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次韵孙居易送行
朝代 宋代
作者 王炎
释义

次韵孙居易送行原文

着鞭欲为功名起,椎钝不堪加砺砥。
感君雅意重金玉,饯我新诗粲桃李。
我于吏事非清通,向来妄意图民功。
本无仁心致三异,岂有遗爱留一同。
鬓毛斑白眼昏黑,身外荣枯从造物。
耻携奏牍到公车,千虑县知无一得。

诗词问答

问:次韵孙居易送行的作者是谁?答:王炎
问:次韵孙居易送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炎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着鞭

(1).鞭打;用鞭子赶。《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权 乘骏马越 津桥 得去”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权 乘骏马上 津桥 …… 谷利 在马后,使 权 持鞍缓控, 利 於后著鞭,以助马势,遂得超度。” 清 曹寅 《九月七日蒙阴晓发》诗:“天色微沾雨,林香缓著鞭。”

(2).《晋书·刘琨传》:“与 范阳 祖逖 为友,闻 逖 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虏,常恐 祖生 先吾著鞭。’”犹言着手进行,开始做。后常用以勉人努力进取。 唐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时辈已争先,吾兄未著鞭。” 宋 陆游 《书事》诗之三:“功名在子何殊我,惟恨无人快著鞭。”

(1).鞭打;用鞭子赶。 金 元好问 《榆社硖口村早发》诗:“瘦马长途懒着鞭,客怀牢落五更天。”

(2).犹言着手进行,开始做。 元 耶律楚材 《屏山居士<鸣道集说>序》:“昔予尝见《鸣道集》,甚不平之,欲为书纠其芜谬而未暇,岂意 屏山 先我着鞭,遂为序。”

(3).常用以勉人努力进取。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这是条 * ,早着鞭,不似那纳粟求官的资格浅。”

功名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椎钝

朴钝;愚钝。 宋 苏辙 《燕赵论》:“劲勇而沉靖,椎钝而少文者, 燕 赵 之俗也。” 明 方孝孺 《与采苓先生书》之一:“某质性椎钝,学不篤专,行能无所可取。” 清 王夫之 《思问录外篇》:“ 齐 、 晋 、 燕 、 赵 、 唐 、 隋 ,以前之中夏也,而今之椎钝駤戾者,十九而抱禽心矣。”

不堪

(1)

用于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深

忙碌不堪

疲备不堪

(2)

坏到极点

那饭菜都系不堪之物。——《红楼梦》

砺砥

(1).磨刀石。粗者为砺,细者为砥。《书·禹贡》:“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杶榦栝柏,礪砥砮丹。” 孔 传:“砥细於礪,皆磨石也。”

(2).磨炼。 元 袁桷 《善之佥事兄南归述怀百韵》:“振衣入閶闔,姻契论不鄙。相期在霄汉,薄禄慎礪砥。” 清 浴日生 《海国英雄记》第三出:“苦心情,説来礪砥。”

雅意

(1) 旧时敬辞,用于对方的情意

(2) 风雅的意趣

(3) 敬辞,称对方的意见

重金

大量金钱

重金聘请专家

新诗

(1).新的诗作。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一:“良朋貽新诗,示我以游娱。”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清 黄遵宪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诗:“海外偏留文字缘,新诗脱口每争传。”

(2).指“五四”以来的白话诗。 毛 * 《关于诗的一封信》:“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写新诗,我填旧词,也是个诗人高唱的时代。”

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吏事

(1).政事,官务。《南齐书·倖臣传·刘系宗》:“ 係宗 久在朝省,闲於职事。 明帝 曰:‘学士不堪治国,唯大读书耳。一 刘係宗 足持如此辈五百人。’其重吏事如此。”《新唐书·封伦传》:“ 虞世基 得幸 煬帝 ,然不悉吏事,处可失宜。” 清 姚鼐 《中宪大夫云南临安府知府王君墓志铭》:“君厌吏事,遂不復就官。”

(2).指刑狱之事。《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高祖 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 卢綰 常随出入上下。”

清通

(1).清和通泰。 晋 索靖 《月仪帖》:“四表清通,俊乂濯景,山无 由 皓 之隐,朝有二八之盛。”《晋书·惠帝纪》:“蠲除苛政,爱人务本。清通之后,当还 东京 。”

(2).清明通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上》:“ 裴楷 清通, 王戎 简要。”《隋书·儒林传序》:“爰自 汉 魏 ,硕学多清通,逮乎近古,巨儒必鄙俗。” 唐 聂夷中 《题贾氏林泉》诗:“市朝束名利,林泉繫清通。” 清 钱谦益 《客涂有怀吴中故人》诗之五:“共许清通持水镜,还期淳朴挽风流。”

(3).指文章层次清楚,文句通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温太真 之笔记,循理而清通。”《儒林外史》第三回:“那童生叫做 魏好古 ,文字也还清通。”越剧《二度梅》第一场:“三首《梅》诗看清通,才学高低不相同。”

向来

(1) 一贯如此

(2) 先前

向来之烟霞。——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向来不过笼络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妄意

(1).臆测。《庄子·胠箧》:“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朱子语类》卷八十:“《诗》序多是后人妄意推想诗人之美刺,非古人之所作也。”

(2).妄想。 宋 苏辙 《除中书舍人谢执政启》:“既挟策以干世,诚妄意於济时。” 清 戴名世 《先君序略》:“家人惟吾母事之谨,儿子辈妄意他时富贵以娱亲。”

(3).随意。 明 张鼐 《读卓吾老子书述》:“夫一古人之书耳,有根本者下笔鉴定,则为画龙点睛;无根本者妄意标指,则为刻舟记剑。”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七》:“后之儒者,以 熙寧 之法而妄意詆娸,非知治体者也。”

