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偶作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方干 |
释义 | 偶作原文直为篇章非动众,遂令轩盖不经过。未妨溪上泛渔艇,又为门前张雀罗。 夜学事须凭雪照,朝厨争奈绝烟何。 若于岩洞求伦类,今古疏愚似我多。 诗词问答问:偶作的作者是谁?答:方干 方干偶作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652-42 参考注释篇章(1) 指篇幅与章节。比喻卓越的成绩与贡献 历史的新篇章 (2) 常指作品 文学篇章 动众(1).劳动众人。《礼记·学记》:“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郑玄 注:“动众谓师役之事。” 孔颖达 疏:“虽有以小善,恩未被物,若御军动众则不能,故云不足以动众也。”《淮南子·时则训》:“动众兴兵,必有天灾。”《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歟!” (2).惊动众人。 宋 曾巩 《添兵策》:“虽议者恐其动众,亦当断在必行。” 轩盖(1).车盖。 南朝 梁 范云 《赠张徐州稷》诗:“轩盖照墟落,传瑞生光辉。”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斜日当轩盖,高风卷旆旌。” 元 范梈 《题李白郎官湖》诗:“ 黎侯 独起梁栋之,仿佛云中昔轩葢。” (2).带篷盖的车。显贵者所乘。 南朝 宋 鲍照 《咏史》:“明星晨未稀,轩盖已云至。” 唐 王昌龄 《宿灞上寄侍御璵弟》诗:“半夜驰道喧,五侯拥轩盖。”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 稚黄 尝作诗评云:‘ 陆景宣 如濯龙甲第,宛落康馗,流水游龙,轩盖联映。’” (3).借指达官贵人。 晋 陆机 《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轩盖列於 汉 庭,蝉冕播於 阳羡 。” 唐 王勃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綺罗分解珮之因,轩葢得捐金之所。” 清 曹寅 《归舟和培山见答韵》:“轩盖来无时,盛事每难併。” 经过(1) 通过 到现在大约经过六、七人之手 (2) 经历的过程 事情的全部经过 (3) 从某处过 这汽车经过北海公园吗? 未妨不妨。表示可以这样做。 宋 陆游 《夜闻雨声》诗:“未妨剩拥寒衾卧,赢取孤吟入断编。” 渔艇小型轻快的渔船。 唐 杜甫 《雨》诗之二:“渔艇息悠悠,夷歌负樵客。” 唐 陆龟蒙 《和吴中言情见寄韵》:“莫问江边渔艇子, 玉皇 看赐羽衣裳。”《水浒传》第一○六回:“那渔艇上人,抵敌不住,发声喊,都跳下水裡去了。”《老残游记》第一回:“为今之计,依 章兄 法子,驾隻渔艇,追将上去。” 雀罗捕雀的网罗。常用以形容门庭冷落。《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时谓 道子 为东録, 元显 为西録。西府车骑填凑,东第门下可设雀罗矣。” 宋 苏轼 《答任师中家汉公》诗:“雀罗弔廷尉,秋扇悲婕妤。” 清 钱谦益 《岁暮杂怀》诗:“卒岁闻门有雀罗,流年徂谢意如何。”参见“ 雀罗门 ”。 夜学(1).夜间学习。 唐 方干 《偶作》诗:“夜学事须凭雪照,朝厨争奈絶烟何。” 唐 孟郊 《夜感自遣》诗:“夜学晓未休,苦吟神鬼愁。” (2).夜晚授课的学校。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更有文会、夜学、印书会、新闻馆,别有大书院九处,书籍甚富。” 毛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试看农民一向痛恶学校,如今却在努力办夜学。” 事须谓情势应该如此,理应如此。《古文苑·曹公卞夫人与杨太尉夫人袁氏书》:“主簿股肱近臣,征伐之计,事须敬咨。”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且须调习器械,务令快利;秣饲牛畜,事须肥健。” 唐 刘禹锡 《和仆射牛相公寓言》诗之二:“只恐重重世缘在,事须三度副苍生。”一说“事须”为 唐 宋 习用语。 宋 陆游 《小雨》诗:“事须求暂假,宜睡称烧香。”自注:“事须二字,盖 唐 人公移中语也。”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圣得’、‘事须’、这些皆 唐 宋 人方言。” 雪照用雪的反光来照明。谓苦学。 唐 方干 《偶作》诗:“夜学事须凭雪照,朝厨争奈絶烟何。”参见“ 雪窗萤几 ”。 争奈怎奈;无奈。 唐 顾况 《从军行》之一:“风寒欲砭肌,争奈裘袄轻?” 宋 张先 《百媚娘》词:“乐事也知存后会,争奈眼前心里?”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争奈玉人不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争奈他自己不争气,终日在公馆里,同那些底下人鬼混。” 岩洞(1) 地面上有天然顶盖的洞穴;不大但很别致的石洞;山洞 (2) 指岩石钻孔或天然岩洞 伦类(1).事物之条理次序。《荀子·劝学》:“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荀子·臣道》:“礼义以为文,伦类以为理。” (2).指按不同的等类区分事物,使之条理化。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皇子概作合传为非》:“凡史宜据事实书,不必下褒贬。然分析伦类,则不可无。” (3).流辈。 唐 方干 《偶作》诗:“若於巖洞求伦类,今古疏愚似我多。”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 紫庭 见解超卓,迥出伦类。” (4).指类同。 郭沫若 《暴虎辞》:“这在形式上和内容与前面诸作均不相伦类。” (5).人伦道德之理。 宋 叶适 《李氏中洲记》:“反伦类者易知,合性命者难辨。” 宋 叶适 《叶君墓志铭》:“君读书通古今,以伦类治家,使之服善而成材。” 今古(1).现时与往昔。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宋 苏轼 《夜直秘阁呈王敏甫》诗:“共谁交臂论今古,只有闲心对此君。” (2).谓古往今来,从古到今。 (3).过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时间。《北史·薛辩传》:“汝既未来,便成今古,缅然永别,为恨何言!” 唐 王昌龄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诗:“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元 赵孟頫 《闻捣衣》诗:“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时始惘然。”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疏愚亦作“疎愚”。粗疏笨拙;懒散愚昧。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况 稹 早岁而孤,资性疎愚。” 唐 方干 《偶作》诗:“若於巖洞求伦类,今古疏愚似我多。” 宋 苏轼 《谢赐对衣金带马表》之一:“伏念臣少而拙訥,老益疎愚。”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