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划船歌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叶兰 |
释义 | 划船歌原文饶城雨晴五月五,城中父老话乡土。 少年结束赛划船,击楫讴歌健如虎。 但知划船乐,不知划船苦。 鱼腹葬忠魂,悲凄吊千古。 君不见楚城之东吴芮庙,楚城之西陶侃祠。 长江湾湾在城下,水流日夜无回时。 昨日貌如花,今朝鬓成雪。 人生忠孝死有名,世上繁华等閒绝。 沧浪濯足共徘徊,归捧蒲觞祭先烈。 诗词问答问:划船歌的作者是谁?答:叶兰 注释1. 出处:鄱阳五家集卷十 参考注释中父同“ 仲父 ”。才德一般的父亲。《荀子·非相》:“中君羞以为臣,中父羞以为子。” 同“ 仲父 ”。父亲的次弟。 宋 王安石 《寄吴氏女子》诗:“自吾舍汝东,中父继在廷。小父数往来,吉音汝每聆。” 老话(1).谈论旧事的话。《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到晚来便讲些老话儿,説些古记儿。” 夏衍 《秋瑾传》序幕:“对于他的‘老话’,好像大家已经都不感到兴趣了。” (2).众口相传的话。 周立波 《翻古》:“告诉你吧,做长工就是当牛马。老话说得好:‘长工无忌日,一月三十工。’” (3).指经常说的话。 毛 * 《原 * 吓不倒中国人民》:“我们有一句老话:小米加步枪。” (4).老辈的教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不是我説句老话,你年纪轻轻的,出来处世,这些曖昧话,总不宜上嘴。” 乡土本乡本土;人们出生的故乡 乡土气息 以靖乡土。——《明史》 少年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结束(1) 完毕,不再继续 这个演讲结束了典礼 (2) 装束;打扮 结束而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收拾;处置 (4) 拘束 划船(1) 划桨行船 (2) 以人力划桨作动力的小船 击楫亦作“ 击檝 ”。指 晋 祖逖 统兵北伐,渡 江 中流,拍击船桨,立誓收复中原的故事。后亦用为颂扬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壮志之典。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和庞佑父》词:“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元 戴良 《怀宋庸庵》诗:“ 祖逖 念时空击檝, 仲宣 多难但登楼。” 清 顾炎武 《京口即事》诗之一:“ 祖生 多意气,击楫飞中流。” 清 徐釚 《晚发京口》诗:“已从击楫悲荒垒,更想沉舟听鼓鼙。”参见“ 击楫中流 ”。 讴歌1.亦作"讴歌"。 2.歌唱。 3.歌颂。 4.颂歌。不知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鱼腹(1).鱼的腹腔。《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 、 吴广 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 陈胜 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南朝 梁 吴筠 《檄江神责周穆王璧》:“藏玉泥中,匿珪鱼腹。” (2).谓葬身鱼腹,淹死。语本《楚辞·渔父》:“寧赴 湘 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序:“三军鱼腹,云横 歇浦 之帆。”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阮龙光》:“迄今髑髏载土,念鱼腹而心酸。” 忠魂忠勇志士的英魂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毛 * 《答李淑一》 悲凄悲伤凄切 远处传来悲凄的哭声 千古(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不见(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楚城(1).古 楚国 都城。 唐 罗隐 《渚宫秋思》诗:“ 楚 城日暮烟靄深, 楚 人驻马还登临。” (2).泛指 楚 地城邑。 唐 刘长卿 《汉阳献李相公》诗:“退身高卧 楚 城幽,独掩閒门 汉水 头。” 唐 李商隐 《江上》诗:“云通 梁苑 路,月带 楚 城秋。” 冯浩 笺注:“ 江 乡固皆 楚 境。” 清 张元昇 《曹叔芳以<久客夜吟>题请予赋诗》:“海国燕鸿秋思苦, 湘 山烽火 楚 城残。” 东吴(1).指 三国 时 吴国 。因其地处 江 东,故名。《文选·左思<咏史>之一》:“长啸激清风,志若无 东吴 。” 李善 注:“ 东吴 ,谓 孙 氏也。”