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杨孟博挽词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周文璞 |
释义 | 杨孟博挽词原文向来洛下老书生,今见诸孙更老成。不复秀才趋试院,已题文学上铭旌。 泛观今古人亡恨,只有英雄命莫争。 来吊乍闻妻子哭,依然认作读书声。 诗词问答问:杨孟博挽词的作者是谁?答:周文璞 周文璞杨孟博挽词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向来(1) 一贯如此 (2) 先前 向来之烟霞。——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向来不过笼络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洛下(1).指 洛阳 城。 南朝 梁 刘令娴 《祭夫徐悱文》:“调逸 许 中,声高 洛 下。”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 山西 老将诗无敌, 洛 下书生语更妍。” 明 王世贞 《明佐游梁无资作歌见援聊此奉复》诗:“吾家弱弟惭小落, 洛 下东西两间屋。” (2).复姓。 汉 代有 洛下閎 。见《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 书生(1) 读书人 白面书生 (2) 指抄写的人 诸孙本家孙辈。 宋 梅尧臣 《<林和靖先生诗集>序》:“先生少时多病,不娶,无子。诸孙 大年 能掇拾所为诗,请予为序。”《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诸子、诸孙须年十五已上,弟姪等并须年二十已上,方得奏荐。” 更老三老五更的省称。《文选·潘岳<闲居赋>》:“祗圣敬以明顺,养更老以崇年。” 李善 注:“养三老五更,所以崇年也。” 明 陈子龙 《封给谏姚公八十寿序》:“新天子中兴 江 左,敷求耆硕,以备更老。” 秀才(1) 明清两代称生员 (2) 泛指读书人 传一乡秀才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试院旧时科举考试的考场。《宋史·选举志二》:“自今乡贡,前一岁,州军属县长吏籍定合应举人,以次年春县上之州,州下之学,覈实引保,赴乡饮酒,然后送试院。”《清平山堂话本·李元吴江救朱蛇》:“来朝吾入试院,你有何见识教我?”《花月痕》第八回:“阁分三层,上层左临试院,万片鱼鳞,右接东城,一行雉堞。” 文学(1) 用语言文字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 文学之趣味。——蔡元培《图画》 (2) 学问 胸中又没文学 铭旌竖在灵柩前标志死者官职和姓名的旗幡。多用绛帛粉书。品官则借衔题写曰某官某公之柩,士或平民则称显考显妣。另纸书题者姓名粘于旌下。大敛后,以竹杠悬之依灵右。葬时取下加于柩上。《周礼·春官·司常》:“大丧,共铭旌。” 唐 李白 《上留田行》:“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於此举铭旌。” 清 蒋士铨 《临川梦·哱叛》:“铭旌字,谁结个灵堂掛?” 郭沫若 《满江红·天外人归》词:“高树铭旌三叩首,跪参导弹孤哀样。” 泛观亦作“泛观”。纵观;广泛地浏览。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於是乎周览泛观,縝纷轧芴,芒芒恍忽,视之无端,察之无涯。”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字说·集字一》:“凡诸家小説奥篇隐袠,有字音异同,皆裒集左方,以便考閲,庶急于肄业者,免泛观之劳也。” 古人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只有(1) 表示必需的条件,下文常用“才”、“方”呼应 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做好普查工作 (2) 唯有;仅有 只有他知道内情 英雄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 总揽英雄。——《三国志·诸葛亮传》 英雄乐业。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妻子(1) 男子的正式配偶 (2) 妻子和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却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 依然照往常,依旧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认作认为、当作 读书(1) 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