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贺新郎(郡宴和韵)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刘克庄 |
释义 | 贺新郎(郡宴和韵)原文草草池亭宴。又何须、珠韝络臂,琵琶遮面。 宾主一时词翰手,倏忽龙蛇满案。 传写处、尘飞莺啭。 但得时平鱼稻熟,这腐儒、不用青精饭。 阴雾扫,霁华见。 使君偿了丰年愿。 便从今、也无敲扑,也无厨传。 试拂笼纱看壁记,几个标名渠观。 想九牧、闻风争羡。 此老饱知民疾苦,早归来、载笔薰风殿。 诗有讽,赋无劝。 诗词问答问:贺新郎(郡宴和韵)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参考注释草草马虎;简陋从事;不细致或不全面;慌乱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他草草收拾了一下,背着包就往东站赶 池亭池边的亭子;水池和亭台。 唐 孟浩然 《夏日与崔二十一同集卫明府宅》诗:“言避一时暑,池亭五月开。”《新唐书·张说传》:“池亭奇巧,荡诱上心。” 明 杨珽 《龙膏记·邂逅》:“池亭顷刻攄芳怨,又被鶯声偷唤。” 何须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琵琶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宾主宾客和主人 宾主共进午餐 一时(1) 一个时期 此一时彼一时 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短时间 一时半刻 一时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时从者千人。——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同一时候。 一时收禽(一时:同时。禽:通“擒”。收禽:逮捕奸党)。——《后汉书·张衡传》 一时皆下。——唐·李朝威《柳毅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一些时候 攻一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词翰(1).诗文,辞章。《魏书·儒林传序》:“其餘涉猎典章,关歷词翰,莫不縻以好爵,动貽赏眷。”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争奈匆匆去急,再不见音容瀟洒,空留下这词翰清奇。”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自夫受书,少解词翰,好恶殊别,志在辨惑。” (2).书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 文举 属章,半简必録; 休璉 好事,留意词翰;抑其次也。”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岁餘, 上官仪 伏诛,坐词翰往来,徙居 越 嶲 。” 宋 吴坰 《五总志》:“ 白傅 与 赞皇 不协, 白 每有所寄, 李 缄之一篋,未尝开视。 刘三復 或请之,答曰:‘若见词翰,则回吾心矣。’” (3).诗文与书法。 唐 杜甫 《醉歌行赠 * 颜十一少府请顾八题壁》:“诗家笔势君不嫌,词翰升堂为君扫。”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二:“ 陆升之 仲高 , 山阴 胜流,词翰俱妙。”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宗室宴》:“其联句诗为 成王 所拟书,词翰并妙。” 倏忽(1) 很快地 倏忽往来,莫知其方。——《吕氏春秋·决胜》 倏忽已三年 (2) 忽然 倏忽之间 龙蛇比喻非常的人物 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杜预注:“言非常之地,各生非常之物。” 传写辗转抄写;传抄 竞相传写 莺啭谓黄莺婉转而鸣。 唐 卢照邻 《入秦州界》诗:“花开緑野雾,鶯囀紫巖风。” 唐 岑参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鷄鸣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阑。” 清 王韬 《淞隐漫录·诸晓屏》:“女意故使生闻之,其声嚦嚦,正如鶯囀花梢。” 得时(1).获得时机。《国语·越语下》:“得时不成,反受其殃。”《后汉书·冯衍传上》:“且 衍 闻之,得时无怠。” (2).顺应天时;适合时令。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宋 曾巩 《桐树》诗:“得时花叶鲜,照影清泉助。” (3).遇合机缘;行时走运。 唐 李涉 《六叹》诗序:“清江、白云、孤山、远屿,皆得时之人吟咏性情耳。” 宋 范仲淹 《四德说》:“夫亨者……於人为得时茂勋,於国为圣贤相遇。”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摘抄·史四》:“ 钱文通 ……曾在内学堂教书, 怀恩 太监出其门下,后 恩 得时,遂援引以至要路。”《白雪遗音·马头调·窝娼》:“得时的二爷们把帖换,威风凛严。” 腐儒迂腐的儒生,只知读书,不通世事 上折隨何之功,谓何为腐儒。——《史记·黥布列传》 不用用不着,不必 不用你管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青精饭即立夏吃的乌米饭。相传首为道家 太极真人 所制,服之延年。后佛教徒亦多于阴历四月八日造此饭以供佛。 唐 杜甫 《赠李白》诗:“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宋 林洪 《山家清供》卷上:“青精饭,首以此重穀也。按《本草》:南烛木,今名黑饭草,又名旱莲草,即青精也。采枝、叶,捣叶,浸上白好粳米,不拘多少,候一、二时,蒸饭。曝乾,坚而碧色,收贮。如用时,先用滚水量以米数,煮一滚,即成饭矣……久服,延年益颜。” 谢无量 《西湖旅兴怀伯兄五十韵》:“野寺青精饭,江湖白打钱。” 使君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乐府诗集·陌上桑》 丰年丰硕的年景;丰收之年 瑞雪兆丰年 从今从现在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 宋 郭应祥 《玉楼春》词:“从今对酒与当歌,空惹离情千万绪。”