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郭似山道士寄惠竹笔两束启缄乃羊毫也作诗戏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舒岳祥 |
释义 | 原文似山惠我笋丝笔,乃是长须公子毫。竹简固就面祓涤,琅函宁肯近腥臊。 若非月里霜{皴皮换兔}颍,恐是仙家云鹿毛。 润笔定须三百束,为君滴露注庄骚。 诗词问答问:《郭似山道士寄惠竹笔两束启缄乃羊毫也作诗戏》的作者是谁?答:舒岳祥 参考注释乃是是,就是 人民群众乃是真正的英雄 长须公虾的别名。 清 李元 《蠕范·物体》:“鰕,长鬚公也。” 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 琅函(1).书匣的美称。 前蜀 韦庄 《李氏小池亭》诗:“家藏何所宝,清韵满琅函。”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之八四:“琅函锦篋深韜袭,留付 松阴 后辈看。” (2).指道书。 宋 晁补之 《引驾行·长春》词:“待琅函深讨,芝田高隐去偕老,自别有壶中永日,比人间好。” 金 赵秉文 《鲁直乌丝襕黄庭》诗:“《太清虚皇玉景经》,琅函琼笈秘始清。” 明 杨慎 《艺林伐山·仙经》:“琼文、藻笈、琳篆、琅函、皆指道书也。” 清 曹寅 《游仙诗三十韵》之二九:“诗成便返青天去,遗下琅函第几籤。” (3).犹华翰。 清 顾炎武 《答李紫澜》:“春来两接琅函,著作承明,紬书金匱,自不负平生之所学。” 宁肯宁可 宁肯自己辛苦点,也不要麻烦别人 腥臊腥臭 钻燧取火以化腥臊。——《韩非子·五蠹》 腥臊恶臭。 腥臊并御。——屈原《涉江》 若非要不是;如果不是 皴皮荔枝的别名。 宋 苏轼 《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可敌荔支》诗:“独使皴皮生,弄色映琱俎。” 王文诰 辑注引 邵长蘅 曰:“皴皮,指荔支。” 仙家(1).仙人所住之处。《海内十洲记·元洲》:“ 元洲 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南岸十万里,上有五芝玄涧……亦多仙家。” 唐 牟融 《天台》诗:“洞里无尘通客境,人间有路入仙家。” (2).指仙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癸卯春,余游 黄山 ,见絶壁之上,刻‘ 江丽田先生 弹琴处’,疑是古之仙家者流。”《老残游记》第九回:“这屏上诗是何人做的?看来只怕是个仙家罢?”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仙家、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3).旧时迷信,用以称狐仙。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渠畏怖不出,我亦实不忍火攻。苟无大罪,乞仙家捨之。”原注:“里俗呼狐曰仙家。” 润笔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 特地托人到上海去,出了一块洋钱润笔求来的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三百《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昺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参见“ 三百篇 ”。 诗文赏析【原题】: 郭似山道士寄惠竹笔两束启缄乃羊毫也作诗戏之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