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水调歌头(同徐师川泛太湖舟中作)
朝代 宋代
作者 张元干
释义

原文

落景下青嶂,高浪卷沧洲。
平生颇惯,江海掀舞木兰舟。
百二山河空壮。
底事中原尘涨。
丧乱几时休。
泽畔行吟处,天地一沙鸥。
想元龙,犹高卧,百尺楼。
林风酹酒,堪笑淡话觅封侯。
老去英雄不见。
惟与渔樵为伴。
回首得无忧。
莫道三伏热,便是五湖秋。

诗词问答

问:《水调歌头(同徐师川泛太湖舟中作)》的作者是谁?答:张元干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张元干的名句有哪些?答:张元干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张元干水调歌头(同徐师川泛太湖舟中作)书法作品欣赏
水调歌头(同徐师川泛太湖舟中作)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落景

夕阳。《北堂书钞》卷一○六引 隋 黄闵 《武陵记》:“土人为之歌曰……朝日丽兮阳巖,落景梁兮阴阿。” 宋 苏舜卿 《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欲乘清风,跨落景,以翱翔乎其间。” 清 黄鷟来 《秋日寄淮阴吴嵩山》诗:“徘徊落景催,草草嘆分袂。”

青嶂

如屏障的青山。《文选·沉约<锺山诗应西阳王教>》:“鬱律构丹巘,崚嶒起青嶂。” 吕向 注:“山横曰嶂。” 唐 杜甫 《月》诗之一:“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 宋 贺铸 《凌歊·铜人捧露盘引》词:“控沧江,排青嶂, 燕臺 凉。”

沧洲

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三国 魏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然后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以揖 许由 。” 南朝 齐 谢朓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既欢怀禄情,復协沧洲趣。” 唐 杜甫 《曲江对酒》诗:“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悲伤未拂衣。”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有作》诗:“涵空一白十万顷,浄洗素练悬沧洲。”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江海

(1).江和海。《荀子·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江海称其大者,以无所不容。” 唐 岑参 《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诗:“万里江海通,九州天地宽。” 苏曼殊 《本事诗》之三:“ 丹顿 拜伦 是我师,才如江海命如丝。”

(2).旧时指隐士的居处。《庄子·刻意》:“就藪泽,处閒旷,钓鱼閒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后汉书·逸民传序》:“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 宋 苏轼 《临江仙》词:“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餘生。”

(3).引申为退隐。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中丞闻琴》:“无为澹容与,蹉跎江海心。”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于时 魏特进 、 房僕射 、 杜相州 等,并以江海相期,烟霞相许。” 宋 苏轼 《书诸公送周梓州诗后》:“予既有江海之意,而 正孺 亦慨然有归歟之叹。”

(4).泛指四方各地。《后汉书·蔡邕传》:“ 邕 虑卒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跡 吴会 。” 唐 杜甫 《草堂》诗:“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江海未苏,干戈暂止。”

掀舞

飞舞;翻腾。 宋 朱熹 《百丈山·瀑布》诗:“空质丽晴暉,龙鸞共掀舞。” 宋 杨万里 《苏木滩》诗:“忽逢下滩舟,掀舞快云驶。” 宋 辛弃疾 《山鬼谣》词:“昨夜龙湫风雨,门前石浪掀舞。” 元 揭傒斯 《归舟》诗:“波浪争掀舞,艰难久自知。”

木兰舟

用木兰树造的船。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木兰洲 在 潯阳江 中,多木兰树。昔 吴王 闔閭 植木兰於此,用构宫殿也。 七里洲 中,有 鲁般 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於此。”后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 唐 罗隐 《秋晓寄友人》诗:“更见南来钓翁説,醉吟还上木兰舟。” 南唐 冯延巳 《喜迁莺》词:“忽忆去年离别, 石城 花雨倚江楼,波上木兰舟。” 宋 慕容嵓卿 妻《浣溪沙》词:“满目江山忆旧游,汀洲花草弄春柔,长亭艤住木兰舟。” 明 李东阳 《送崔指挥谦漕运还大河》诗:“滞雨浓云黯不收,漕歌声动木兰舟。”

