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和答陈传朋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孙应时 |
释义 | 和答陈传朋原文羁愁阅寒暑,归梦耿晨昏。本意营三鬴,何如老一村。 齿牙从世议,顶踵尚君恩。 多谢知心友,相过得细论。 诗词问答问:和答陈传朋的作者是谁?答:孙应时 参考注释羁愁亦作“羇愁”。旅人的愁思。 南朝 齐 江孝嗣 《北戍琅琊城》诗:“薄暮苦羈愁,终朝伤旅食。” 宋 欧阳修 《<宛陵先生诗集>序》:“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迺徒发於虫鱼物类羇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而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行色一鞭催去马,羈愁万斛引新诗。” 清 纳兰性德 《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词:“从此羈愁万叠,梦回分付啼螿。” 寒暑(1) 气候的冷和热 寒暑表 (2) 冬天和夏天,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 经历了几十个寒暑 归梦归乡之梦。 南朝 齐 谢朓 《和沉右率诸君饯谢文学》:“望望 荆臺 下,归梦相思夕。” 唐 段成式 逸句:“虱暴妨归梦,虫喧彻曙更。”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八:“心神不定,归梦无聊。” 晨昏早晨和晚上 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本意(1) 本来的想法或意图 (2) 真实的意图 三鬴亦作“ 三釜 ”。1.古代一般年成每人每月的食米数量。《周礼·地官·廩人》:“凡万民之食食者,人四鬴,上也;人三鬴,中也。” 郑玄 注:“此皆谓一月食也。六斗四升曰鬴。” (2).喻菲薄的俸禄。《庄子·寓言》:“ 曾子 再仕而心再化,曰:‘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后仕,三千钟而不洎,吾心悲。’” 宋 王安石 《酬郑闳中》诗:“三釜只知为养急,五浆非敢在人先。” 明 邵璨 《香囊记·逼试》:“事亲未得荣三釜,教子空劳授一经。” 清 柯煜 《述怀》诗:“三釜计不就,五亩遄归休。” 何如(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齿牙(1).牙齿。《汉书·东方朔传》:“ 朔 对曰:‘臣观其臿齿牙,树颊胲,吐脣吻……臣 朔 虽不肖,尚兼此数子者。’”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诗:“自从齿牙缺,始慕舌为柔。”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葡卜冰》:“啟竇摘食,齿牙淅淅作声。” (2).口头。《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此特羣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况此小寇,安足置齿牙间?” (3).称誉,说好话。 宋 苏轼 《与王荆公书》之二:“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於世。”《水浒传》第八一回:“万望恩相不惜齿牙,早晚於天子前题奏,速降招安之典。”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凡词塲艺苑,苟擅一长,必倾心倒屣,不惜齿牙为游扬。” 世议世人的评论。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头吟》:“人情贱恩旧,世议逐衰兴。”《南史·颜延之传》:“兼行闕於家,早负世议,天伦怨毒,亲交震骇。” 宋 王安石 《虞部郎中刁君墓志铭》:“后秘阁再世不大遂,然多名人,在世议中。” 顶踵(1) 头顶和脚踵 (2) 头顶至足踵,比喻全身 多谢(1) 表示感谢的客套话 (2) 嘱咐;劝告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知心彼此非常了解而关系密切 知心朋友 相过(1).谓太阳过赤道内外各二十三度半。《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过也。” 杜预 注:“二分日夜等,故言同道。二至长短极,故相过。” 杨伯峻 注:“ 谈迁 《国榷》引 明 李天经 曰:‘太阳行黄道中线,迨二分而黄道与赤道相交,是为同道。二至则过赤道内外各二十三度,是谓相过。’” (2).互相超越。《管子·治国》:“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文子·自然》:“如此即万物一齐无由相过。” 宋 苏轼 《儒者可与守成论》:“德既无以相过,则智胜而已矣。” (3).互相往来。《商君书·兵守》:“故曰慎使三军无相过,此盛力之道。” 汉 张衡 《西京赋》:“若夫 翁伯 、 浊 、 质 、 张里 之家,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东京 公侯,壮何能加!” 唐 韩愈 《长安交游者赠孟郊》诗:“亲朋相过时,亦各有以娱。” 细论详论。 宋 范成大 《谒南岳》诗:“奇事不胜纪,重游当细论。”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