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参政大资毗陵张公挽诗十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周麟之 |
释义 | 参政大资毗陵张公挽诗十首原文出入纡宸眷,龙光溢帝阍。赐书奎画烂,分剂宝奁存。 尚拟陪三接,俄悲筑九原。 遗忠当存报,岂但辍瓜恩。 诗词问答问:参政大资毗陵张公挽诗十首的作者是谁?答:周麟之 参考注释出入不符之处,差距 有出入 宸眷帝王的恩宠、关怀。《北史·儒林传下·刘炫》:“以此庸虚,屡动宸眷;以此卑贱,每升天府。” 唐 李白 《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银章朱紱,坐荣宦达,身荷宸眷,目识龙颜。” 明 宋濂 《大明故王府参军胡公神道碑铭》:“则上所以倚公者至矣,然公亦知宸眷之深而无以图报。”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六:“ 圣祖 朝, 魏蔚州 、 李安溪 诸公皆以湛深理学,渥受宸眷。” 龙光(1).龙身上的光。喻指不同寻常的光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峨峨 南岳 ,烈烈离明,寔敷儁乂,君子似生,惟此君子,作 汉 之英,德为龙光,声化鹤鸣。” 唐 皮日休 《吴中苦雨》诗:“龙光倏闪照,虯角搊琤触。” (2).指发生不同寻常的光辉。《梁书·陆倕传》:“还伊人而世载,并三骏而龙光。” (3).天子气,瑞气。 蔡东藩 《南北史通俗演义》第一回:“ 裕 ( 刘裕 )微笑道:‘此刻龙光尚在否?’” (4).非凡的风采,神采。《后汉书·文苑传下·高彪》:“﹝ 高彪 ﹞乃遗 融 ( 马融 )书曰:‘承服风问,从来有年,故不待介者而謁大君子之门,冀一见龙光,以敍腹心之愿。’” 明 吴承恩 《贺金秋泉翁媪障词引》:“日近灵椿,接龙光於瑞桂;露指慈竹,籍凤采於崇兰。” (5).特指皇帝的风采。 清 唐孙华 《伏闻上从学士》诗之三:“忆从便殿覲龙光,咫尺青蒲近御牀。” (6).指才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惟 博陵 崔州平 , 潁川 徐庶 元直 ,与 亮 友善”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若使游步中华,骋其龙光,岂夫多士所能沉翳哉!”《隋书·文学传序》:“ 范阳 卢思道 、 安平 李德林 、 河东 薛道衡 ……或鹰扬 河 朔,或独步 汉 南,俱骋龙光,并驱云路。” (7).喻指有才华者。《北史·文苑传序》:“于时 陈郡 袁翻 、 翻 弟 跃 、 河东 裴敬宪 、弟 庄伯 ……雕琢琼瑶,刻削杞梓,并为龙光,俱称鸿翼。” (8).宝剑的光芒。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萧萧永夜悲鸣也,怕龙光渐尔消灭。”亦借指宝剑。 明 何景明 《赠别孟望之》诗之四:“龙光久未试,姑以持赠君。” (9).皇帝给予的恩宠,荣光。龙,通“ 宠 ”。语本《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为龙为光。” 毛 传:“龙,宠也。” 郑玄 笺:“‘为宠为光’,言天子恩泽光耀被及己也。”《初学记》卷二一引 南朝 梁 刘孝绰 《谢为东宫奉经启》:“推择而举,尚多髦俊,龙光曲被,独在选中。”按,《艺文类聚》引作“宠光”。 唐 颜真卿 《中散大夫京兆尹鲜于公神道碑铭》:“ 嘉陵 淼淼, 云臺 矫矫,降生京兆,为龙光兮。” 明 唐顺之 《左编附序》:“隐士不事王侯而志可则,深处巖壑而龙光於朝,英主亦往往尊礼其人以风世。” 帝阍(1).古人想象中掌管天门的人。《楚辞·离骚》:“吾令帝閽开关兮,倚閶闔而望予。” 王逸 注:“帝,谓天帝也;閽,主门者。”《文选·张衡<思玄赋>》:“叫帝閽使闢扉兮,覿 * 于琼宫。” 吕延济 注:“帝,天也;閽,守门人。” 周泳 《秋怀》诗:“长人千仞索人魂,欲驾玉蚪诉帝閽。” (2).天门,天帝的宫门。《文选·扬雄<甘泉赋>》:“选 巫咸 兮叫帝閽,开天庭兮延羣神。” 李善 注引 服虔 曰:“令 巫祝 叫呼天门也。” 清 黄遵宪 《庚辰诸君子约游赋此》诗:“高山九郎好痛哭,相继呼天叩帝閽。” (3).宫门,禁门。 前蜀 韦庄 《夏初与侯补阙有约遽闻捐馆成长句四韵吊之》:“本约同来謁帝閽,忽随川浪去东奔。”《旧唐书·韩思复传》:“夫帝閽九重,涂远千里,故借天下之耳以听,听无不聪。”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雪后书怀》:“ 汉 家太史 宋 公孙,漫逐班行謁帝閽。” 赐书(1).称人来信的敬辞。