民功

(1).治民有劳绩。《周礼·夏官·司勋》:“王功曰勋,国功曰功,民功曰庸。” 郑玄 注:“辅成王业,若 周公 ;保全国家,若 伊尹 ;法施於民,若 后稷 。”

(2).百姓的职事。多指务农之事。《国语·越语下》:“四封之内,百姓之事,时节三乐,不乱民功,不逆天时。” 韦昭 注:“从事有业,故功不乱。”

仁心

仁爱之心。《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於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二:“涉乎仁心者必宜断之以成性。” 宋 司马光 《马病》诗:“羸病何其久,仁心到栈频。” 明 沉受先 《三元记·秉操》:“他身如泥塑,秉烛到天明。他一点仁心认得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二》:“胞所奏极是,真真天父爱善恶恶,慈祥审慎之仁心也。”

三异

指 汉 中牟 令 鲁恭 行德政而出现的三种奇迹。《后汉书·鲁恭传》:“﹝ 鲁恭 ﹞拜 中牟 令。 恭 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 建初 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 中牟 。 河南 尹 袁安 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 肥亲 往廉之。 恭 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 亲 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 亲 瞿然而起,与 恭 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 安 。” 金 赵秉文 《中牟阳冰篆》诗:“ 中牟 三异今则四,断碑残缺 阳冰 书。”

遗爱

(1).谓遗留仁爱于后世。《国语·晋语二》:“死必遗爱,死民之思,不亦可乎?”《汉书·叙传下》:“淑人君子,时同功异。没世遗爱,民有餘思。” 唐 王维 《故右豹韬卫长史赐丹州刺史任君神道碑》:“一门而鳧舃,皆为政以德,遗爱在人。” 明 何景明 《送石令之广济》诗:“知君忠孝志,遗爱 楚 人间。”

(2).指留于后世而被人追怀的德行、恩惠、贡献等。《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天子以 张翕 有遗爱,乃拜其子 湍 为太守。” 晋 陶潜 《影答形》诗:“立善有遗爱,胡可不自竭。” 陈毅 《哭彭雪枫同志》诗:“壮哉身殉国,遗爱万人怀。”

(3).指有古人高尚德行、被人敬爱的人。《左传·昭公二十年》:“及 子产 卒, 仲尼 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杜预 注:“ 子产 见爱,有古人之遗风。”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孔明 ﹞治国以体,民无怨声,刑罚不滥,没有餘泣。虽古之遗爱,何以加兹。”《新唐书·崔琳传》:“﹝ 崔琳 ﹞ 天宝 二年卒,祕书监 潘肃 闻之,泫然曰:‘古遗爱也!’”

(4).爱未遍及;偏爱。《后汉书·宦者传·张让》:“ 扶风 人 孟佗 ,资产饶赡,与奴朋结,倾竭馈问,无所遗爱。奴咸德之。”

(5).谓抛弃亲爱之人。《宋书·氐胡传·胡大且渠蒙逊》:“臣伏寻 头元嘉 以来,实有忠诚於国,弃亲遗爱,诚在可嘉。”

(6).指死者遗留下的所爱的人或物。《西湖佳话·六桥才迹》:“太后因不悦道:‘先帝遗爱之人,官家如何不惜?’ 神宗 受命,就有个释放之意。”

一同

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在同时同地发出的

鬓毛

鬓角的头发

乡音无改鬓毛衰。——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斑白

头发花白,常用来形容年老

两鬓斑白

昏黑

缺乏光线∶天色黑暗

秋天漠漠白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身外

自身之外。 晋 陆机 《豪士赋》序:“心玩居常之安,耳饱从諛之説。岂识乎功在身外,任出才表者哉!” 唐 杜甫 《绝句漫兴》之四:“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清 陆次云 《出门》诗:“堂上有慈亲,身外无昆季。”

荣枯

(1).草木茂盛与枯萎。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孰知寒暑积,僶俛见荣枯。” 唐 温庭筠 《题端正树》诗:“草木荣枯似人事,緑阴寂寞 汉 陵秋。”

(2).喻人世的盛衰、穷达。《后汉书·冯异传》:“结死生之约,同荣枯之计。” 唐 钱起 《初至京口示诸弟》诗:“兄弟得相见,荣枯何处论。”《红楼梦》第九二回:“人世的荣枯,仕途的得失,终属难定。” 廖仲恺 《如此江山·题白云远眺图》词:“苍茫眼底,有多少荣枯,沧桑人事?”

造物

(1) 创造万物,也指创造万物的神力

(2) 指运气;造化

奏牍

(1).书写奏章的简牍。《史记·滑稽列传》:“ 朔 初入 长安 ,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牘。” 汉 王充 《论衡·量知》:“断木为槧,析之为板,力加括削,乃成奏牘。”

(2).犹奏章。 宋 王庭珪 《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诗:“百辟动容观奏牘,几人回首愧朝班。” 清 赵翼 《陔馀丛考·自书奏牍》:“ 六朝 人奏牘多自书,今《淳化帖》有 钟繇 表,盖 三国 时已然也。”

公车

(1) 公共汽车

西门町到公馆,坐公车要二十分钟

(2) 公家的车辆

(3) 汉代官署名

安帝雅闻 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我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如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有为联合各省在京会试举人联名上书,即称“公车上书”

千虑

(1).反复思考。 唐 张九龄 《荆州作》诗之一:“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

(2).极言忧虑之多。 唐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自在南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復千虑。”

一得

一点收获。得,收获、心得,名词。《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虑,思考

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清·刘开《问说》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1 6: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