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用名世弟韵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许月卿 |
释义 | 用名世弟韵原文大圭白璧男儿事,小酌青灯兄弟情。倚阁烟云生另浦,高林风月满疏棂。 人生工业何损益,外物本心须重轻。 志节始统非易事,退之犹自怵天刑。 诗词问答问:用名世弟韵的作者是谁?答:许月卿 参考注释大圭佩玉,作丁字形,用途如笏,插在腰带间以记事备忘。《周礼·春官·典瑞》:“玉晋大圭,执镇圭,繅藉五采五就,以朝日。”《周礼·考工记·玉人》:“大圭长三尺,杼上终葵首,天子服之。” 郑玄 注:“王所搢大圭也,或谓之珽。” 孙诒让 正义引 戴震 云:“大圭,笏也。天子玉笏,其首六寸,谓之珽。” 白璧平圆形而中有孔的白玉。《管子·轻重甲》:“ 禺氏 不朝,请以白璧为币乎?”《史记·滑稽列传》:“于是 齐威王 乃益齎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鲍丘水》:“ 北平 徐氏 有女, 雍伯 求之,要以白璧一双。” 宋 刘过 《念奴桥·留别辛稼轩》词:“白璧追欢,黄金买笑,付与君为主。” 儿事方言。坏事。 贺敬之 等《惯匪周子山》第一场第三小场:“看你这娃真是个冒失鬼,又把儿事做下了。” 小酌(1).谓随便的饮宴。 唐 白居易 《雪夜小饮赠梦得》诗:“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宋 惠洪 《四绝堂分题诗序》:“呼灯小酌,剧谈赋诗。”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余素爱客,小酌必行令。” (2).谦称请人饮宴。《三国演义》第四回:“今日老夫贱降,晚间敢屈众位到舍小酌。” 张天翼 《新生》:“唷,哪一天要请 李先生 到舍下去小酌一下。” 青灯(1).亦作“ 青鐙 ”。光线青荧的油灯。 唐 韦应物 《寺居独夜寄崔主簿》诗:“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 宋 陆游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诗:“白髮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十一:“背老亲而独游,理 兔园 故业,青鐙顾影,悴可知己。” (2).借指孤寂、清苦的生活。《天雨花》第二回:“不念我,少年春,空房独守;不念我,红颜女,一世青灯。”《冷眼观》第一回:“ 张令 半世青灯,一行作吏,到任后吏治过於勤劳,偶染痰疾,刻已稍愈。” 兄弟(1) (2) 专指弟弟 (3) 男子自称 倚阁搁置,暂停。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近者詔旨,凡积欠皆分为十料催纳,通计五年而足。圣恩隆厚,何以加此。而有司以谓有旨倚阁者,方得依十料指挥,餘皆併催。” 宋 刘克庄 《浪淘沙》词:“诗酒新来俱倚阁,孤负梅花。”《元典章·兵部一·逃亡》:“如能出首復业,与免本罪,将元抛事产,尽行给付,军役存恤三年,私债亦依民例,权行倚阁。” 烟云烟气和云 烟云缭绕 风月(1) 本指清风明月 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2)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人生(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工业(1) (2) 采掘自然物质资源和对工业品原料及农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社会生产部门。可分重工业和轻工业 (3) 在有些国家中,指制造业,即雇佣大量职工和拥有大量资金、从事制造的部门 损益(1) 指赔钱和赚钱 损益相抵 (2) 增加和减少,指得失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诸葛亮《出师表》 外物(1).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庄子·外物》:“外物不可必,故 龙逄 诛, 比干 戮, 箕子 狂, 恶来 死, 桀 紂 亡。” 南朝 梁 沉约 《述僧中食论》:“心神所以昏惑,由于外物扰之。扰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则势利荣名,二则妖妍靡曼,三则甘旨肥浓。” 唐 高适 《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诗:“谈空忘外物,持诫破诸邪。” 