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送王介甫知毗陵
朝代 宋代
作者 梅尧臣
释义

送王介甫知毗陵原文

吴牛常畏热,吴田常畏枯。
有树不荫犊,有水不滋{左禾右刍}。
孰知事春农,但知急秋租。
太守追县官,堂上怒奋须。
县官促里长,堂下鞭扑俱。
不体天子仁,不恤黔首逋。
借问彼为政,一一何所殊。
今君请郡去,预喜民将苏。
每观二千石,结束辞国都。
丝鞯加锦缘,银勒以金涂。
兵吏拥后队,剑挝盛前驱。
君又不若此,革辔陪泥乌。
欵行问风俗,低意骑更驽。
下情靡不达,略细举其麤。
曾肯为众异,亦罔为世趋。
学诗闻已熟,爱棠理岂无。

诗词问答

问:送王介甫知毗陵的作者是谁?答:梅尧臣
问:送王介甫知毗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梅尧臣的名句有哪些?答:梅尧臣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吴牛

吴 地的水牛。 唐 刘商 《秋夜听严绅巴童唱竹枝歌》诗:“身骑 吴 牛不畏虎,手提蓑笠欺风雨。” 宋 陆游 《秋怀》诗:“典琴沽市酿,卖剑买 吴 牛。” 清 陈维崧 《减字木兰花·酷暑马上口占》词:“阳乌酣战,身似 吴 牛偏易喘。”参见“ 吴牛喘月 ”。

知事

(1) 中华民国初期对县一级最高行政官的称呼

(2) 通晓事理;懂事

春农

(1).指春耕时节。《后汉书·段熲传》:“ 熲 以春农,百姓布野, 羌 虽暂降,而县官无廪,必当復为盗贼,不如乘虚放兵,埶必殄灭。” 唐 薛能 《桃花》诗:“风光新社燕,时节旧春农。”

(2).春日的农事。 唐 杜甫 《诸将》诗之三:“稍喜临边 王相国 ,肯销金甲事春农。” 宋 苏颂 《春帖》诗:“和气薰风摩盖壤,竞销金甲事春农。”

太守

汉朝设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隋唐后的刺史、知府也别称太守

太守即遣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太守自谓也。——宋· 苏轼《教战守》

太守与客来饮。

太守宴也。

县官

(1) 县的地方长官

县官急索租。——唐· 杜甫《兵车行》

县官日有禀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朝廷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堂上

(1) 尊长居住的地方。

拜夫人于堂上。——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父母居住的正房

堂上启阿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堂上阿奶仅汝扶持。——清· 袁枚《祭妹文》

里长

一里之长。仿 周 代闾胥、里宰之制,后代或置或废,建制不一。《墨子·尚同上》:“是故里长者,里之仁人也,里长发政里之百姓。”《新唐书·张长逊传》:“ 张长逊 ,京兆 櫟阳 人,精驰射,在 隋 为里长。” 明 陈继儒 《群碎录》:“ 隋高帝 从 苏威 议,以百家为里,置里长一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上:“宜令薙髮易服,尽献兵器,分设里长甲首,而迁土目于内地。” 巴金 《将军集·还乡》:“明天到县政府去请愿,里长全去,而且每一房要派几个代表。”

堂下

(1).宫殿、厅堂阶下。《公羊传·宣公六年》:“仡然从乎 赵盾 而入,放乎堂下而立。” 汉 桓宽 《盐铁论·刺权》:“ 中山 * 抚流徵於堂上,鸣鼓 巴俞 作於堂下。”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

(2).殿堂下的人。借指侍从。《韩非子·内储说下》:“乃召其堂下而譙之,果然,乃诛之。” 陈奇猷 集释:“《説文》:‘堂,殿也。’堂下,盖谓殿堂下之人。”

(3).神名。《史记·封禅书》:“ 荆 巫,祠 堂下 、 巫先 、 司命 、 施糜 之属。”