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从今经懺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杜鹏程 《延安人》:“从今向后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处长,是什么模样?” 敲扑见“ 敲扑 ”。 亦作“ 敲扑 ”。鞭打的刑具,短曰敲,长曰扑。亦指敲打鞭笞。《文选·贾谊<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以鞭笞天下。” 李善 注:“ 臣瓚 以为短曰敲,长曰扑。”《史记·陈涉世家褚少孙论》引作“敲朴”。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道帙长殯,法筵久埋;敲扑諠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 清 戴名世 《李月桂家传》:“吾不忍民之死于敲扑也。” 辕孙 《露西亚虚无党·绪言》:“受其敲扑而不知痛,受其压制而不知苦。” 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汉书·王莽传中》:“吏民出入,持布钱以副符传,不持者,厨传勿舍,关津苛留。” 颜师古 注:“厨,行道饮食处;传,置驛之舍也。” 宋 苏轼 《到官病倦毛正仲惠茶戏作一诗为谢》:“繆为 淮海 帅,每愧厨传缺。” 清 钱谦益 《朱府君墓志铭》:“山川登涉,岁时燕赏,画船游屐,周流数百里间,厨传供张,皆取给于称贷。” 笼纱即纱笼。用绢纱作外罩的灯笼。 宋 姜夔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词:“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嫁女》:“少选,笼纱一簇,导新郎入。年可十七八,丰采韶秀。” 壁记(1).嵌在墙上的碑记。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壁记》:“朝廷百司诸厅,皆有壁记。叙官秩创置及迁授始末,原其作意,盖欲著前政履歷,而发将来健羡焉。” 唐 元稹 《和乐天过秘阁书省旧厅》诗:“壁记欲题三漏合,吏人惊问十年来。” (2).州县官署也有壁记。如 唐 柳宗元 有《武功县丞壁记》、《馆驿使壁记》等。 几个少数的 相对来说没有几个朋友 标名题名;显名。《后汉书·儒林传序》:“若师资所承,宜标名为证者,乃著之云。”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序》:“非徒但资笑语,抑亦粗显箴规,或冀逆耳之辞,稍获周身之诫。只同求己,何必标名。是称 谷神子 。”《旧唐书·列女传·楚王灵龟妃上官氏》:“丈夫以义烈标名,妇人以守节为行。” 九牧(1).九州之长。《周礼·秋官·掌交》:“九牧之维。” 郑玄 注:“九牧,九州之牧。”《礼记·曲礼下》:“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 郑玄 注:“每一州之中,天子选诸侯之贤者以为之牧也。” (2).指地方长官。 宋 叶适 《故礼部尚书黄公墓志铭》:“小犹 管 、 晏 ,大可 召 、 毕 。中列三品,外倡九牧。” (3).即九州。《荀子·解蔽》:“ 文王 监於 殷紂 ,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长用 吕望 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 殷王 而受九牧也。” 杨倞 注:“九牧,九州也。”《史记·孝武本纪》:“ 禹 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后汉书·孔融传》:“以九牧之地,千八百君。” 李贤 注:“以九州之人养千八百君也。” 宋 陆游 《送黄文叔守福州》诗:“议论前修似,声名九牧传。”参见“ 九州 ”。 闻风(1).听到音讯或传闻。 唐 刘禹锡 《平蔡州》诗之三:“四夷闻风失匕筯,天子受贺登高楼。”《前汉书平话》卷上:“灭 楚 以来,四海安寧,民皆快乐,万里闻风,一鼓而收之。”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三章二:“一夜之间,闻风逃遁,真真是无上的耻辱。” (2).探听消息。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五:“ 老孙头 也闻风来了。”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一四章:“ 马斋 是从小河边上来,也是到处闻风的。” 疾苦指生活上的困苦 关心人民的疾苦 归来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载笔(1).携带文具以记录王事。《礼记·曲礼上》:“史载笔,士载言。” 郑玄 注:“笔,谓书具之属。” 孔颖达 疏:“史,谓国史,书録王事者。王若举动,史必书之;王若行往,则史载书具而从之也。” 南朝 齐 谢朓 《始出尚书省》诗:“趋事辞宫闕,载笔陪旌棨。” 清 张廷璐 《恭和御制秋蒐杂 * 韵》:“从知蒐猎关戎政,载笔还须付 马 枚 。” (2).借指史官。《新唐书·褚遂良传》:“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 宋 苏轼 《赐翰林学士中大夫兼侍读赵彦若辞免国史修撰不允诏》:“卿学世其家,宜居载笔之地;官宿其业,已奏杀青之书。” 章炳麟 《信史上》:“近古之载笔者,固未有若 迁 固 者矣。” 南 北朝 时,韵文称文,散文称笔。后以载笔指史传、制疏、表奏一类文字。《梁书·任昉传》:“ 昉 雅善属文,尤长载笔。” 明 徐贲 《送曾伯滋赴西河将幕》诗:“知公能载笔,草檄报边声。” 刘师培 《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然艸野载笔,黑白混淆,优者足补史册之遗,下者转昧是非之实。” 风殿临风的殿宇。 唐 王勃 《七夕赋》:“君王乃驭风殿而长怀,俯云堂而自矫。” 明 何景明 《同川甫寺中避暑》诗:“水堂菡萏折,风殿薜萝开。”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