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苏武慢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冯尊师 |
释义 | 苏武慢原文返照回光,终焉活计,何处可为依托。凋零郑圃,竹坞松溪,林下胜游行乐。 霞友云朋,水色山光,幽隐烟萝岩壑。 更堂堂、气概摩天,一点浩然廖廓。 堪爱处、蝶戏花梢,苔生石径,风细日高帘幕。 清虚器量,咀嚼乾坤,高迈市朝欢约。 疏葛宽裁,瘦玉横拖,笑傲东篱吟酌。 把真情1*1欲写,柰何尘世,故人萧索。 诗词问答问:苏武慢的作者是谁?答:冯尊师 参考注释返照回光佛教语。谓用佛性对照检查,自我反省。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四折:“等 柳翠 来时,击响云板,唱两句道《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那其间返照回光,同登大道。”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四折:“那时节师父返照回光,和你同登大道。”参见“ 回光反照 ”。 活计(1) 过去专指手艺或缝纫、刺绣等 针线活计 (2) 现在泛指各种体力劳动 安排活计 (3) 生计,也指维持生活 至亲数口,今后如何活计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依托依靠;凭借 凋零(1) 衰败,不振 (2) 用来喻人的死伤离散 郑圃(1).古地名, 郑 之 圃田 ,在今 河南省 中牟县 西南。相传为 列子 所居。《列子·天瑞》:“ 子列子 居 郑圃 ,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眎之,犹众庶也。” 杨伯峻 集释:“ 郑 之 圃田 ……今 河南 中牟县 西南之 丈八沟 及附近诸陂湖,皆其遗蹪。” 唐 李白 《赠张公洲革处士》诗:“ 列子 居 郑圃 ,不将众庶分。” 明 沉璟 《义侠记·解梦》:“ 郑圃 残蕉, 邯郸 一枕,醒后偏縈方寸。” (2).指 列子 的学说和文字。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 柳子厚 、 洪景卢 左袒 郑圃 者也, 高似孙 、 林希逸 左袒 漆园 者也。然率举一端,未极二家之造,大抵 列 之文法, 庄 之文奇。” 竹坞(1).竹林茂盛的山坞。 唐 李德裕 《重忆山居·平泉源》诗:“逶迤过竹坞,浩淼走兰塘。” 宋 范成大 《从宗伟乞冬笋山药》诗:“竹坞拨沙犀顶鋭,药畦粘土玉肌丰。” (2).竹舍,竹楼。 唐 刘沧 《访友人郊居》诗:“登原过水访 相如 ,竹坞莎庭似故居。”《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水阁遥通竹坞,风轩斜透松寮。” 林下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隐或退隐之处 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李白《安陆寄刘绾》 胜游(1).快意的游览。 唐 刘禹锡 《奉和裴侍中将赴汉南留别座上诸公》:“管弦席上留高韵,山水途中入胜游。” 金 元好问 《探花词》:“美酒清歌结胜游,红衣先为渚莲愁。” 明 杨慎 《自香松堡至金龙哨》诗:“云隈月渚两风流,并马探春亦胜游。” 阿英 《盐乡杂信》十一:“觉得今日的胜游,其结果,不过是增加来日的悲痛而已。” (2).指胜游之地。 唐 韩愈 《秋字》诗:“莫以 宜春 远,江山多胜游。” 宋 张淏 《云谷杂记·艮岳》:“ 徽宗 艮岳 为胜游六七,曰 跃龙涧 、 漾春坡 、 桃花闸 、 雁池 、 迷真洞 ,其餘胜跡不可殫记。” 行乐一般以为是“寻欢作乐”、“享乐”的同义词,只是感 * 彩略有不同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把“行乐”讲成“持乐观态度”比较更接近作者原意)。——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世间行乐亦如此。——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霞友云朋与云霞为朋友。谓避世隐居。 宋 叶适 《朝请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陈公墓志铭》:“或栖连岗,或汎长流;霞友云朋,造物与游。” 水色山光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幽隐(1).隐晦;隐蔽。