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酹江月(扬州菊坡席上作)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曾协 |
释义 | 酹江月(扬州菊坡席上作)原文一年好处,是霜轻尘敛,山川如洗。晚菊留花供燕赏,金缕宝衣销地。 旧观初还,层楼相望,重见升平际。 小春时节,绮罗丛里人醉。 此日武帐贤侯,六年仁政,浃长淮千里。 欲入鵷行仍缓带,聊抚竹西歌吹。 紫塞烟清,玉关人老,宜趣朝天骑。 香尘归路,旧游回首应记。 诗词问答问:酹江月(扬州菊坡席上作)的作者是谁?答:曾协 参考注释好处(1) 对人或事物有利的因素 得到稳定收入的好处 (2) 美好的地方 村逢好处嫌风便,酒到醒来觉夜寒。——郑谷《舟行诗》 轻尘(1).尘土。尘土质轻,易于飞扬,故称。 晋 木华 《海赋》:“若乃霾曀潜销,莫振莫竦。轻尘不飞,纤萝不动。” 唐 温庭筠 《题李处士幽居》诗:“水玉簪头戴角巾,瑶琴寂歷拂轻尘。”《花月痕》第三三回:“綉幰珠帘都不下,轻尘一任上乌云。” (2).形容女子姿态飘逸。《隋唐演义》第二十回:“ 煬帝 举目往上一看,果然有宫人拥一位女子,态度幽嫻,轻尘夺目。” 山川山岳、江河 祖国壮丽的山川 燕赏(1).给与筵席等赏赐。《晏子春秋·谏上七》:“ 景公 燕赏于国内,万钟者三,千钟者五。” (2).宴饮观赏。 宋 吴聿 《观林诗话》:“都下旧无红梅,一贵人家始移植,盛开,召士大夫燕赏,皆有诗。” (3).指玩赏。《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燕赏良宵无寐,笑倚东风残醉。未审那人儿,今夕玩游何地?” 金缕(1).指金缕衣。 三国 魏 曹丕 《营寿陵诏》:“丧乱以来, 汉 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 前蜀 韦庄 《清平乐》词:“云解有情花解语,窣地绣罗金缕。” (2).指金丝。 唐 白居易 《秦中吟·议婚》:“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 清 陈维崧 《采桑子·为汪蛟门题画册》词之四:“玉树宫墙,金缕鞋帮,胆怯潜提出洞房。” (3).金属制成的穗状物。 南朝 梁简文帝 《 * 颂》:“幢号摩尼,旛悬金缕。” 唐 温庭筠 《定西番》词:“双鬢翠霞金缕,一枝春艷浓。” 华锺彦 注:“金鏤,釵穗也。” (4).曲调《金缕曲》、《金缕衣》的省称。 唐 罗隐 《金陵思古》诗:“綺筵《金缕》无消息,一阵征帆过 海门 。”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举大白,听《金缕》。” 明 唐寅 《题桑》诗:“娉婷红粉歌《金缕》,歌与桃花柳絮听。” 清 李渔 《玉搔头·呼嵩》:“常虑韶光同逝水,《金缕》一日歌千遍。” (5).指柳条。 唐 戴叔伦 《长亭柳》诗:“雨搓金缕细,烟褭翠丝柔。” 唐 温庭筠 《杨柳枝》词:“金缕毿毿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 华锺彦 注:“金缕,柳条也。”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夏公命将》:“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金缕。” 宝衣(1).贵重的衣服。《文选·陆倕<石阙铭>》:“焚其綺席,弃彼宝衣。” 李善 注:“《六韜》曰, 紂 时妇人以文綺为席,衣以綾紈者三千人。” 唐 杜甫 《即事》诗:“秋思抛云髻,腰支胜宝衣。” 唐 刘禹锡 《荆门道怀古》诗:“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 (2).僧、道的衣服。《观佛三昧海经·观四威仪品之馀》:“诸天闻已,各脱宝衣竞以拂窟。”《法华经·譬喻品》:“无量宝衣,及诸卧具。”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上元日道室焚修》诗:“飆御有声时杳杳,宝衣无影自珊珊。蕊书乙见斋心易,玉籍求添拜首难。” 旧观旧时的样子 层楼高楼。 汉 繁钦 《建章凤阙赋》:“象玄圃之层楼,肖华盖之丽天。” 宋 张先 《卜算子慢》词:“纵西北层楼万尺,望重城那见。” 元 萨都剌 《层楼即事》诗:“半空云气层楼暗,四月 江 南欲雨天。” 贺敬之 《雷锋之歌》:“我胸中的层楼呵,有八面来风!” 相望互相对望 雕栏相望焉。