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韩献肃公挽词三首
朝代 宋代
作者 范祖禹
释义

韩献肃公挽词三首原文

孝友天生德,公忠世象贤。
八元推亮采,四海入陶甄。
枌社棠阴老,槐庭棣萼联。
谘询赖黄发,零落已重泉。

诗词问答

问:韩献肃公挽词三首的作者是谁?答:范祖禹
问:韩献肃公挽词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范祖禹的名句有哪些?答:范祖禹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孝友

(1).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诗·小雅·六月》:“侯谁在矣, 张仲 孝友。” 毛 传:“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后汉书·韩棱传》:“ 棱 四岁而孤,养母弟以孝友称。及壮,推先父餘财数百万与从昆弟,乡里益高之。” 唐 韩愈 《楚国夫人墓志铭》:“夫人在家,以聪明孝友为父母所偏爱。” 宋 王安石 《送郊社朱兄除郎东归》诗:“宦游虽晚何妨久,饿显从来不必高,孝友父兄家法在,想能清白遗儿曹。”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李生孝友》:“余因叹其处人伦之变,而孝友不失其常,可谓贤矣。”

(2).指对兄弟友爱。《书·君陈》:“惟孝友於兄弟,克施有政。”《国语·晋语四》:“ 文王 在母不忧,在傅弗勤,处师弗烦,事王不怒,孝友二 虢 ,而惠慈二 蔡 ,刑于 大姒 ,比於诸弟。” 韦昭 注:“善兄弟为友。二 虢 , 文王 弟 虢仲 、 虢叔 。”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城 孝友,不忍与其弟异处,皆不娶,给侍终身。”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议论》:“昔 王祥 、 王览 当 东汉 之末,兄弟隐居者三十餘年,以孝友著名于世。” 清 刘大櫆 《张豹林墓志铭》:“先君性孝友,以授徒为生,而所得馆俸,輒分以与诸兄弟无难色。”

天生

(1) 天然生成

在他身上有一股天生的活力,就像阿尔卑斯山山洪一样

天生的领袖

她天生温文有礼

他天生爱美

某种天生的进行观察上的无能

(2) 命中注定

但是功名迟早自有一定,天生应叫的苦也要吃的。——《儿女英雄传》

公忠

公平忠实;尽忠为公。《庄子·天地》:“吾谓 鲁 君曰:‘必服恭俭,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民孰敢不辑!’” 成玄英 疏:“拔擢公平忠节之人。”《韩非子·三守》:“羣臣持禄养交,行私道而不效公忠,此谓明劫。”《后汉书·张酺传》:“左中郎将 何敞 及言事者多讼 酺 公忠,帝亦雅重之。” 唐 高适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诗:“ 乐毅 吾所怜,拔 齐 翻见猜; 荆卿 吾所悲,适 秦 不復迴。然诺多死地,公忠成祸胎。” 茅盾 《子夜》五:“他心里佩服 吴荪甫 的调度真不错,同时忍不住也来发表一些公忠爱国的意见。”

象贤

谓能效法先人的贤德。《书·微子之命》:“ 殷王 元子,惟稽古崇德象贤。”《仪礼·士冠礼》:“继世以立诸侯,象贤也。” 郑玄 注:“象,法也,为子孙能法先祖之贤,故使之继世也。” 唐 刘禹锡 《蜀先主庙》诗:“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柳亚子 《子游先生遗像为哲嗣史良女士题》诗:“雪洁兰馨説象贤,明珠掌上更翩翩。”

八元

古代传说中的八个才子。《左传·文公十八年》:“ 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 伯奋 、 仲堪 、 叔献 、 季仲 、 伯虎 、 仲熊 、 叔豹 、 季貍 ,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 孔颖达 疏:“元,善也,言其善於事也。”《汉书·古今人表》 季貍 作 季熊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故 尧 咨四岳, 舜 命八元。”后用以称颂有才德的人。 唐 刘禹锡 《和浙西李大夫伊川卜居》诗:“早入八元数,尝承三接恩。” 唐 黄滔 《祭右省李常侍洵》:“诚几三顾以就门,犹作八元而在野。”

亮采

辅佐政事。《书·舜典》:“使宅百揆,亮采惠畴。”《书·皋陶谟》:“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 孙星衍 疏:“此言助事有邦,谓有土者之臣。” 宋 司马光 《和潞公与张昌言楚正叔游独乐园徘徊久之主人不至》诗:“茂勋成亮采,胜赏寄风流。”

四海

(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陶甄

(1).比喻陶冶、教化。《文选·张华<女史箴>》:“茫茫造化,二仪既分。散气流形,既陶既甄。” 李善 注:“ 如淳 曰:陶人作瓦器谓之甄。”《晋书·乐志上》:“弘济区夏,陶甄万方。” 唐 薛逢 《送西川杜司空赴镇》诗:“莫遣洪鑪旷真宰,九流人物待陶甄。” 清 陈梦雷 《赠臬宪于公》诗:“禄微坚砥礪,俗野急陶甄。”

(2).比喻造化,自然界。 宋 苏轼 《寄题刁景纯藏春坞》诗:“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年抛造物陶甄外,春在先生杖履中。”

(3).比喻君王。 五代 齐己 《送司空学士赴京》诗:“重謁往年金牓主,便将才术佐陶甄。” 明 薛蕙 《送杨石斋》诗:“累朝瞻翊戴,四海忆陶甄。”

(4).指权位或掌握权位的人。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二游诗·徐诗》:“君抱王佐图,纵步凌陶甄。” 宋 王禹偁 《献仆射相公》诗之二:“五年黄阁掌陶甄,忧国翻成两鬢斑。”

