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新岁偶书呈诸友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李处权 |
释义 | 新岁偶书呈诸友原文已见王正月,陈人百不知。红颜岂长好,白发已多时。 腊雪微霑土,春风小动帷。 丘之祷之矣,何意问祥祺。 诗词问答问:新岁偶书呈诸友的作者是谁?答:李处权 参考注释王正月周 天子所颁历法的正月。 周 以建子之月(农历十一月)为正。《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 公羊 传:“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 文王 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王正月》:“未为天子,虽为建子而不敢谓之正。《武成》‘惟一月壬辰’是也。已为天子,则谓之正而復加王,以别於 夏 殷 。《春秋》‘王正月’是也。”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春不书王》:“《春秋》每岁必书‘春,王正月’……以 周 月记事者,则 孔子 书‘王正月’以别之,谓此正月乃王之正月,见其犹尊王也。”《镜花缘》第五二回:“如《春秋》书月而曰‘王正月’。所以书‘王’者,明正朔之所出,即所以序君臣之义。” 陈人(1).犹老朽。《庄子·寓言》:“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人而无人道,是之谓陈人。” 郭象 注:“陈久之人。” (2).旧人,故人。 宋 苏轼 《述古以诗见责屡不赴会复次前韵》:“肯对红裙辞白酒,但愁新进笑陈人。”《红楼梦》第六三回:“别説是三五代的陈人,现从老太太、太太屋里拨过来的,就是老太太、太太屋里的猫儿狗儿,轻易也伤不得。” 清 唐孙华 《戊寅除夕》诗之二:“蓂历序新繙好日,桃符色退似陈人。” (3).古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引》:“芳沃当代,响起陈人。” 百不知唐穆宗 时京城妇女首饰的别称。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长庆 中,京城妇人首饰,有以金碧珠翠,笄櫛步摇,无不具美,谓之‘百不知’。” 红颜(1).指年轻人的红润脸色。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诗:“忆子初尉 永嘉 去,红颜白面花映肉。”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2).指少年。 南朝 梁 沉约 《君子有所思行》:“共矜红颜日,俱忘白髮年。” 唐 李白 《赠孟浩然》诗:“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宋 王安石 《客至当饮酒》诗之二:“自从红颜时,照我至白首。” (3).特指女子美丽的容颜。 汉 傅毅 《舞赋》:“貌嫽妙以妖蛊兮,红颜曄其扬华。” 南朝 陈 徐陵 《和王舍人送客未还闺中有望》:“倡人歌吹罢,对镜览红颜。” 清 李渔 《玉搔头·讯玉》:“青眼难逢,红颜易改。” (4).指美女。 明 王世贞 《客谈庚戌事》诗:“红颜宛转马蹄间,玉筯双垂别 汉 关。” 清 吴伟业 《圆圆曲》:“慟哭六军俱縞素,衝冠一怒为红颜。” 白发白头发 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 多时很长一段时间 恭候多时 腊雪冬至后立春前下的雪。 唐 刘禹锡 《送陆侍御归淮南使府》诗:“ 泰山 呈腊雪, 隋 柳布新年。” 宋 欧阳修 《蝶恋花》词:“尝爱 西湖 春色早,腊雪方销,已见桃开小。”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水一·腊雪》:“冬至后第三戌为腊,腊前三雪,大宜菜麦,又杀虫蝗。腊雪密封阴处,数十年亦不坏。” 春风(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小动(1).小的行动。喻小德。《淮南子·览冥训》:“凤凰之翔至德也,雷霆不作,风雨不兴,川谷不澹,草木不摇,而燕雀佼之,以为不能与之争於宇宙之閒……此明於小动之迹,而不知大节之所由者也。” (2).稍有活动。 唐 杜甫 《东西两川说》:“今闻﹝獠人﹞已小动,为之奈何?” (3).小发作。 唐 褚遂良 《请省自披读表》:“风气小动,正进汤药。” 何意(1).为什么,何故。 宋玉 《神女赋》:“晡夕之后,精神怳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刘整》:“ 整 闻声仍打 逡 , 范 唤问:‘何意打我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 瑯瑘王 ﹞遂大怒,询曰:‘至尊已有,我何意无?’” (2).岂料;不意。《后汉书·申屠蟠传》:“ 蟠 勃然作色曰:‘始吾以子为可与言也,何意乃相拘教乐贵之徒邪?’” 三国 魏 吴质 《答魏太子笺》:“自谓可终始相保,并骋材力,效节明主,何意数年之閒,死丧略尽。”《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数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护惜,何意驀遭狂奴,俗气薰炽,毒手摧残。” 清 顾炎武 《王征君潢具舟小坐栅洪桥下》诗:“何意多同心,合沓来诸方?”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