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秋宵辞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白玉蟾 |
释义 | 秋宵辞原文佳人遽成古,冰魂唤不譍。料得冥冥中,怜我身如僧。 松间一太息,树吼苍云崩。 幽愁积如山,心上一层层。 成连与瓠巴,枯骨悲荒陵。 诗词问答问:秋宵辞的作者是谁?答:白玉蟾 参考注释佳人(1) 貌美的女子 (2) 美好的人,指怀念的人或理想中的人 (3) 有才干的人 冰魂(1).形容梅、莲等花清白纯净的品质。 宋 苏轼 《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之二:“ 罗浮山 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 宋 唐珏 《水龙吟·白莲》词:“叹冰魂犹在,翠舆难驻,玉簪为谁轻坠。” (2).借指梅花。 清 江炳炎 《淮甸春·自题纸帐梅花》词:“閒门客裡,嘆年年辜负,西溪游屐。约与冰魂同小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芳心恐负,正酒醒天寒时候。唤鸦鬟招鹤归来,请与冰魂守。” 料得预测到;估计到。 唐 杜甫 《杜鹃行》:“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 宋 姜夔 《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词:“两绸繆,料得吟鸞夜夜愁。”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料得娘行不自由,眉上新愁压旧愁。”《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料得夜深,众人都睡了,忙唤梅香,轻移莲步,直至大门边。” 冥冥(1) 不明亮 天色冥冥 杳以冥 冥。——《楚辞·屈原·涉江》 薄暮冥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指人不明事理 (3) 形容高远;深远 鸿飞冥冥 (4) 迷信的人指有鬼神暗中起作用的境界 我身我自己;我这个人。 唐 韩愈 《赠张籍》诗:“我身蹈 丘 軻 ,爵位不早綰。” 唐 白居易 《我身》诗:“我身何所似,似彼孤生蓬。” 太息(1) 即“叹气”。 (2) 生理现象。以呼气为主的深呼吸。正常人的呼吸中,一呼一吸称为一息,一息脉动四次,三息之后有一次深呼吸,脉五动,脉诊上称为“闰以太息”。病理情况下,若患者频频吸气,称为善太息,它是一个症状,可由肝胆郁结,肺气不宜引起 (3) 表示某种感情 陈涉太息回。——《史记·陈涉世家》 感动太息。——清· 张廷玉《明史》 幽愁忧愁;暗愁。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愁,一本作“ 情 ”。 明 李贽 《祭无祀文》:“而后天下始无幽愁之鬼矣,而岂无谓也哉!” 心上心里,心中。 宋 范仲淹 《御街行·秋日怀旧》词:“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迴避。”《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 行修 触着‘稠桑’二字,心上想道:‘莫不是 王老 就在此处?’” 清 李渔 《奈何天·分扰》:“各人自用兵机,且看谁人得胜。先入京师者,就做皇帝,你心上如何?” 层层(1).一层又一层。 唐 刘禹锡 《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宋 梅尧臣 《和仲文西湖野步》:“决决堰根水,层层湖上田。” 元 薛兰英 薛惠英 《苏台竹枝曲》之三:“ 虎邱山 上塔层层,静夜分明见佛灯。” 清 邱象升 《清远峡》诗:“客心愁入暮,高峡尚层层。” (2).指逐层逐次。 唐 章碣 《对月》诗:“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臺殿冷层层。”《人民日报》1982.3.31:“会议要求各地做到经费落实,组织落实,层层有人抓。” 成连春秋 时著名琴师。传说 伯牙 曾学琴于 成连 ,三年未能精通。 成连 因与 伯牙 同往东海中 蓬莱山 ,使闻海水激荡、林鸟悲鸣之声, 伯牙 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从而得到启发,技艺大进,终于成为天下妙手。见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水仙操》。 元 耶律楚材 《鼓琴》诗:“清兴腾八表, 成连 何必寻。” 清 张梁 《弹琴》诗:“ 钟期 既已亡, 成连 谁能寻?” 林景行 《独归》诗:“正愁风雨崩腾夕,难访 成连 到海滨。” 瓠巴亦作“ 瓠芭 ”。传说 春秋 时 楚国 的著名琴师。《列子·汤问》:“ 瓠巴 鼓琴,而鸟舞鱼跃。”《荀子·劝学》:“昔者 瓠巴 鼓瑟,而沉鱼出听。”《淮南子·说山训》:“昔者 瓠巴 鼓瑟,而淫鱼出听。” 高诱 注:“ 瓠巴 , 楚 人也。善鼓琴。” 汉 王充 《论衡·感虚》:“ 瓠芭 鼓瑟,渊鱼出听。” 枯骨尸骨,也指死尸 悲荒悲伤恍惚。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但有苴絰未几,悲荒遽輟,如谓本无戚容,则未之有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