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瑞鹤仙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杨无咎 |
释义 | 瑞鹤仙原文见兰枯菊悴。□寂寞,天与春风来至。 梅梢弄晴蕊。 似於人,装点十分和气。 吴头楚尾。 听民谣、欢声鼎沸。 总扶携□手,嬉游鼓腹,顿忘愁悴。 谁比。 承流宣化,问俗观风,一时双美。 笙歌宴启。 交酬献,尽沈醉。 □□□,行看宸庭同拜,归向天街并辔。 对西湖把酒,应须共谈旧治。 诗词问答问:瑞鹤仙的作者是谁?答:杨无咎 参考注释寂寞(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春风(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来至来到。《礼记·月令》:“﹝季秋之月﹞行春令,则煖风来至。”《汉书·扬雄传赞》:“初, 雄 年四十餘,自 蜀 来至游京师。” 前蜀 毛文锡 《纱窗恨》词:“新春燕子还来至,一双飞。垒巢泥湿时时坠,涴人衣。” 梅梢梅树梢头。 宋 范成大 《坐啸斋书怀》诗:“月侵灯影吏方去,春徧梅梢官未知。” 宋 韩淲 《朝中措·梅月圆》词:“香动梅梢圆月,年年先得东风。” 清 陈维崧 《鹊踏花翻·春夜听客弹琵琶作<隋唐平话>词》:“雨滴梅梢,雪消蕙叶,入春难得今宵暇。” 弄晴(1).指禽鸟在初晴时鸣啭、戏耍。 前蜀 韦庄 《谒金门》词之一:“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一觉醒在枕上,听得远寺鐘敲,沿村鸡唱,林鸦檐雀格磔弄晴。” (2).谓呈现晴天。 宋 陈克 《谒金门》词之七:“细草孤云斜日,一向弄晴天色。” 装点装璜点饰;布置,整理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毛 * 《大柏地》 装点衣物,准备行装 十分(1) 很,甚,非常,极其 十分高兴 十分难过 (2) 达到极端的程度 十分惊恐 (3) 总是;老是 十分在衙门中也不方便。——《 * 》 (4) 十全十美;十足 看那妇人,虽无十分的容貌,也有些动人的颜色。——《水浒传》 和气态度平顺温和 待人和气 吴头楚尾指古 豫章 (今 江西省 )一带。其地位于 春秋 吴 的上游, 楚 的下游,故称。 宋 黄庭坚 《谒金门·戏赠知命》词:“山又水,行尽 吴 头 楚 尾。” 元 乔吉 《满庭芳·渔父词》曲:“ 吴 头 楚 尾,江山入梦,海鸟忘机。”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术数》:“ 刘养正 以帝星在 吴 头 楚 尾,故劝 宸濠 反,不知应在 嘉靖 也。” 周泳 《秋怀并留别湘中诸友》诗之八:“ 吴 头 楚 尾重回首,眺尽寒芜几点鸦。” 民谣民间歌谣 欢声欢心地发出呼声 鼎沸比喻吵闹、乱糟糟的样子。有如锅里的水开了一样 义兵鼎沸,在于董卓。——《后汉书·王允传》 扶携(1).提携,扶植。《韩诗外传》卷五:“夫人性善,非得明王圣主扶携,内之以道,则不成为君子。” (2).搀扶。 唐 韩愈 《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月餘,免符下,民相扶携,守州门,叫讙为贺。” 宋 叶梦得 《怀西山》诗:“所欲面势好,老稚通扶携。” 明 袁宏道 《送观察侯公序》:“乃扶携而诉於臺,获以其事上请,詔进公一官。” 清 唐孙华 《发粟行》:“村民持票蹋城闕,扶携百里支官粮。” 嬉游见“ 嬉游 ”。 亦作“ 嬉游 ”。游乐;游玩。《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若此辈者,数千百处。嬉游往来,宫宿馆舍,庖厨不徙,后宫不移,百官备具。”《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声乐嬉游,不宜令过;蒱酒渔猎,一切勿为。” 宋 梅尧臣 《野鸽》诗:“一日偶出羣,盘空恣嬉游。”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 郭小川 《投入火热的斗争》诗:“嬉游的童年过去了,于是你们一跃而成为我们祖国的精壮的公民。” 鼓腹(1).鼓起肚子。谓饱食。《庄子·马蹄》:“夫 赫胥氏 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唐 岑参 《南溪别业》诗:“逍遥自得意,鼓腹醉中游。” 清 曹寅 《五月十一夜集西堂限韵》:“在昔鼓腹游,真意非等伦。” (2).拍击腹部,以应歌节。 元 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第一折:“高歌鼓腹,长笑掀髯,我则待慢登临感慨悦他这箇 仲宣 楼。” (3).捧腹大笑。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五:“余於国朝前辈名家,亦偶窥一斑,聊附於此,以当鼓腹。” 愁悴亦作“ 愁瘁 ”。忧伤憔悴。《吕氏春秋·顺民》:“﹝ 越王 ﹞时出行路,从车载食,以视孤寡老弱之溃病;困穷颜色愁悴不赡者,必身自食之。” 唐 罗隐 《寄郑补阙》诗:“别来愁悴知多少,两度槐花马上黄。” 宋 柳永 《郭郎儿近拍》词:“愁瘁,枕簟微凉,睡久辗转慵起。” 宋 朱熹 《九日》诗:“薄宦驱人向愁悴,旧游惟我最颠狂。” 承流谓接受和继承良好的风尚传统。《史记·三王世家》:“ 百蛮 之君,靡不乡风,承流称意。”