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题僧壁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韦蟾 |
释义 | 题僧壁原文一竹横檐挂净巾,灶无烟火地无尘。剃头未必知心法,要且闲于名利人。 诗词问答问:题僧壁的作者是谁?答:韦蟾 韦蟾题僧壁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566-16 参考注释无烟见“ 无烟 ”。 亦作“ 无烟 ”。1.没有烟火。 南朝 梁元帝 《咏萤火》:“著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 (2).没有炊烟。指未做饭。 唐 元稹 《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緑。”一本作“ 无烟 ”。 宋 范成大 《暮春上塘道中》诗:“店舍无烟野水寒,竞船人醉鼓阑珊。”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二:“﹝ 杨貽德 ﹞閭巷僦居,不露行止,旅舍无烟,藜藿不给,未尝陨穫。” 火地犹火田。《中国民间故事选·鲍鱼》:“岳父对孤儿说:‘明天我们比赛砍火地。’”参见“ 火田 ”。 无尘不着尘埃。常表示超尘脱俗。 唐 崔橹 《莲花》诗残句:“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 唐 杜荀鹤 《题战岛僧居》诗:“师爱无尘地,江心岛上居。” 剃头剃去头发 未必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心法(1).佛教语。指经典以外传受之法。以心相印证,故名。 唐 李华 《润州天乡寺故大德云禅师碑》:“自 菩提达摩 降及 大照禪师 ,七叶相乘,谓之七祖,心法传示,为最上乘。”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俞紫芝 ﹞少有高行,不娶,得浮图心法,所至翛然,而工于作诗。”《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自然神仙一辈,叫做会中人,再不消甚么口诀,甚么心法,都只是一笑而喻。” (2).对色法而言,即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等八种心法。 (3).泛指授受的重要心得和方法。 宋 朱熹 《<中庸>章句》:“此篇乃 孔 门传授心法, 子思 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於书,以授 孟子 。” 宋 蔡沉 《<书经集传>序》:“精一执中, 尧 、 舜 、 禹 相授之心法也。” 要且却是。表示转折语气。 唐 白居易 《夜题玉泉》诗:“遇客多言爱山水,逢僧尽道厌嚣尘; 玉泉潭 畔松间宿,要且经年无一人。” 唐 罗邺 《早梅》诗:“满园桃李虽堪赏,要且东风晚始生。” 唐 方干 《送弟子伍秀才赴举》诗:“由来不要文章得,要且文章出众人。” 名利1.名位与利禄;名声与利益。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