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题文源阁叠去岁诗韵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题文源阁叠去岁诗韵原文六度南巡庆典行,归来高阁弆书成。 儒臣劼毖勤如约,文教敷宣事匪轻。 历岁十馀工不易,返躬枕葄愧犹并。 兹三万六千册内,一语为君难最精。 诗词问答问:题文源阁叠去岁诗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九 2. 辛丑岁第一分田库全书告成贮文渊阁后馆臣等请勒限三年赶办全竣嗣于壬寅年第二分盛京文溯阁书成癸卯年第三分文源阁书成现在装潢陈设其第四分热河文津阁之书亦可于今冬全完 参考注释六度(1).谓天、地、春、夏、秋、冬乃万物之制度。《淮南子·时则训》:“制度,阴阳大制有六度:天为绳,地为準,春为规,夏为衡,秋为矩,冬为权。绳者,所以绳万物也;準者,所以準万物也;规者,所以员万物也;衡者,所以平万物也;矩者,所以方万物也;权者,所以权万物也。” (2).佛教语。又译为“六到彼岸”。“度”是梵文pāramitā(波罗蜜多)的意译。指使人由生死之此岸度到涅槃(寂灭)之彼岸的六种法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精虑(禅定)、智慧(般若)。 南朝 梁 王屮 《头陁寺碑文》:“彼岸者,引之於有,则高谢四流,推之於无,则俯弘六度。” 唐 姚合 《赠王山人》诗:“既能施六度,了悟达双林。” 清 钱谦益 《陆孟凫墓志铭》:“方外之友 石林源 公合掌太息曰:君儒者也,于吾师之六度有合焉。” 南巡天子巡行南方。《书·舜典》:“五月南巡守,至于 南岳 。”《宋书·文帝纪》:“昔 汉章 南巡,加恩 元氏 。”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 朱成公 扈驾南巡,给舆后,遂赐常乘。” 清 王士禛 《过汜光湖怀古》诗:“如何万乘尊,南巡来 建康 。;” 庆典盛大的庆祝典礼;隆重的庆祝活动 盛大庆典 归来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高阁(1) 高度较大的阁楼 (2) 用以贮藏存放书、物的高架子(束之高阁) 儒臣(1). 汉 称博士官为儒臣。 汉 扬雄 《百官箴·博士箴》:“儒臣司典,敢告在宾。” (2).泛指读书人出身的或有学问的大臣。《新唐书·宗室宰相传·李福》:“ 大中 时, 党项羌 震扰,议者以将臣贪牟产虏怨,议择儒臣治边。” 宋 陈亮 《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復讎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鬢髮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太宗读金史》:“曾命儒臣翻译《三国志》及 辽 、 金 、 元 史、性理诸书,以教国人。” 劼毖谨慎。《书·酒诰》:“汝劼毖 殷 献臣,侯甸男卫。”《说文·力部》:“劼,慎也。” 王筠 句读:“《释詁》:‘劼,固也。’ 许君 不用,而曰慎也者,盖《释詁》‘毖,慎也’。 许君 引《书》‘劼毖’以证,谓‘劼毖’是复语也。” 清 钱谦益 《浙江乡试录序》:“臣某申厉功令,劼毖有加。” 如约谓按照约定行事。《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使人致命 怀王 , 怀王 曰:‘如约。’乃尊 怀王 为 义帝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相去二三千里,岂能必如约哉!”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一:“恰好 大文 如约来了。” 文教(1) 文化和教育 文教工作 文教事业 (2) ;指礼乐法度 (3) 文章教化 文教之宏敷 敷宣传播,宣扬。《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宜令史官著《长乐宫注》、《圣德颂》,以敷宣景耀,勒勋金石,县之日月,攄之罔极。”《晋书·卞壸传》:“案侍中、司徒、 临潁公 组 敷宣五教,实在任人,而含容违礼,曾不贬黜。” 历岁经过一年;超过一年。《战国策·赵策一》:“夫用百万之众,攻战踰年歷岁,未见一城也。”《后汉书·孔融传》:“ 日磾 随从,周旋歷岁。” 唐 韩愈 《欧阳生哀辞》:“不见 詹 久者,惟 詹 归 闽 中时为然;其他时与 詹 离,率不歷岁。” 不易(1).艰难,不容易。《诗·大雅·文王》:“宜鉴于 殷 ,骏命不易。” 朱熹 集传:“不易,言其难也。”《论语·子路》:“为君难,为臣不易。”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要知此种文字,作之可怜,出之不易。” 毛 *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二》:“对于一些不易看懂的名词,作了一些注解。” (2).不改变;不更换。《易·乾》:“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王弼 注:“不为世俗所移易。”《汉书·哀帝纪》:“制节谨度以防奢淫,为政所先,百王不易之道也。” 颜师古 注:“言为常法,不可改易。” 宋 苏轼 《仇池笔记·记张憨子》:“冬夏布褐,三十年不易,然近之不觉有垢秽气。” 返躬反过来对自己。 清 吴趼人 《杂说》:“汝等男子,每以女子之小足为玩具,盍一返躬为之,而亲尝其痛苦哉!”《清史稿·仁宗纪》:“当今大患,惟在因循怠玩,虽经再三誥诫,舌敝笔秃,终不足以动诸臣之听,朕惟返躬修省耳。” 清 陈天华 《今日岂分省界之日耶》:“ 湘 人如不知返躬自愧,徒欲怨人,则危险有不可言者。” 枕葄犹枕藉。引申谓沉迷。 清 王韬 《<幽梦影>序》:“惟知枕葄简编,沉酣典籍。”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