百二山河

喻山河险固之地。 唐 卢宗回 《登长安慈恩寺塔》诗:“九重宫闕参差见,百二山河表里观。” 元 马致远 《蟾宫曲·叹世》曲:“ 咸阳 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三千世界都成幻,百二山河尽属空。” 宁调元 《清明忆亡友姚宏业》诗:“百二山河同败絮,两三亲友各飘萍。”参见“ 百二 ”。

底事

(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底》:“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

(2).此事。 宋 林希逸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中原

(1) 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北虏僭盗中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2) 平原;原野

尘涨

见“ 尘障 ”。

丧乱

死亡祸乱。后多以形容时势或政局动乱。《诗·大雅·云汉》:“天降丧乱,饥饉荐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陈之急。” 清 顾炎武 《顾与治诗序》:“晚值丧乱,独身无子,迫於赋役,困躓以终。” 陈去病 《鉴湖女侠秋瑾传》:“时天下丧乱,内外交鬨,而中朝政治,日益寙败。”

时休

指时世的升平吉祥。 唐 武平一 《幸梨园观打毬应制》诗:“赏阑清景暮,歌舞乐时休。” 唐 李峤 《晚秋喜雨》诗:“九农欢岁阜,万宇庆时休。” 唐 萧至忠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尧 年将佛日,同此庆时休。”

行吟

边行走边吟唱

屈原至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地一

神名。《史记·孝武本纪》:“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 天一 、 地一 、 泰一 。”

沙鸥

指栖息沙洲的鸥一类的水鸟

元龙

(1).道教语。犹元阳。道教对“得道”的别称。《西游记》第一回:“有分有缘休俗愿,无忧无虑会元龙。”

(2).指皇帝。《西游记》第十一回:“天下多官称上寿,朝中众宰贺元龙。”

高卧

(1) 高枕而卧

解衣铺被,准备高卧

(2) 比喻隐居;亦指隐居不仕的人

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 安石(谢安的字)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世说新语·排调》

百尺楼

(1).泛指高楼。《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汜 ( 许汜 )曰:‘昔遭乱过 下邳 ,见 元龙 ( 陈登 )。 元龙 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牀卧,使客卧下牀。’ 备 ( 刘备 )曰:‘……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 元龙 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牀之间邪?’”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宋 苏轼 《次韵答邦直子由》之四:“恨无 扬子 一区宅,懒卧 元龙 百尺楼。”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量移》:“身凭百尺楼,目断千山秀。” 吕志伊 《镇山楼远眺》诗:“登临行远几悲秋,大好湖山百尺楼。”

(2).词牌名。即《卜算子》。因 秦湛 词有“极目烟中百尺楼”句,故名。参见“ 卜算子 ”。

酹酒

以酒浇地,表示祭奠。古代宴会往往行此仪式。 隋 杜台卿 《玉烛宝典·正月孟春》:“元日至月晦为酺食,度水。士女悉湔裳,酹酒於水湄,以为度厄。” 宋 周邦彦 《夜飞鹊·别情》词:“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清 翟灏 《通俗编·仪节》:“酹酒之制,应昉自古祼礼。《周礼·大行人》:享上公再祼而酢,侯伯壹祼而酢,子男壹祼不酢。古凡享大宾,皆先摄瓚,酌鬱鬯之酒,灌地而后送爵,故今饮席效之。”

堪笑

可笑。《封神演义》第七九回:“堪笑 徐芳 徒逆命,枉劳心思竟何从!”

淡话

〈方〉∶无聊的话

他只说了几句淡话,实质问题避而不谈

封侯

(1).封拜侯爵。《战国策·赵策二》:“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史记·卫将军列传》:“人奴之生,得毋笞駡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后汉书·班超传》:“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

(2).泛指显赫功名。 唐 王昌龄 《闺怨》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宋 陈师道 《九月九日魏衍见过》诗:“一经从白首,万里有封侯。”

老去

(1).谓人渐趋衰老。 唐 杜甫 《往在》诗:“归号故松柏,老去苦飘蓬。” 宋 欧阳修 《赠王介甫》诗:“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明 汪循 《老去》诗:“老去心还竞,春来花又新。”

(2).引申为老年;晚年。 沉从文 《<沉从文选集>题记》:“现在过去了二十多年,我和我的读者,都共同将近老去了。”

(3).死去。 元 房皞 《思隐》诗:“情知老去无多日,且向闲中过几年。” 明 李东阳 《柳岸垂纶》诗:“老去祗应家在此,不须盘石更垂萝。”