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谋吴》:“休忧虑,料堂堂庙謨,看瞬息间指挥谈笑灭 东吴 。” (2).泛指古 吴 地。大约相当于现在 江苏 、 浙江 两省东部地区。《晋书·食货志》:“ 东吴 有齿角之饶, 西蜀 有丹砂之富。” 唐 杜甫 《绝句》之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 东吴 万里船。” 宋 陆游 《鹧鸪天·送叶梦锡》词:“家住 东吴 近帝乡,平生豪举少年场。” 太平天囯 叶春森 《建天京于金陵论》:“﹝ 金陵 ﹞包 东吴 而连 北越 ,得其人主之,出可以战,处可以守。” 长江中国第一大河,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流入东海 湾湾(1).每个湾。 宋 姜夔 《昔游诗》:“借问此何处,沧湾三十六……湾湾无人家,只就芦边宿。” (2).弯曲貌。湾,同“ 弯 ”。 唐 窦弘馀 《广谪仙怨》词:“独望天边初月,蛾眉犹自湾湾。” 水流(1) 泛指江、河 湖泊星罗棋布,水流纵横交错 (2) 水的流动 (3) 流动着的水 水流湍急 水流畅通 日夜白天和黑夜 其时日夜兵火交迫。——《广州军务记》 日夜望将军至。——《史记·项羽本纪》 昨日昨天 今朝(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人生(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忠孝忠于君国,孝于父母。《孝经·开宗明义》“终於立身” 汉 郑玄 注:“忠孝道著,乃能扬名荣亲,故曰终於立身也。”《东观汉记·北海敬王刘睦传》:“大王忠孝慈仁,敬贤乐士。” 唐 韩愈 《潮州请置乡校牒》:“人吏目不识乡饮酒之礼,或未尝闻《鹿鸣》之歌,忠孝之行不劝,亦县之耻也。”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王风既降,圣教莫修,忠孝情衰,廉耻道丧。” 有名出名;名字为大家所知 有名的科学家 世上世界上;人间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繁华(1) 繁荣热闹 繁华大街 (2) 指容貌美丽或地位显贵 沧浪(1).古水名。有 汉水 、 汉水 之别流、 汉水 之下流、 夏水 诸说。《书·禹贡》:“ 嶓冢 导 漾 ,东流为 汉 。又东为 沧浪 之水。” 孔 传:“别流在 荆州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夏水》:“ 刘澄之 著《永初山川记》云:‘ 夏水 ,古文以为 沧浪 ,渔父所歌也。’” 宋 姜夔 《清波引》词序:“余久客古 沔 , 沧浪 之烟雨, 鸚鵡 之草树……无一日不在心目间。” (2).青苍色。多指水色。《文选·陆机<塘上行>》:“发藻玉臺下,垂影沧浪泉。” 李善 注:“ 孟子 曰:‘沧浪之水清。’沧浪,水色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水色沧浪,波涛浩汗。”《吕氏春秋·审时》“后时者,弱苗而穗苍狼” 清 毕沅 辑校:“苍狼,青色也。在竹曰‘苍筤’,在天曰‘仓浪’,在水曰‘沧浪’。” 清 龚自珍 《贺新凉》词:“一棹沧浪水,一行行淡烟疏柳,平生秋思。” (3).借指青苍色的水。 唐 韩愈 《合江亭》诗:“长綆汲沧浪,幽蹊下坎坷。” 明 高棣 《题台江别意饯顾存信归番禺》诗:“沧浪浩荡杳难期,此别重逢又几时。”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以诗存人》:“﹝ 华硕宣 ﹞《湖上》云:‘忽惊鸥鷺起,渔笛响沧浪。’”亦借指青苍的天空。 唐 寒山 《诗》之五九:“天高不可问,鷦鵊在沧浪。” (4).形容头发斑白。 唐 姚合 《奉和前司苏郎中惊斑鬓之什》:“遶鬢沧浪有几茎,珥貂相问夕郎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关河 泱漭连兵气,齿髮沧浪寄病身。” (5).《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后遂以“沧浪”指此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孺子‘沧浪’,亦有全曲。”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君节诚不亏,鼓枻歌‘沧浪’。” 足共见“ 足恭 ”。 徘徊(1)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先烈(1) 对烈士、殉难者的尊称 革命先烈 为诸先烈。——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又 诸先烈之牺牲 先烈遗志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