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出古北口得诗四首·其三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出古北口得诗四首·其三原文从征新附赋归欤,乐土兴州安室庐。 齐礼渐教遵式度,虔随典属迎銮舆。 诗词问答问:出古北口得诗四首·其三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七 2. 准噶尔渠帅达什达瓦部众于乙亥年内附屡迁至山庄普宁寺前为建室庐俾得聚族安居从征效力回部有功凯旋归里今随该管大臣等迎驾至古北口外 参考注释从征跟随军队出征 新附(1).新近归附。《三国志·魏志·梁习传》:“ 并 土新附, 习 以别部司马领 并州 刺史。” (2).指新近归附的人。《后汉书·王梁传》:“从救 桃城 ,破 庞萌 等, 梁 战尤力,拜 山阳 太守,镇抚新附,将兵如故。” (3).新近附入。 殷韵初 《<说文解字>前言》:“﹝ 徐鉉 ﹞增改之迹,约有五端……五、增加新附字。” 赋归欤见“ 赋归 ”。 乐土安乐的地方 室庐居室;房舍。《管子·山国轨》:“巨家美修其宫室者服重租,小家为室庐者服小租。”《汉书·东方朔传》:“又坏人冢墓,发人室庐。” 宋 苏辙 《病后》诗:“一经寒热攻骸骨,正似兵戎过室庐。柱木支撑终未稳,筋皮收拾久犹疏。” 明 方孝孺 《借竹轩记》:“古之达人以百世为斯须,以天地为室庐,以万物为游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或有室庐偪仄无地避煞者,又有压制之法,使伏而不出,谓之斩殃。” 渐教(1).佛教语。佛教各派对其教主 释迦牟尼 一生所说的教法,有不同的判教说,在我国如天台、法相、华严诸宗各异。一般以渐教和顿教判摄 释迦 一代的教法。所谓“渐”,指说法的由浅入深阶梯。由渐到顿,即由小乘到大乘。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小乘,渐教也,故开三浄之食,而此伽蓝遵而不坠。” (2).佛教语。指主张须经长期修习,才能把握佛教真理,即倡“渐悟”的教派。与主张“顿悟”的顿教相对。禅宗在诸派中属顿派;禅宗内部,北宗 神秀 侧重渐修,南宗 慧能 则提倡顿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禅宗分南北两宗: 慧能 在 岭 南传顿教,被称为南宗; 神秀 在北方传渐教,被称为北宗。” 式度规制,法式。 宋 岳珂 《桯史·番禺海獠》:“后有窣堵波高入云表,式度不比它塔。” 王闿运 《严通政任氏寿颂》:“何以喻德?如月之恒。彤管式度,永曼嘉应。” 迎銮迎接皇帝。銮,銮驾,皇帝的车驾。《新唐书·赵珝传》:“ 昭宗 还 长安 ,詔入朝,赐号‘迎鑾功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 福昌 欲於十七日起事,盖以是日上驻蹕 白涧 ,诸王大臣皆往迎鑾,乘其间也。”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一:“适蹕路工程将次竣工,命余赴 汴 藩新任,在中途迎鑾。”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