《荀子·非十二子》:“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説,闭约而无解。” 汉 蔡邕 《述行赋》:“想 宓妃 之灵光兮,神幽隐以潜翳。” 叶圣陶 《一个青年》:“这一回必须吐出细微幽隐的心情,如实表达,不稍移易。” (2).指隐蔽之处。《韩非子·六反》:“夫陈轻货於幽隐,虽 曾 史 可疑也;悬百金於市,虽大盗不取也。” (3).隐居;潜藏。 汉 严忌 《哀时命》:“寧幽隐以远祸兮,孰侵辱之可为。”《礼记·表记》“君子隐而显” 唐 孔颖达 疏:“君子身虽幽隐,而道德潜通,声名显著,故云隐而显也。” (4).指隐居未仕的人。《后汉书·郎顗传》:“改元更始,招求幽隐,举方正,徵有道,博采异谋,开不讳之路。”《明史·于谦传》:“且 亨 位大将,不闻举一幽隐,拔一行伍微贱,以裨军国,而独荐臣子,於公议得乎?” 烟萝亦作“烟萝”。1.草树茂密,烟聚萝缠,谓之“烟萝”。 唐 李端 《寄庐山真上人》诗:“更説 谢公 南座好,烟萝到地几重阴。” 南唐 李煜 《破阵子》词:“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璚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明 陈所闻 《驻马听·泛西湖》曲:“指点着六桥柳浪,三 竺 云峦, 石屋 烟萝。” 清 周準 《发朱砂庵经观音岩登石人峰》诗:“俯身入烟萝,欲诣仙人宅。” (2).借指幽居或修真之处。 唐 裴铏 《传奇·文箫》:“一斑与两斑,引入 越王山 。世数今逃尽,烟萝得再还。” 周楞伽 辑注:“烟萝,道家称隐居修真的地方。” 宋 苏舜钦 《离京后作》诗:“脱身离网罟,含笑入烟萝。” 明 屠隆 《綵毫记·别妻走京》:“何意入利名韁锁,惆悵别烟萝。” 康有为 《和临桂周黻卿翰林<有感>》:“只愁好春色,无处着烟萝。” 岩壑(1).山峦溪谷。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寝瘵谢人事,灭跡入云峯。巖壑寓耳目,欢爱隔音容。” 唐 卢纶 《太白西峰书怀》诗:“山明鸟声乐,日气生巖壑。”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诗:“阳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辉。” 清 黄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诗:“巖壑白浩浩,千里不可别。” (2).借指隐者的住所或隐者。 唐 岑参 《下外江舟中怀终南旧居》诗:“巖壑归去来,公卿是何物?” 宋 黄庭坚 《和答外舅孙莘老》诗:“少监巖壑姿,宿昔廊庙具。” 堂堂(1) 形容盛大 人狮惊岳岳,王庙忆堂堂。——郭沫若《访埃杂吟》 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晏子春秋》 (2) 形容容貌庄严大方 仪表堂堂 (3) 形容志气宏大 我们是新一代的堂堂青年,还怕这一点困难吗? (4) 阵式或气势很大 堂堂的军乐队走过去了 气概(1) 正直、豪迈的态度 没有具备先烈们具有的那种气概 (2) 在某种活动中或生存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 表现出男子汉气概 摩天迫近高天,常形容建筑物或山极高 摩天岭 一点(1) 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 做一点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4) 一小时 下午一点 浩然(1).水盛大貌。《法苑珠林》卷八二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时积雨大水, 懿 前望浩然,不知何处为浅,可得揭躡。”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崖头之南,江流浩然自放。”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洪波浩然,精神亦以振,国民风气,因而一新。” (2).广大壮阔貌。《管子·内业》:“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藏以为泉原。浩然和平,以为气渊。”《淮南子·要略》:“诚通其志,浩然可以大观矣。” 唐 李白 《日出入行》:“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明 方孝孺 《题<郑叔致字辞>后》:“发之为文章,则浩然而无涯。”