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正觉 |
释义 |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原文远山之雪兮发毛衰白,大壑之秋兮眼棱寒碧。水云肝胆兮佛世之灯,丛林事业兮祖宗之脉。 龙梭锦机,金刀玉尺。 诸尘三昧兮还我自由,二仪万像兮与宅平出。 诗词问答问: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的作者是谁?答:释正觉 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远山(1).远处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杪秋寻远山,山远行不近。” 唐 白居易 《晚望》诗:“独在高亭上,西南望远山。” 胡鄂公 《北方实录》:“其初也,若新月之腾海,远山之雨霽,若春花之乍放,晓鶯之婉啼。” (2).形容女子秀丽之眉。 唐 崔仲容 《赠歌姬》诗:“皓齿乍分寒玉细,黛眉轻蹙远山微。” 宋 范成大 《次韵陈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砚》:“宝玩何曾捄枵腹,但爱 文君 远山蹙。”《天雨花》第十九回:“瓜子面儿多俊俏,秋波如画口如樱。两道远山分八字,楚楚身材弱不胜。”参见“ 远山眉 ”。 发毛(1) 汗毛竖起来,喻指惊惧 那副凶恶的样子让人发毛 (2) 〈方〉∶动怒 别惹他,这人要发毛 衰白谓人老体衰鬓发疏落花白。语本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至於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积微成损,积损成衰,从衰得白,从白得老,从老得终,闷若无端。” 唐 杜甫 《收京》诗之二:“生意甘衰白,天涯正寂寥。”《明史·万象春传》:“太后父,衰白封,始赐肩舆。” 清 姚鼐 《自咏》:“故交四海多衰白,何事千秋託汗青。” 大壑(1) 大海 大壑之为物也,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庄子·天地》 (2) 亦说“巨壑” 寒碧(1).给人以清冷感觉的碧色。指代寒凉的碧空。 唐 陆龟蒙 《吴俞儿舞歌·剑俞》:“技月喉,擢霜脊,北斗离离在寒碧。” (2).给人以清冷感觉的碧色。指代丛丛浓密的绿荫。 宋 陆游 《东湖新竹》诗:“插竹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明 胡其毅 《孔庙柏歌》:“ 大成殿 前多古柏,树树参天堕寒碧。” (3).给人以清冷感觉的碧色。指代清冷的湖水。 宋 姜夔 《暗香》词:“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 西湖 寒碧。” 明 文徵明 《斋前小山秽翳久关家兄召工治之》诗之二:“微风一以摇,波光乱寒碧。” 水云(1).水和云。多指水云相接之景。 唐 戎昱 《湘南曲》:“ 虞帝 南游不復还,翠蛾幽怨水云间。” 唐 杨汉公 《明月楼》诗:“ 吴兴 城闕水云中,画舫青帘处处通。” 南唐 李煜 《玉楼春》词:“笙簫吹断水云开,重按《霓裳》歌遍彻。” 清 邵锦潮 《蒹葭》诗:“伊人不可即,悵望水云边。” (2).水上方的云。《淮南子·览冥训》:“水云鱼鳞。” 高诱 注:“水气出云似鱼鳞。” (3).指将要下雨的云。 茅盾 《脱险杂记·太平凡的故事》:“雨渐小渐止,但满山水云,随时会变成雨下来。” 肝胆(1) 肝和胆的总称。比喻真挚的心意 肝胆相照 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2) 比喻勇气、血性 他肝胆过人 齿发益衰谢,肝胆犹轮囷。——宋· 陆游《诗酒》 (3) 比喻关系密切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庄子·德充符》 丛林(1) 树林 丛林战 (2) 和尚聚居修行的处所,后泛指大寺院 鲁智深回到丛林选佛场中禅床上,扑倒头便睡。——《水浒传》 事业(1) 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 他的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 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经费开支,不进行经济核算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单位 公用事业 (3) 个人的成就 他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来 祖宗祖先 龙梭(1).《晋书·陶侃传》:“ 侃 少时渔於 雷泽 ,网得一织梭,以挂于壁。有顷雷雨,自化为龙而去。”