英雄

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

总揽英雄。——《三国志·诸葛亮传》

英雄乐业。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渔樵

(1).打鱼砍柴。 唐 高适 《封丘县》诗:“我本渔樵 孟诸 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於 江 渚之上,侣鱼鰕而友麋鹿。”

(2).渔人和樵夫。 唐 王维 《桃源行》:“平明閭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宋 范成大 《携家石湖赏拒霜》诗:“渔樵引入新花坞,儿女扶登小锦城。” 清 顾光旭 《弓插》诗:“隔水断渔樵,横斜坏木桥。” 鲁迅 《南腔北调集·听说梦》:“至于另有些梦为隐士,梦为渔樵,和本相全不相同的名人,其实也只是豫感饭碗之脆,而却思将吃饭范围扩大起来。”

(3).指隐居。 南朝 梁 刘孝威 《奉和六月壬午应令》:“神心重丘壑,散步怀渔樵。” 唐 杜甫 《村夜》诗:“胡羯何多难,渔樵寄此生。” 明 屠隆 《綵毫记·乘醉骑驴》:“乾坤傲,永不踏红尘向市朝,真唤做圣世渔樵。”

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得无

恐怕,是不是。常和“耶”构成表推测性的疑问句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

三伏

(1) 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十天;然后是中伏,十天或二十天;再后是末伏,十天

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 关汉卿《窦娥冤》

(2) 专指末伏

便是

(1).即是,就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客遂屈,乃作色曰:‘鬼神,古今圣贤所共传,君何得独言无。即僕便是鬼。’” 明 李贽 《答耿中丞论淡》:“若祗以平日之所飫闻习见者为平常,而以其罕闻骤见者为怪异,则怪异平常便是两事,经世出世便是两心。”

(2).即使;纵然。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便是 熊渠 、 养由基 、 李广 主名不审,无害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至于婚姻大事,儿女亲情,有贪得富的,便是王公贵戚,自甘与团头作对。”《红楼梦》第四九回:“便是不会,也没难处。” 鲁迅 《集外集·<穷人>小引》:“他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

(3).用于句末,表示肯定语气。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我离了他家门便是。”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一折:“小可 曹州 人氏 贾仁 的便是。”《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牛布衣 近日馆于舍亲 卜 宅,尊客过问,可至浮桥南首大街 卜 家米店便是。”

(4).只因为。《水浒传》第二一回:“那老儿见是 宋江 来,慌忙道:‘押司如何今日出来得早?’ 宋江 道:‘便是夜来酒醉,错听更鼓。’”《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许宣 道;‘娘子如何在此?’ 白娘子 道:‘便是雨不得住,鞋儿都踏湿了,教 青青 回家,取伞和脚下。又见晚下来。望官人搭几步则个。’”

(5).正是。 唐 元稹 《哭子》诗之三:“鐘声欲絶东方动,便是寻常上学时。”

五湖

(1).古代 吴 越 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 吴县 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 扬州 ……其泽藪曰 具区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郑玄 注:“ 具区 、五湖在 吴 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 具区 ,即 太湖 。(2)即 太湖 。《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 吴 ,战於 五湖 。” 韦昭 注:“ 五湖 ,今 太湖 。”《文选·郭璞〈江赋〉》:“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张勃 《吴录》:“ 五湖 者, 太湖 之别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韦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南江东注於 具区 ,谓之五湖口。五湖谓 长荡湖 、 太湖 、 射湖 、 贵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个湖。《史记·夏本纪》“ 震泽 致定” 唐 张守节 正义:“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贡湖 、 胥湖 ,皆 太湖 东岸五湾为五湖,盖古时应别,今并相连。”

(2). 江 南五大湖的总称。《史记·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 司马贞 索隐:“五湖者, 具区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带五湖’,则总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阳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苏 长荡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阳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东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归雁》诗:“年年霜露隔,不过 五湖 秋。” 朱鹤龄 注:“雁至 衡阳 则回。此五湖当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称 华中 、 华东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阳湖 、 巢湖 、 洪泽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国 大夫 范蠡 ,辅佐 越王 勾践 ,灭亡 吴国 ,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於五湖。见《国语·越语下》。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当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寻渔父於沧浪。”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清 李渔 《巧团圆·闻诏》:“从今后呵,纔知道隐 三湘 泛五湖,这仙缘没福难图。”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