——《虞初新志·魏学洢·核舟记》 邻国相望。——《史记·货殖列传》 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东西相望。——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升平太平 升平之世 歌舞升平 小春指农历十月 时节(1) 季节;时令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2) 又如:清明时节;秋收时节 (3) 时候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绮罗丛富贵者丛集之处。亦指繁华浮艳的生活环境。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窃花》:“ 霍定 与友生游 曲江 ,以千金募人窃贵侯亭榭中兰花插帽,兼自持往綺罗丛中卖之。” 宋 张元干 《感皇恩·寿》词:“綺罗丛里惯,今朝醉。” 明 沉鲸 《双珠记·元宵灯宴》:“綺罗丛粉黛容娇,珠翠簇麝兰香盛。” 清 陈维崧 《燕归慢·虎邱遇刘元玉因忆东皋旧事赋感》词:“ 苏臺 原是綺罗丛,被牧笛、吹来几阵风。” 里人(1).同里的人,同乡。《晏子春秋·问上九》:“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后五六岁,有里人如 成 先病,请药甚急, 成 愍而与之。” 宋 曾巩 《仙都观三门记》:“予与 齐曅 ,里人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李八缸》:“翁最富,以缸贮金,里人称之‘八缸’。” (2).里中主事者。《国语·鲁语上》:“唯里人所命次。” 韦昭 注:“里人,里宰也。” 唐 柳宗元 《上襄阳李愬仆射献唐雅诗启》:“稗官里人,得採而歌之。” (3).俚人,鄙俗的人。 清 吴伟业 《琵琶行》:“里人度曲 魏良辅 ,高士填词 梁伯龙 。” 武帐置有兵器的帷帐。帝王或大臣所用。《汉书·汲黯传》:“上尝坐武帐, 黯 前奏事,上不冠,望见 黯 ,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今御武帐,置兵阑五兵於帐中也。” 王先谦 补注引 沉钦韩 曰:“帐置五兵,盖以兰錡围四垂,天子御殿之制如此。有灾变,避正殿寝兵,则不坐武帐也。”一说,织有武士像的帷帐。《汉书·霍光传》:“太后被珠襦,盛服坐武帐中。”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曹彬 ﹞性仁恕,清慎无挠,强记善谈论,清白如寒儒,宅帑无十日之畜;至坐武帐,止衣弋綈紵袍,素胡床而已。” 王闿运 《哀江南赋》:“天子宵衣罢食,将军武帐开筵。” 贤侯对有德位者的敬称。 三国 魏 邯郸淳 《赠吴处玄诗》:“见养贤侯,於今四祀。” 唐 权德舆 《武公神道碑铭》:“中朝名卿大夫,四方贤侯通人,多与公为道义之交。”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驿里相逢》:“盛德感贤侯,相逢信非偶。” 清 全祖望 《新会张明府惕庵以予将去粤有诸生无福之叹》诗:“孤负贤侯属望奢,几时带草尽开花。” 仁政(1) 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的政治方略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孟子》 (2) 仁慈的统治措施 长淮指 淮河 。 唐 王维 《送方城韦明府》诗:“高鸟长 淮 水,平芜故 郢 城。” 宋 张孝祥 《六州歌头》词:“长 淮 望断,关塞莽然平。” 清 顾炎武 《送归高士之淮上》诗:“送君孤棹上长 淮 ,千里谈经意不乖。” 千里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缓带(1).宽束衣带。形容悠闲自在,从容不迫。《穀梁传·文公十八年》:“姪娣者,不孤子之意也。一人有子,三人缓带。” 杨士勋 疏:“缓带者,优游之称也。”《汉书·匈奴传赞》:“使边城守境之民父兄缓带,稚子咽哺。”《晋书·羊祜传》:“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子玉同年》:“塞垣高垒深沟地,幕府轻裘缓带时。” (2).犹解带。《后汉书·鲍昱传》:“初, 德 被病数年, 昂 俯伏左右,衣不缓带。” 竹西亭名。在扬州城北门外 竹西佳处,淮左名都。—— 宋· 姜夔《扬州慢》 歌吹歌唱吹奏。