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吾尝登 帕米尔 之原,天风浩然,梅花开矣,白云飞矣。” (3).正大豪迈貌。 晋 陶潜 《扇上画赞》:“至於 於陵 ,养气浩然。” 元 张可久 《金字经·偕王公实寻梅》曲:“浩然英雄气,塞乎天地间。”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三:“﹝ 赵忠节 ﹞有侠丈夫风,呼卢纵饮,意气浩然。”参见“ 浩然之气 ”。 (4).不可阻遏、无所留恋貌。《孟子·公孙丑下》:“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朱熹 集注:“浩然,如水之流不可止也。” 唐 温庭筠 《送人东游》诗:“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清 徐士鸾 《宋艳·丛杂》:“ 杨蟠 宅在 钱塘湖 上,晚罢 永嘉郡 浩然挂冠。” 朱自清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再到 南美洲 去看那茫茫的大沙漠……到 南沙群岛 去看那郁郁的大森林--于是浩然归国。” 廖廓同“ 寥廓 ”。1.高远空旷。《素问·天元纪大论》:“太虚廖廓,肇基化元。” (2).借指天空。 唐 柳宗元 《吊萇弘文》:“版上帝以飞精兮,黮廖廓而殄絶。”廖,一本作“ 寥 ”。 清 姚鼐 《复鲁絜非书》:“﹝其文﹞如鸿鵠之鸣而入廖廓。” 蝶戏谓蝴蝶飞舞嬉戏。 唐 卢照邻 《奉使益州至长安发锺阳驿》诗:“蝶戏緑苔前,鶯歌白云上。” 唐 马戴 《雀台怨》诗:“ 魏 宫歌舞地,蝶戏鸟还鸣。” 花梢(1).花木的枝梢。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花上金铃》:“至春时,於后园中纫红丝为绳,密缀金铃,繫於花梢之上。每有乌鹊翔集,则令园吏掣铃索以惊之。” 宋 辛弃疾 《东坡引》词:“花梢红未足,条破惊新緑,重帘下徧阑干曲。” 明 谢谠 《四喜记·花亭佳偶》:“燕语花梢,花底黄鸝声更娇。” (2).犹花巧。 老舍 《赵子曰》第二十:“作学生的时候出锋头是嘴上的,越说得花梢,越显本事。” (3).谓颜色鲜艳。 康濯 《春种秋收》:“拿出许多花梢新奇的布匹和日用品,光问她想要甚么。” 石径亦作“ 石逕 ”。山间石路。 南朝 宋 鲍照 《出自蓟北门行》:“鴈行缘石逕,鱼贯度飞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巖鄣深高,山岫邃密;石径崎嶇,人蹟裁交。” 唐 杜牧 《山行》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马到山根断,兵来石径分。” 帘幕遮蔽门窗用的大块帷幕 拉开帘幕,旭日当窗 虚器(1).谓有其器而无其位。器,指古代表示等级的车服、仪制等。《左传·文公二年》:“ 仲尼 曰:‘ 臧文仲 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作虚器,纵逆祀,祀爰居,三不知也。’” 杜预 注:“谓居蔡、山节藻棁也,有其器而无其位,故曰虚。”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蔡,谓国君之守龟;山节藻棁,天子之庙饰。皆非 文仲 所当有之。” (2).言空有帝王的名位而无其实。《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论》:“ 邓后 称制终身,号令自出……至使嗣主侧目,敛衽於虚器,直生怀懣,悬书於象魏。” 李贤 注:“器谓神器,諭帝位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昭宗遇弑》:“ 昭宗 迁都至 洛 ,左右并是 汴 人,虽有尊名,乃是虚器,如在笼槛,鬱鬱不乐。” (3).虚设而不用的器物。意谓形同虚设。《北史·隋纪下·炀帝》:“自时厥后,军国多虞,虽復黌宇时建,示同爱礼,函丈或陈,殆为虚器。”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练兵事宜》:“ 嘉靖 间,鸟嘴銃最后出而最猛利……往年,京师亦尝造数百管,其鍊铸既苦恶,而又无能用之者,是以遂为虚器。” (4).中空的器物。 汉 徐干 《中论·虚道》:“人之为德,其犹虚器歟!器虚则物注,满则止焉。” 宋 欧阳修 《六一笔记·钟莛说》:“甲曰:‘以莛叩钱积则不鸣,声果在铜乎?’乙曰:‘钱积实,鐘虚中,是声在虚器之中。’甲曰:‘以木若泥为鐘则无声,声果在虚器之中乎?’” 即明器。古代专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宣备物於虚器,发哀音於旧倡。” 李善 注引《礼记》:“ 孔子 谓盟器者备物而不可用。”按,盟器,《礼记·檀弓下》作“明器”。 