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读秦纪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林景熙 |
释义 | 读秦纪原文琅玕台上晚云平,虎视眈眈隘八宏。万里不知人半死,三山空觅草长生。 兆来鬼璧沙丘近,威动神鞭海石惊。 书外有书焚不尽,一编圯上汉功名。 诗词问答问:读秦纪的作者是谁?答:林景熙 参考注释琅玕(1) 似玉的美石 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汉· 张衡《四愁诗》 (2) 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其实似珠;比喻珍贵、美好之物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山海经》 (3) 翠竹的美称 剖劈青琅玕,家家盖墙屋。——唐· 白居易诗 虎视眈眈像老虎要扑食那样注视着。形容贪婪地盯着,随时准备攫取 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易·颐》 万里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不知人不省人事,失去了知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 会稽 贺瑀 ,字 彦琚 ,曾得疾,不知人,惟心下温,死三日,復苏。”《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那 安公子 此时已是魂飞魄散,背了过去,昏不知人。” 半死(1).未全死。 南朝 梁 庾肩吾 《春日》诗:“水映寄生竹,山横半死桐。” 唐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 清 赵翼 《老柳复裂二丈许而枝叶特茂诗以张之》:“残躯漫比半死桐,寿相端推不材木。”参见“ 半死半生 ”。 (2).接近破灭。 郭沫若 《瓶》诗之二三:“她写信是惯在星期,今天是该信到时,我的希望呀已经半死!” 三山(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 三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则 瀛洲 也。”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宋 苏轼 《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 清 黄遵宪 《和沉子培同年》诗:“縹緲三山信 徐巿 ,横纵六里听 张仪 。” (2). 福州 的别称。 福州 城中西有 闽山 ,东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称 三山 。见 宋 曾巩 《道山亭记》。 元 萨都剌 《入闽过平望驿》诗:“ 广陵 城里别匆匆,一去 三山 隔万重。” (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诗:“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 元 郭珏 《送友人从军》诗:“七星战袍衬金甲,三山尖帽飘猩红。” 明 费信 《星槎胜览·占城国》:“其酋长头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 (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云骓马歌》:“蹄悬四跼脑颗方,胯耸三山尾株直。”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书怀》:“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详“ 三山骨 ”。 (5).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 郭沫若 《颂党庆》诗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红旗鲜。” 萧华 《井冈山颂》诗:“推翻三山惊寰宇,社会主义日日新。” 长生(1).永久存在或生存;寿命很长。《老子》:“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庄子·在宥》:“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 唐 杜甫 《月》诗:“入河蟾不没,擣药兔长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三三:“且莫空山听雨去,有人花底祝长生。” (2).指道家求长生的法术。 南朝 宋 鲍照 《代淮南王》诗:“ 淮南王 ,好长生,服食鍊气读仙经。” 宋 苏轼 《过大庾岭》诗:“仙人拊我顶,结髮授长生。” (3). 唐 宫 长生殿 的省称。 明 无名氏 《解三酲·咏马嵬事》曲:“再不见鬭草龙池春昼暖,再不见私语 长生 秋夜迢。”参见“ 长生殿 ”。 沙丘由风堆积而成的小丘或小脊,常见于海岸,某些河谷以及旱季时的某些干燥沙地表面 不尽(1) 不完全 不尽合理 (2) 没有尽头;不完 感恩不尽 圯上桥上。《史记·留侯世家》载: 张良 尝从容步游 下邳 圯上,遇一老父,受《太公兵法》。后因以“圯上”指 张良 受《太公兵法》事。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张良庙教》:“交神圯上,道契 商 洛 。” 宋 苏轼 《张竞辰永康所居万卷堂》诗:“ 留侯 之孙书满腹,玉函宝方何用读。濠梁空復五车多,圯上从来一篇足。”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为总得居士寿》词:“ 隆中 三顾客,圯上一编书。”参见“ 圯桥 ”。 功名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