鞭扑

见“ 鞭扑 ”。

亦作“ 鞭朴 ”。亦作“ 鞭扑 ”。用作刑具的鞭子和棍棒。亦指用鞭子或棍棒抽打。《邓析子·转辞》:“圣人逍遥一世,罕匹万物之形,寂然无鞭朴之罚,莫然无叱咤之声。”《国语·鲁语上》:“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扑,以威民也。” 韦昭 注:“鞭,官刑也,扑,教刑也。”《汉书·刑法志》:“薄刑用鞭扑。” 颜师古 注:“扑,杖也。”《宋书·少帝纪》:“亲执鞭扑,殴击无辜,以为笑乐。” 唐 元稹 《哭子》诗之五:“鞭朴校多怜校少,又缘遗恨哭三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夫人奴蓄之,无礼已甚;闻又鞭扑之。”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七》:“她是这样挣扎的挨过畜类的生活,一天又一天的,受了多少的鞭扑。”

体天

依据天命。 唐 黄滔 《省试王者之道如龙首赋》:“王者以御彼万国,居于九重,既体天而立制,遂如首以犹龙。” 清 李渔 《蜃中楼·乘龙》:“二位的姻缘乃前生註定,小仙不过体天行道,何恩之有!”

不恤

<古>

不顾了

不恤人言

黔首

指平民;百姓

以愚黔首。——汉· 贾谊《过秦论上》

借问

敬辞,用于向别人询问事情;请问

借问酒家何处有?

为政

(1).治理国家;执掌国政。《诗·小雅·节南山》:“不自为政,卒劳百姓。”《左传·宣公元年》:“於是 晋侯 侈, 赵宣子 为政,骤諫而不入,故不竞於 楚 。”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商调曲一》:“ 有熊 为政,访道於 容成 。” 宋 苏轼 《朝辞赴定州论事状》:“陛下为政九年,除执政臺諫外,未尝与羣臣接,然天下不以为非者,以谓垂帘之际,不得不尔也。” 清 姚鼐 《<左传补注>序》:“ 魏献子 合诸侯,干位之人,而述其为政之美,词不恤其夸。”

(2).指执政者。《仪礼·大射》:“﹝司射﹞自阼阶前曰:‘为政请射。’” 郑玄 注:“为政谓司马也。司马,政官,主射礼。”

(3).处理政事。 唐 宋之问 《送许州宋司马赴任》诗:“当闻力为政,遥慰我心愁。” 唐 岑参 《冬宵家会饯李郎司兵赴同州》诗:“应须力为政,聊慰此相思。”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旧闻·为政不相师友》:“公虽受知于 文端 ,而为政不相师友,一切听从民便。”

(4).做主。《左传·宣公二年》:“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七:“盖金微,不能为政,但随气所胜,革化而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小娘子不肯自草草,得舅为政,方此意慊得。”

(5).作宫。《论语·为政》:“子奚不为政?”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他日,妻谓生曰:‘子岂不思为政乎?’” 明 宋濂 《赵侯神道碑铭》:“士君子能建治功於隆平之日,而或不能保大节於危难之时,盖为政以及物者易,而杀身以成仁者难。” 清 汪懋麟 《送劳书升之任黔中》诗之三:“时艰为政好,地逈得官閒。”

一一

一个一个地;依次地

一一检查

好一一听之。——《韩非子·内诸说上》

一一以叶自彰。——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一一为具言。——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一一自辨。——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一一详述之。——清·方苞《狱中杂记》

何所

何处。《史记·孝武本纪》:“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处处。”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

请郡

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 宋 王安石 《知制诰沉遘知杭州制》:“比抗章而请郡,期调膳以奉亲。” 宋 王安石 《送王蒙州》诗:“请郡东南促去程,拍堤 江 水照红旌。”

