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游灵谷寺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沈琮 |
释义 | 游灵谷寺原文重向东溪问石桥,深深小径入林坳。 雨馀竹外僧归寺,日上松颠鹤下巢。 陶令却怜容入社,阮公真喜得行庖。 相逢未有归来赋,寄语山灵莫献嘲。 诗词问答问:游灵谷寺的作者是谁?答:沈琮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肴韵 出处:槜李诗系卷九 参考注释石桥(1).石造的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河东岸有石桥,桥本当河,河移,故厕岸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凌石桥之莓苔,越 楢溪 之紆縈。” 周瘦鹃 《赏菊椰子林》:“溪上架着一条弓形的石桥,桥栏上齐整地排列着好多盆黄色和浅紫色的菊花。” (2).特指 浙江省 天台山 的名胜 石梁 。梁连接二山,形似桥,故称。 唐 宋之问 《灵隐寺》诗:“待入 天台 路,看余度 石桥 。” 宋 梅尧臣 《送微上人归省天台》诗:“释子怀慈母,吾儒未易轻。不寻琪树去,肯向 石桥 行。” 宋 梅尧臣 《寄天台梵才上人》诗:“常观月从东方出,想照 石桥 旁畔人。” 深深(1) 形容程度深或强烈 在深深的痛苦中 (2) 指进入的距离远 把桩深深打进地下 小径(1) 狭窄的道路 (2) (木材)直径小的 小径木 入林归隐林下。 唐 王维 《酬贺四赠葛中之作》诗:“坐觉嚣尘远,思君共入林。” 唐 贾岛 《贺庞少尹除太常少卿》诗:“中峯絶顶非无路,北闕除书阻入林。” 清 王夫之 《苏太君孝寿说》:“故入林以来,二十餘年,如黄杨逢闰,笔舌尽缩,而一再为之引伸,不能自休。” 陶令指 晋 陶潜 。 陶潜 曾任 彭泽 令,故称。 元 赵孟頫 《见章得一诗因次其韵》:“无酒难供 陶令 饮,从人皆笑 酈生 狂。” 毛 * 《登庐山》诗:“ 陶令 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 里可耕田?” 喜得犹幸亏,幸喜。《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喜得堂上官是个有主意的人。”《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喜得先从 褚大娘子 口里得了那 邓九公 的性情,因此顺着他的性情,一见面便合他欢饮雄谈。” 行庖(1).指厨房。 唐 李贺 《荣华乐》诗:“ 丹穴 取凤充行庖,貜貜如拳那足食?” (2).特指旅途中的厨房。 宋 梅尧臣 《元日》诗:“昔遇风雪时,孤身泊 吴埭 ……行庖得海物,咸酸何琐碎。”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韶州东驿》:“众鬼入室……取行庖食物啖嚼。” 元 吴景奎 《过临平》诗:“逆旅愁闻雁,行庖只鱠鱸。” (3).指所传送的食品。 晋 左思 《魏都赋》:“丰肴衍衍,行庖皤皤。” 相逢彼此遇见;会见 偶然相逢 未有没有 未有封侯之赏。——《史记·项羽本纪》 未有以应。 吾尚未有子。——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城门未有烧脱。——《广东军务记》 归来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寄语传话给某人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陆游《渔家傲·寄仲高》 寄语故人 山灵(1).山神。《文选·班固<东都赋>》:“山灵护野,属御方神。” 李善 注:“山灵,山神也。” 元 房皞 《送王升卿》诗:“我欲从君觅隐居,却恐山灵嫌俗驾。” 清 林则徐 《塞外杂咏》:“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郭沫若 《月蚀》:“我们 四川 的山灵水伯远远在招呼我。” (2).山间出产的珍异食物。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舒心的列山灵,陈水陆, 张君瑞 合当钦敬。” (3).昆虫名。彝族民间史诗《梅葛》第三部七:“岩上‘伯幺’有三对,河坝‘山灵’有二对,人人见了都喊打。”原注:“伯幺、山灵,都是昆虫。”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