后因以“龙梭”为织梭的美称。 唐 李贺 《有所思》诗:“西风未起悲龙梭,年年织梭攒双蛾。” 宋 苏轼 《和仲伯达》:“人不我知斯我贵,不须雷雨起龙梭。” 清 方履籛 《祭董母庄太宜人文》:“犹陈象服,虚佇龙梭。” (2).小战船。 清 林福祥 《平海心筹》:“始则击破其尾棚,继復击沉其华艇,以龙梭而当其火船。” 锦机织锦的织机。 唐 吉师老 《鸳鸯》诗:“渡头惊起一双去,飞上 文君 旧锦机。” 元 商衟 《夜行船》套曲:“锦机情词,石鐫心事,半句儿几时曾应。” 明 杨慎 《<周官音诂>序》:“如开武库,五兵所用之;似张锦机,百采惟其取者。” 金刀(1).金和刀。古代货币。《汉书·食货志上》:“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 颜师古 注:“金谓五色之金也……刀谓钱币也。” 唐 孟郊 《投所知》诗:“且将食蘗劳,酬之作金刀。” (2).“刘”字为卯、金、刀合成,故用以代指 刘 姓。《汉书·王莽传中》:“夫‘刘’之为字,卯、金、刀也。” 唐 李商隐 《武侯庙古柏》诗:“ 玉垒 经纶远,金刀歷数终。”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四》:“ 子大 以诗贺之曰:‘……金刀喜有南邻翁,曾吹藜燄丹霞峯。’” (3).剪子。 唐 白居易 《题令狐家木兰花》诗:“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 唐 李远 《剪綵》诗:“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诗之十五:“婉孌闺中女,素手握金刀。” (4).武器。指刀剑。 唐 王昌龄 《出塞》诗之二:“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乾。” 王闿运 《严通政庶母任氏寿颂》:“问 秦中 之故事,惟有卷衣;识行父之公忠,从无衣帛。既而金刀掩曜,桑笄归里。” 玉尺(1).玉制的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术解》:“后有一田父耕於野,得 周 时玉尺,便是天下正尺。 荀 试以较己所治鐘鼓金石丝竹,皆觉短一黍,於是服 阮 神识。” (2).借指选拔人才和评价诗文的标准。 唐 李白 《上清宝鼎诗》:“仙人持玉尺,废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 清 赵翼 《秋闱分校即事》诗:“淡墨纔分榜蘂香,遽持玉尺许评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只为金篦能刮眼,更将玉尺付君身。” (3).尺的美称。 宋 王珪 《宫词》:“金针玉尺裁缝处,一对盘龙落剪刀。” (4).比喻鱼。 宋 杨万里 《松江鲈鱼》诗:“买来玉尺如何短,铸出银梭直是圆。白质黑章三四点,细鳞巨口一双鲜。” 元 王举之 《水仙子·春日即事》曲:“鱼鳞玉尺戏晴波,燕嘴芹泥补旧窝。” 诸尘佛教语。指色、声、香、味、触五尘。 唐 王建 《原上新居》诗之七:“焚香向居士,无计出诸尘。” 明 高启 《赋永上人纸帐》:“ 剡 藤裁素幬,坐使诸尘隔。” 三昧佛教用语,梵文 Samādhi 的音律,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 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陆游《示子过》 深得其中三昧 我自犹我咱。 宋 刘子翚 《满庭芳·桂花》词:“我自寒灰槁木,凝神处,不觉重酣。”《水浒传》第七二回:“那人道:‘我自姓 王 。’” 清 谭嗣同 《狱中题壁》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 崑崙 。” 二仪(1).指天地。 三国 魏 曹植 《惟汉行》:“太极定二仪,清浊始以形。”《周书·武帝纪上》:“二仪创闢,玄象著明。” 明 王慎中 《游白鹿洞》诗:“境闲百虑空,意愜二仪广。” 清 钮琇 《觚賸·石言》:“二仪之英,五材之精,在地为石,在天为星。” (2).指日、月。 南朝 陈 沉炯 《陈武帝哀策文》:“二仪协序,五纬同符。” 明 王鏊 《震泽长语·象纬》:“二仪运而出没,五纬随而起伏。” 平出(1).古代文书中提到天神、地祇、天子、皇后等时应提行以示尊崇,谓之“平出”。《唐六典·礼部·郎中员外郎》:“昊天,后土,天神,地祇,上帝,天帝……皇帝,天子,陛下,至尊,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皇太子,皆平出。” (2). 宋 代中央机关的官员出任地方官,不含贬责之意,亦谓“平出”。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 熙寧 以前,臺官例少贬责,间有补外者,多是平出,未几復召还。”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