二千石

汉 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史记·孝文本纪》:“臣谨请(与) 阴安侯 列侯 顷王后 与 瑯玡王 、宗室、大臣、列侯、吏二千石议。”《汉书·循吏传序》:“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 颜师古 注:“谓郡守、诸侯相。” 晋 葛洪 《西京杂记》卷一:“京师大水,祭山川以止雨,丞相、御史、二千石祷祠如求雨灋。” 宋 宋□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文翁掷斧》:“ 翁 呪曰:“吾得二千石,斧当著此。”因掷之,正中所欲处。后果为 蜀郡 太守。”

结束

(1) 完毕,不再继续

这个演讲结束了典礼

(2) 装束;打扮

结束而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收拾;处置

(4) 拘束

国都

首都

锦缘

用锦作的衣服的镶边。《礼记·玉藻》:“童子之节也,緇布衣,锦缘。” 孔颖达 疏:“锦缘……者,谓用锦为緇布衣之缘。”

银勒

银饰的带嚼口的马络头。 唐 白居易 《武丘寺路》诗:“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

后队

王莽 仿《周礼》官制置六队,以 河内郡 为 后队 。队,通“ 遂 ”。《汉书·地理志上》“ 河内郡 ……县十八”原注:“ 高帝 元年为 殷国 ,二年更名。 莽 曰 后队 ,属 司隶 。”亦称 后队 的长官。《汉书·王莽传中》:“大司空保予卿、虞卿、共卿、工卿、师尉、列尉、祈队、后队、中部洎后十郡。”参见“ 六队 ”。

后面的队伍。《魏书·肃宗纪》:“其配衣六军,分隶熊虎,前驱后队,左翼右师。” 唐 李峤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诗:“后队咽笳簫,前驱严罕罼。” 宋 梅尧臣 《送王介甫知毘陵》诗:“兵吏拥后队,剑挝盛前驱。”

前驱

(1) 前导

一箭毙其前驱

(2) 先头部队;先锋

三千为前驱。——《资治通鉴·唐纪》

前驱清道。

以二千五百人为前驱

(3) 引导事物发展的先行者

革命前驱

若此

如此;像这样子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 今》

行问

(1).且行且问。《汉书·张释之传》:“﹝上﹞就车,召 释之 驂乘,徐行,行问 释之 秦 之敝。” 颜师古 注:“行问,且行且问也。”

(2).动问,请教。 汉 王充 《论衡·知实》:“ 孔子 知五经,门人从之学,当復行问,以为人法,何故专口授弟子乎?”

风俗

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风俗。——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下情

(1) 下面的情况

下情上达

(2) 群众的情绪或意愿

不达

(1).不明白;不通达。《尹文子·大道下》:“贫则怨人,贼则怨时……是不达之过,虽君子之邮,亦君子之恕也。”《汉书·元帝纪》:“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2).不通畅。《楚辞·九章·惜诵》:“情沉抑而不达兮,又蔽而莫之白。” 姜亮夫 校注:“谓情沉抑而不通利也。”

(3).不得志;不显贵。《史记·乐毅列传》:“ 商容 不达,身祇辱焉。” 晋 左思 《咏史》诗之七:“ 主父 宦不达,骨肉还相薄。”

众异

各种事物之间的差异。《尹文子·大道下》:“法者,所以齐众异,亦所以乖名分。”《荀子·解蔽》:“是故众异不得相蔽以乱其伦也。”《吕氏春秋·有始》:“众耳目鼻口也,众五穀寒暑也,此之谓众异。”《后汉书·崔駰传》:“壹天下之众异,齐品类之万殊。”

爱棠

《左传·襄公十四年》:“ 武子 之德在民,如 周 人之思 召公 焉,爱其甘棠,况其子乎?” 杜预 注:“ 召公 奭 听讼,舍於甘棠之下, 周 人思之,不害其树,而作勿伐之诗,在《召南》。”后以“爱棠”为称颂地方官德政之典。 唐 刘禹锡 《奉送裴司徒令公自东都留守再命太原》诗:“爱棠餘故吏,骑竹见新童。”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0/3 8: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