《汉书·董仲舒传》:“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后汉书·文苑传·杜笃》:“ 太宗 承流,守之以文。” 李贤 注:“ 太宗 , 文帝 也。继体之君,以文德守之。” 宣化传布君命,教化百姓。《汉书·宣帝纪》:“今吏或以不禁姦邪为宽大,纵释有罪为不苛,或以酷恶为贤,皆失其中,奉詔宣化如此,岂不谬哉!” 唐 皮日休 《秦穆谥缪论》:“夫 重耳 之贤也,天下知之,又其从者足以相人国。如先立之,必能诛乱公子,去暴大夫,翼德於成周,宣化於 汾 晋 。” 清 李渔 《奈何天·锡祺》:“我们三位都是上帝宣化之臣,生灵造福之主。” 问俗访问风俗。《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郑玄 注:“俗,谓常所行与所恶也。” 宋 叶适 《除秘阁修撰谢表》:“及此扶行而问俗,几成尸素以具官。” 清 黄景仁 《荻港舟次》诗:“畴昔五马来 江 东,停麾问俗何雍雍。” 观风替人守望,以便报告 派小王去观风 一时(1) 一个时期 此一时彼一时 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短时间 一时半刻 一时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时从者千人。——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同一时候。 一时收禽(一时:同时。禽:通“擒”。收禽:逮捕奸党)。——《后汉书·张衡传》 一时皆下。——唐·李朝威《柳毅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一些时候 攻一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笙歌(1) (2) 和笙之歌 (3) 泛指奏乐唱歌;笙歌鼎沸(形容音乐歌舞热闹非凡) 酬献(1).相互劝酒。 宋 秦观 《会稽唱和诗》序:“山川览瞩之美,酬献之娱,一皆寓之于诗。” (2).献赠。《红楼梦》第四回:“叙了一番契阔,又引着拜见 贾母 ,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 沈醉亦作“沉醉”。1.大醉。《三国志·蜀志·蒋琬传》:“ 先主 尝因游观奄至 广都 ,见 琬 众事不理,时又沉醉。 先主 大怒,将加罪戮。” 唐 李商隐 《龙池》诗:“夜半宴归宫漏永, 薛王 沉醉 寿王 醒。”《水浒传》第三九回:“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阑畅饮,不觉沉醉。” 巴金 《醉》:“我至今还记得我第一次的沉醉。” (2).比喻深深地迷恋某种事物或沉浸在某种境界当中。 柔石 《二月》四:“他弹了数首浪漫主义的作家底歌,竟使 陶岚 听得沉醉了。” 丁玲 《韦护》第三章:“他不能不重视这最使他沉醉,使他忘记一切不愉快的时日。” 行看(1).且看。 唐 韩愈 《郴州祈雨》诗:“行看五马入,萧颯已随轩。” 明 高明 《琵琶记·才俊登程》:“行看取,朝 紫宸 , 凤池 鰲禁听丝纶。”取,得。助词。 (2).复看,又看。 唐 贾岛 《送去华法师》诗:“默听鸿声尽,行看叶影飞。” 归向归依。对某一特殊方面、状态、性质或行动的倾向或趋势 人心归向 天街(1).星名。《史记·天官书》:“昴毕閒为天街。” 张守节 正义:“天街二星,在毕昴閒,主国界也。街南为 华夏 之国,街北为夷狄之国。” 唐 韩愈 《请上尊号表》:“析木天街,星宿清润;北岳 医閭 ,神鬼受职。” (2).京城中的街道。 唐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之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元 汤式 《端正好·元日朝贺》套曲:“贺三阳万国来朝,践天街车马知多少,端的便塞满 东华 道。” 清 钮琇 《觚賸·燕京元夜词》:“京城元夜,妇女连袿而出,踏月天街,必至 正阳门 下摸钉乃回。” 并辔并驱,骑马一同走 遂与并辔而归。——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西湖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区以西,三面环山(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周长15公里,被孤山、白堤、苏堤分隔为外西湖、里西湖、后西湖、小南湖和岳湖 把酒拿着酒杯 把酒问青天。——宋· 苏轼《水调歌头》 应须(1).应当;应该。 唐 杜甫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宋 张孝祥 《念奴娇》词:“人物应须天上去,一日君恩三接。”《老残游记》第十回:“你既明白这个道理,应须知道好即是坏,坏即是好,同那月球的明暗,是一个道理。” (2).一应所需。《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以御史中丞 裴冕 兼左庶子, 陇西郡 司马 刘秩 试守右庶子……应须士马、甲仗、粮赐等,并於当路自供。” 旧治从前或原来所管辖的地区。 清 李渔 《比目鱼·假神》:“他既然选在 汀州 ,就是我们的旧治了。”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