(5).烧制陶器。《明史·职官志一》:“凡陶甄之事,有岁供,有暂供,有停减,籍其数,会其人,毋轻毁以费民。”

枌社

(1). 枌榆社 的省称。指 汉高祖 的故里。《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袁淑“从驾”>》“ 枌邑 道严玄” 唐 张铣 注:“ 汉 丰邑 有 枌社 。”

(2).指 新丰 枌榆社 。 清 董俞 《落花篇》诗:“ 渭城 倡妇承歌扇, 枌社 游人拂马蹄。”参见“ 枌榆 ”。

(3).泛指家乡、故里。 宋 陆游 《绍熙辛亥九月四日雨后白龙挂西北方复雨三日》诗:“皇天生民岂不爱,龙亦何心败吾稼?父老相看出无策,揽涕顿顙号 枌社 。” 元 刘壎 《隐居通义·文章四》:“ 枌社 数交朋,萍踪几聚散。” 清 黄宗羲 《念祖堂记》:“若以为先生念其故居而已, 枌社 春秋,何所阻隔?”

棠阴

(1).棠树树荫。 唐 戴叔伦 《抚州对事后送外生宋垓归饶州觐侍呈上姊夫》诗:“石壁转棠阴, 鄱阳 寄茅室。”

(2).喻惠政或良吏的惠行。 南朝 梁简文帝 《罢丹阳郡往与吏民别》诗:“柳栽今尚在,棠阴君詎怜。” 唐 刘长卿 《馀干夜宴奉饯前苏州韦使君新除婺州作》诗:“幸容栖託分,犹恋旧棠阴。” 宋 王禹偁 《暴富送孙何入史馆》诗:“二年佐棠阴,眼黑怕文簿。跃身入三舘,烂目閲四库。” 清 钱谦益 《南京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谭性教授承德郎》:“棠阴遍 陈 汝 之间,尸祝在 黄 韩 之后。”参见“ 棠树 ”。

(3).《淮南子·览冥训》:“日入 落棠 。” 高诱 注:“ 落棠 ,山名,日所入也。”后因以“棠阴”指光阴。《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凡我僚旧,均哀共戚。怨天德之无厚,痛棠阴之不留。” 吕向 注:“言其光阴不復留也。”

槐庭

(1).种植槐树的庭院。 汉 公孙诡 《文鹿赋》:“麀鹿濯濯,来我槐庭,食我槐叶,怀我德声。”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诗:“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2).三公之位。亦指三公。《晋书·王戎王衍传论》:“ 濬冲 善发谈端, 夷甫 仰希方外,登槐庭之显列,顾 漆园 而高视。”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出参太宰军事,入为太子洗马,俄迁祕书丞,赞道槐庭,司文天阁。” 唐 杨炯 《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幽壠埋魂,终降槐庭之赠;高门纳駟,式居茅社之封。”

棣萼

亦作“ 棣蕚 ”。比喻兄弟。《晋书·孝友传序》:“夫天伦之重,共气分形,心睽则叶顇荆枝,性合则华承棣萼。” 唐 杜甫 《至后》诗:“梅花一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仇兆鳌 注:“棣萼,以比兄弟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归田》:“似这般桑榆景逼,怎能彀棣蕚荣归?” 林之夏 《为不识题令祖礼林先生遗像》诗:“棣萼光辉映后先,湖山肃穆此书传。”参见“ 棣华 ”。

谘询

(1).征求意见。 汉 王逸 《九思·疾世》:“纷载驱兮高驰,将諮询兮皇 羲 。”《三国志·吴志·贺邵传》“ 邵 年四十九”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预 《晋书》:“时朝廷初建,动有疑议,宗庙制度皆 循 所定,朝野諮询,为一时儒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至 鬻熊 知道,而 文王 諮询。”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白中令知人》:“中令在 北京 日,素与 周祖 亲洽。 周太祖 屡召中令諮询戎事。” 王重民 《<徐光启集>序言》:“在博访谘询以外,进而通过试验,以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

(2).询问,打听。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他日归来,倘失於记忆,但於近邨諮询 卫辉 杨氏 宅,应无不知之者。”

黄发

指老人。老人发白,白久则黄

黄发垂髫。——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零落

(1) 不景气;衰落

家事零落

(2) 散乱

零落的枪声

(3) 散落;好像散乱安排

零落的村庄

(4) 树木枯凋

草木零落

重泉

(1).犹深渊。《淮南子·齐俗训》:“积水重泉,黿鼉之所便也。”《晋书·裴頠传》:“是以欲收重泉之鳞,非偃息之所能获也。” 南朝 梁 丘迟 《夜发密岩口》诗:“万寻仰危石,百丈窥重泉。”

(2).指土壤的深层。 清 方文 《赠姚有仆进士》诗:“山势鬱且奇,文木托其巔。上枝拂垂云,下根入重泉。”

(3).犹九泉。旧指死者所归。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潘岳<悼亡>》:“美人归重泉,悽愴无终毕。” 宋 苏轼 《祭单君贶文》:“云何不弔,衔痛重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独此技未有嫡传,重泉犹以为憾。”

(4).古地名。《楚辞·天问》:“ 汤 出 重泉 ,夫何辠尤?” 王逸 注:“ 重泉 ,地名也。”《史记·河渠书》:“ 临晋 民愿穿 洛 以溉 重泉 以东万餘顷故卤地。”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重泉 故城在 同州 蒲城县 东南四十五里,在 同州 西北亦四十五里。”

(5).苔藓名。《表异录·蔬穀》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苔名重泉,亦呼宣蘚,亦名妬草。”今本《述异记》卷下作“重钱”。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0 16: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