《汉书·霍光传》:“引内 昌邑 乐人,击鼓歌吹作俳倡。” 宋 司马光 《早春戏作呈范景仁》诗:“常思去岁初,西轩习歌吹。” 歌声和乐声。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廛閈扑地,歌吹沸天。” 唐 温庭筠 《旅泊新津却寄一二知己》诗:“併起别离恨,思闻歌吹喧。” 鲁迅 《呐喊·社戏》:“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 赵庄 ,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紫塞北方边塞。 晋 崔豹 《古今注·都邑》:“ 秦 筑 长城 ,土色皆紫, 汉 塞亦然,故称紫塞焉。”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南驰 苍梧 涨海 ,北走紫塞 雁门 。” 唐 罗邺 《边将》诗:“若无紫塞烟尘事,谁识青楼歌舞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赚将》:“一声叱退 黄河 浪,两手推开紫塞烟。” 烟清烟尘澄清。指战乱平息。 唐 黄滔 《祭陈侍御峤文》:“ 岷峨 岁改, 岐雍 烟清。” 玉关人老《后汉书·班超传》载: 班超 戍守西域,凡三十一年。年老思归,上 和帝 疏云:“臣不敢望到 酒泉郡 ,但愿生入 玉门关 。”后以“ 玉关 人老”借指久戍思归之情。 宋 张孝祥 《与杨抑之书》:“公守边,内则能固吾圉,外则使裔夷归心, 羊 陆 见称,徒以此耳。但 玉关 人老,不容不亟召归,伏惟与时御宜,促装以俟。”《宋史·蔡挺传》:“﹝ 挺 ﹞在 渭 久,鬱鬱不自聊,寓意词曲,有‘ 玉关 人老’之叹。” 朝天(1).朝见天子。 唐 王维 《闻逆贼凝碧池作乐》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再朝天。” 宋 张孝祥 《蝶恋花》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 明 李攀龙 《元日早朝》诗:“禁城春色引朝天,接跡 夔龙 近法筵。” 清 曹寅 《春日过顾赤方先生寓居》诗:“逆旅药香花覆地, 长安 日暖梦朝天。” (2).朝见天帝。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四三:“还丹功满未朝天,且向人间度有缘。” 宋 范成大 《祭灶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醉涂司命欲朝天,爆竹声中惜逝川。惟有仙人丹灶畔,不知今夕是何年。” 庆余 《成都月市竹枝词》:“一步朝天须一拜,恨郎腰瘦太苗条。” (3).向上;向天空方向。《封神演义》第三二回:“走至后营,见 飞虎 卧在毡毯上,以面朝天,形如白纸,闭目无言。” 朱自清 《执政府 * 记》:“我不知卫队的第一排枪是不是朝天放的,但即使是朝天放的,也不算是警告。” 香尘(1).芳香之尘。多指女子之步履而起者。语出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 石崇 ﹞又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牀上,使所爱者践之。” 唐 沉佺期 《洛阳道》诗:“行乐归恒晚,香尘扑地遥。” 宋 柳永 《柳初新》词:“徧九陌、相将游冶,骤香尘、寳鞍骄马。”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若不是衬残红芳逕软,怎显得步香尘底样儿浅。” 明 唐寅 《题<梦草图>为陆勋杰》诗:“池塘春涨碧溶溶,醉卧香尘浅草中。” (2).佛教语。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一。《三藏法数·六尘》:“三,香尘,谓旃檀沉水饮食之香,及男女身份所有香等,是名香尘。” 归路归途;往回走的道路 孩子们在大树林里越走越远,终于迷失了归路 旧游从前游玩过 重历旧游令我思绪万千 回首(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应记谓与所记的符合。《汉书·薛宣传》:“ 宣 察 湛 有改节敬 宣 之效,乃手自牒书,条其姦臧,封与 湛 …… 諶 自知罪臧皆应记,而 宣 辞语温润,无伤害意。” 颜师古 注:“与 宣 书记相当。”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