爵赏由心,刑戮在口。” 宝座本指神佛或帝王的座位。后泛指尊贵的席位,即显赫的或重要的人物专用的椅子;亦指这种椅子所象征的地位 冠军宝座 国手们总怕别人抢占他的宝座 璎珞古代用珠玉串成的装饰品,多用为颈饰 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摘出来。——《红楼梦》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