咀嚼(1) 含在嘴里细细嚼以使烂 (2) 比喻反复体会;玩味 (买臣)肩上虽挑着柴担,手里兀自擎着书本,朗诵咀嚼,且歌且行。——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乾坤(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高迈风格、气度高雅、脱俗、不拘泥 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晋书·王献之传》 市朝众人合集的场所;公共场合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齐策》 笑傲(1).见“ 笑敖 ”。 (2).嬉笑游玩。 宋 苏辙 《次韵孙户曹朴柳湖》:“犹有曲湖容笑傲,谁言与物苦参差。” 明 陈所闻 《懒画眉·燕子矶即事》曲:“揭天簫鼓中流沸,我笑傲烟霞醉不归。”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如近日之崇楼杰阁,巍巍高大之 颐和园 ,问其间一瓦一砾,何莫非刻括吾 汉 人之膏脂,以供一卖 * 那拉氏 之笑傲?” 郭沫若 《沸羹集·向人民大众学习》:“文艺跟着人类的历史走了三千年的脱离民众的路,真像老鼠钻牛角……老不觉悟的死顽固派,至今都还在牛角尖子里笑傲。” 东篱(1).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因以指种菊之处;菊圃。 唐 杨炯 《庭菊赋》:“凭南轩以长啸,坐东篱而盈把。” 宋 柳永 《玉蝴蝶·重阳》词:“西风吹帽,东篱携酒,共结欢游。” 明 冯惟敏 《南吕一枝花·送贾封君约庵来游上谷南还》套曲:“恰东篱劝插黄花,又南浦催斟緑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僕以君风流高士,当能安贫;今作是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 (2).园圃名。 宋 陆游 《东篱记》:“ 放翁 告归之三年,闢舍东茀地,南北七十五尺,东西或十有八尺而赢,或十有三尺而缩。插竹为篱,如其地之数……名之曰‘东篱’。” 宋 陆游 《读吕舍人诗追次其韵》:“言归 镜湖 上,日日醉 东篱 。”自注:“ 东篱 ,予小圃名。” 真情(1) 真实的情况 不了解真情 (2) 真诚的情感 吐露真情 柰何同“ 奈何 ”。1.如何,怎样。《书·召诰》:“惟王受命,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呜呼!曷其柰何弗敬?”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江乙母》:“母曰:‘令尹非身盗之也,乃使人盗之。’王曰:‘其使人盗柰何?’” 唐 元稹 《赠乐天》诗:“莫言邻境易经过,彼此分符欲柰何?”一本作“ 奈何 ”。 (2).怎么办。《荀子·强国》:“威动海内,强殆中国,然而忧患不可胜校也,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然则柰何?”《史记·留侯世家》:“ 良 曰:‘ 沛公 自度能却 项羽 乎?’ 沛公 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为柰何?’” 宋 洪迈 《夷坚乙志·程师回》:“吾曹为此胡所累,命尽今日矣。柰何!” (3).亦可迭用。 宋 欧阳修 《与王龙图书》之五:“昨日食数大杏,今日腮颊肿痛,针刺出血,不能常食。若此,是将柰何柰何?” (4).为什么。《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怀王 稚子 子兰 劝王行:‘柰何絶 秦 欢 怀王 卒行。’” 宋 叶适 《铨选》:“柰何举天下之大柄而自束缚蔽蒙之。”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董尚书》:“以我家势,虽日以银币为懽,犹恐未塞人望,柰何效清客行事耶?” (5).无奈。 宋 范仲淹 《答安抚王内翰书》:“纵边患未息,而无长驱之害,亦足为御边之策;柰何将佐之中,少精方略。” 宋 范仲淹 《与省主叶内翰书》之二:“虽一身洁清,千古不昩,柰何邪正相激,速天下之祸, 汉 室亦从而亡之。” 尘世佛教、道教等指人世间,现实世界 故人(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萧索衰败;冷落 苍茫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村落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