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题絜斋毛诗经筵讲义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题絜斋毛诗经筵讲义原文讲义要当重切磋,絜斋不事颂辞阿。 解经依注无为异,取古诫今有足多。 雅颂诸篇惜已失,风南数首出重罗。 黍离故国三致意,其奈孱王弗听何。 诗词问答问:题絜斋毛诗经筵讲义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三十一 参考注释讲义为讲课而编写的教材或资料 要当自当;应当。《后汉书·冯鲂传》:“我与 季 虽无素故,士穷相归,要当以死任之,卿为何言?” 唐 牟融 《寄周诏州》诗:“功业要当垂永久,名利那得在须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梅》:“要当牢记吾言,后会亦不远也。” 切磋(1) 器物加工的工艺名称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卫风·淇奥》 切磋琢磨 (2) 比喻道德学问方面相互研讨勉励 以资切磋。——清· 刘开《问说》 无人切磋 (3) 喻痛恻 心内切磋 絜斋洁净斋戒。《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寤春风兮发鲜荣,絜斋俟兮惠音声。” 刘良 注:“言见春发万物之荣,乃絜斋戒以待惠和之音。”《汉书·张禹传》:“择日絜斋露蓍,正衣冠立筮。”《后汉书·明帝纪》:“长吏各絜斋祷请,冀蒙嘉澍。” 不事(1).不侍奉,不服事。《易·蛊》:“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2).指不任以官职。《晋书·刘寔传》:“臣以为古之养老,以不事为优,不以吏之为重。”《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不事,谓不使任事。” (3).不服劳役。《荀子·大略》:“八十者一子不事,九十者举家不事,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事。”《史记·秦始皇本纪》:“於是立石 东海 上 胊 界中,以为 秦 东门。因徙三万家 丽邑 ,五万家 云阳 ,皆復不事十岁。”《资治通鉴·始皇帝三十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不事者,不供征役之事。” (4).不办事;不做事。《新唐书·李齐运传》:“ 万年 丞 源邃 不事, 齐运 怒,捽辱之,死於廷。” 巴金 《海的梦》前篇:“这岛国和许多别的国度一样,有几个坐在宫殿里发命令统治人民的酋长,有一些终日娱乐不事的贵族,又有一些从早晨劳动到晚的奴隶。” 颂辞赞扬或祝贺的文词。 唐 柳宗元 《箕子碑》:“古闕颂辞,继在后儒。” 解经解释经义。《儒林外史》第三四回:“ 朱文公 解经自立一説,也是要后人与诸儒参看。” 清 戴震 《书<小雅·十月之交>篇后》:“病在析理未精,猥以为经解不可尽拘以理,是开解经者之弊也。” 姚华 《曲海一勺·明诗》:“解经恒例,对文则异,散文则同。” 无为(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顺其自然,没必要有所作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罚 (3) 不要,不用 无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足多足以称美。《史记·游侠列传序》:“今游侠,其行虽不轨於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阸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宋 曾巩 《卫尉寺丞致仕金君墓志铭》:“盖君之质与其恕,又有足多者如是也。” 陈源 《文化的交流》:“我 中华 物质虽不及他国,而文化之优异有足多者。” 雅颂亦作“ 雅讼 ”。1.《诗经》内容和乐曲分类的名称。雅乐为朝廷的乐曲,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曲。《论语·子罕》:“子曰:‘吾自 卫 返 鲁 ,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刘宝楠 正义:“《诗》之风、雅、颂以体别,乐之风、雅、颂以律同,本之性情,稽之度数,协之音律,其中正和平者,则俱曰雅颂焉云尔。” (2).指盛世之乐、庙堂之乐。《礼记·乐记》:“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 孔颖达 疏:“雅以施正道,颂以赞成功,若听其声,则淫邪不入,故志意得广焉。” 汉 贾谊 《新书·傅职》:“干戈戚羽之舞,管籥琴瑟之会,号呼歌謡,声音不中律,燕乐雅讼逆乐序,凡此其属,詔工之任也。” 唐 李白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雅颂播 吴 越 ,还如太阶平。”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有形者皆足悟乎目,不特閲典謨雅颂而后至理可乐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引《申报》:“聆其节奏,庄严肃穆,不同凡响,令人悠然起敬,如亲 三代 以上之承平雅颂。” 首出杰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自 贾谊 浮 湘 ,发愤弔 屈 ,体周而事覈,辞清而理哀,盖首出之作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七:“前辈 许棠 《过洞庭诗》,最为首出,尔后无继斯作。” 孙中山 《建国方略·不知亦能行》:“ 中国 为世界最古之国,承数千年文化,为东方首出之邦。” 重罗(1).重重罗网。 唐 司空图 《喜山鹊初归》诗之一:“翠衿红觜便知机,久避重罗稳处飞。” (2).器具名。即细罗筛。 黍离本为《诗·王风》中的篇名。《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 周 室之颠覆,徬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遂用作感慨亡国之词。 三国 魏 曹植 《情诗》:“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麦秀之感,非独 殷 墟;黍离之悲,信哉 周 室。” 宋 柴望 《多景楼》诗:“昔日最多风景处,今人偏动黍离愁。” 明 张煌言 《舟次琅琦谒钱希声相公殡宫》诗之一:“赤手曾扶板荡运,黄肠犹带黍离愁。” 故国(1) 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国 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孟子·梁惠王》 (2) 祖国,本国 见故国之旗鼓,感乎生于畴日。——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生活习惯基本上保持故国的一套 (3) 故乡,家乡 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唐· 杜甫《上白帝城诗》 (4) 旧都。南宋时指汴京 (5) 指旧地;古战场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致意亦作“ 三致志 ”。再三表达其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宋 曾季貍 《艇斋诗话》:“ 平甫 於此盖三致意焉。”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九:“ 孔 虽当据乱之世,而黜古学,改今制,託词寄义於昇平、太平,未尝不三致意焉。” 其奈亦作“ 其那 ”。怎奈;无奈。 唐 刘禹锡 《遥和韩睦州元相公二君子》诗:“其奈无成空老去,每临明镜若为情?” 唐 元稹 《春六十韵》:“虚逢好阳艳,其那苦昏懜。” 宋 杨万里 《乙酉社日偶题》诗:“也思散策郊行去,其奈缘溪路未乾。” 明 刘基 《移梅亭》诗:“月凉夜色清如水,其那楼头玉笛哀。” 孱王懦弱的君王。《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赵 相 贯高 、 赵午 等年六十餘,故 张耳 客也。生平为气,乃怒曰:‘吾王孱王也!’”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音如‘潺湲’之‘潺’。 冀州 人谓懦弱为孱。” 司马贞 索隐:“弱小貌也。”《新唐书·姚思廉传赞》:“ 思廉 以诸生侍孱王,奋然陈大义,挫虓虎而夺之气,勇夫悍心,褫骇自却,不敢加无礼於其君。”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