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曩者辱赐书,教以顺於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宋 王安石 《答马太傅启》之二:“未皇修好,先辱赐书。”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九)》:“记得一年或两年之前,蒙你赐书,指摘我在《阿Q正传》中写捉拿一个无聊的 阿Q 而用机关枪,是太远于事理。” (2).指皇帝给臣下写信。 宋 王安石 《赠司空兼侍中文元贾魏公神道碑》:“命以故官,不起。赐书宠慰,从之。”《明史·常遇春传》:“ 天瑞 力尽乃降, 遇春 果不杀。 太祖 大喜,赐书褒勉。” (3).君王赐给的书籍。《汉书·叙传上》:“ 彪 字 叔皮 ,幼与从兄 嗣 共游学,家有赐书,内足於财。” 北周 庾信 《小园赋》:“门有通德,家承赐书。”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家有赐书三千卷,尚在 善和里 旧宅,宅今已三易主,书存亡未可知。” 奎画指帝王的墨迹。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卷三:“ 光宗 因大书‘神泉’二字遗之,云:‘持归,随意凿一泉。’……奎画今刻之泉上。”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拾遗》卷一:“世以祕监为奎府,御书为奎画,谓奎宿主文章也,故 宋 有奎文阁、宝奎楼之称。” 清 厉鹗 《开浚西湖碑记》:“天章奎画,照映湖山。” 分剂(1).调节,调剂。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阳货二》:“盖性即理也,即此气质之理。主持此气,以有其健顺;分剂其气,以品节斯而利其流行。” (2).犹分际。 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下》:“从来节义、勋业、文章,皆得於天而足於己,然其间亦岂能无分剂?”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事物周旋,必有称谓:何者为形,何者为质,何者为义,何者为利。鉴其状态,权其分剂,而名立焉。” 分量。《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復称量。” 章炳麟 《菌说》:“盖曰有养气,无淡气,则人将喝懣以死,而今分剂适合。” 宝奁亦作“ 宝匳 ”。梳妆镜匣的美称。 唐 李商隐 《垂柳》诗:“宝匳抛掷久,一任景阳鐘。” 宋 欧阳修 《于飞乐》词:“宝奩开,美鑑静,一掬清蟾。” 元 陈旅 《为赵敬叔赋镜》:“宝奩偶落 长安 市,永与人间照珠翠。” 三接谓三度接见。语本《易·晋》:“晋, 康侯 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孔颖达 疏:“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后多以“三接”为恩宠优奖之典。 宋 范仲淹 《贤不家食赋》:“敦三接而何善不臻,达四聪而无远勿访。” 金 朱之才 《卧病有感二十韵》:“ 荀爽 岁九迁, 康侯 日三接。” 明 杨慎 《八月二日经筵纪事》诗:“晋昼延三接, 尧 旻达四聪。”一说,接读为捷,“三接”即三捷。 高亨 注:“接读为捷,战胜曰捷。此乃 周 初故事, 康侯 出征异国,俘马甚多,以献於王。其战也,一日三胜。” 谓数度交战。三,言其数之频繁。 晋 左思 《魏都赋》:“推锋积纪,鋩气弥鋭,三接三捷,既昼亦月。” 唐 符载 《保安镇图记》:“红旗拉风,长戟如倚,晨暮三接,朱殷谿瀆。” 悲筑即筑。古击弦乐器名,形似琴,十三弦。其音悲,故称。 晋 陶潜 《咏荆轲》:“ 渐离 击悲筑, 宋意 唱高声。” 九原本为山名,在今山西新绛县北。相传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后世因称墓地为九原。 汝在九原。——清· 袁枚《祭妹文》 遗忠(1).谓留下忠迹。《文选·班固<典引>》:“但有浮华之词,不周於用,至於疾病而遗忠。” 李周翰 注:“谓将死之时,述天子之德,遗其忠跡而死。” (2).指留下的忠迹。 宋 曾巩 《华不注山》诗:“ 丑父 遗忠无处问,空餘一掬野泉甘。” 宋 朱熹 《次韵陈休斋怀古堂》:“好句看犹在,遗忠愴已休。” 章炳麟 《訄书·哀焚书》:“夫患臣僚之携贰,则襃遗忠以炫之。” 岂但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仅” 岂但喜爱足球,他样样都喜爱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