宋 曾巩 《救灾议》:“先王之於救灾,髮肤尚无所爱,况外物乎!” 明 方孝孺 《赠林公辅序》:“彼或不知自身重而为外物所移夺者,自轻者也。” (2).谓超脱于物欲之外。《庄子·大宗师》:“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外物弃志,涤荡机变,忘富逸贵,杜遏劝沮,不恤乎穷,不荣乎达,不戚乎毁,不悦乎誉,道家之业也。”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诗:“劳生愧 严 郑 ,外物慕 张 邴 。” (3).指外界的人或事物。《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讯访东宫玄圃,乃有栢屋,制甚古拙,臣乃欲坏取以奉太子,非但失之于前,且补接既多,不可见移,亦恐外物或为异论,不审可有垂许送东府斋理不?”《梁书·陶弘景传》:“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閲为务。” 唐 元稹 《赠乐天》诗:“不是眼前无外物,不关心事不经心。” 宋 陆游 《感怀》诗:“一窗修灯下,超然傲 羲 轩 。外物自变迁,内景常默存。” 本心(1) 原来的心愿 (2) 旧指天生的善性;天良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告子上》 重轻(1).谓加重刑于轻罪。《商君书·去强》:“行刑重轻,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刑至事生,国削。” (2).指重与轻、高与下。 汉 贾谊 《新书·六术》:“丧服称亲疏以为重轻,亲者重,疏者轻。” 宋 曾巩 《王君俞哀辞》:“其为辞章可道,耻出较重轻,漠然自如。” (3).谓品题、评论。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 东坡公 元祐 时既登禁林,以高才狎侮诸公卿,率有标目殆徧也,独於 司马温公 不敢有所重轻。” 金 王若虚 《<扬子法言微旨>序》:“公一代巨儒……如鄙不肖,曷足为公重轻。” (4).指对全局有重大影响;关系全局的重要因素。《新唐书·裴度传》:“其威誉德业比 郭汾阳 ,而用不用常为天下重轻。” 宋 欧阳修 《乞出第一札子》:“盖以执政之臣,天下之所瞻望,朝廷以为重轻。” 清 钱谦益 《送张处士思任赴辽东参谋序》:“ 剧孟 , 雒阳 博徒耳, 吴 、 楚 之际, 亚夫 得之如一敌国。 张元 、 吴昊 之徒,曳石署书,以撼中国,而卒弃之为 西夏 用。布衣处士之能为人国重轻何如也?” (5).犹重视;重要。《东周列国志》第三三回:“ 孝公 曰:‘有 楚 不必有 齐 。寡人流离万死之餘,幸社稷不陨,得从末歃为荣,何足重轻,而褻此简牘为耶?’” 郭沫若 《战声集·诗歌国防》:“我们这民族如是比 马雅 人还要劣等,那就让他死尽也无多大的重轻,然而这民族却是世界上的选民。” 志节志向和节操。《汉书·叙传上》:“﹝ 班伯 ﹞家本北边,志节忼慨,数求使 匈奴 。”《朱子语类》卷一二八:“如今有志节担当大事人,亦须有平阔广大之意始得。” 明 唐顺之 《答王生宗道书》:“ 唐君 诚志节之士,所惜平生未与之接,不能得其心胸面目之详。” 严复 《救亡决论》:“总之,八股取士,使天下消磨岁月於无用之地,堕坏志节於冥昧之中,长人虚骄,昏人神智,上不足以辅国家,下不足以资事畜。” 犹自尚,尚自 现在提起那件事,犹自叫人心惊肉跳 天刑(1).上天的法则。《国语·周语下》:“上非天刑,下非地德,中非民则……而作之者,必不节矣。”《国语·鲁语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 韦昭 注:“刑,法也。”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五》:“君纠逖天刑,章厥有罪,犯关干纪,莫匪诛殛。” 唐 李白 《望鹦鹉洲怀祢衡》诗:“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2).天降的刑罚。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夫为史者,不有人祸,则有天刑。” 宋 范成大 《采菱户》诗:“采菱辛苦似天刑,刺手朱殷鬼质青。”《老残游记》第十一回:“説无神则无阴谴,无天刑,一切违背天理的事都可以做得。” (3).特指宫刑。古以宦者星与宦官对应,故称。《后汉书·襄楷传》:“今黄门常侍,天刑之人,陛下爱待,兼信常宠,係嗣未兆,岂不为此?天官宦者星不在紫宫而在天市,明当给使主市里也。今乃反处常伯之位,实非天意。”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