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偈颂七十八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正觉 |
释义 | 偈颂七十八首原文一亘清虚夜正央,桂宫老兔冷喷霜。混融明暗无分处,谁辨个中偏正方。 诗词问答问:偈颂七十八首的作者是谁?答:释正觉 释正觉偈颂七十八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清虚(1).清净虚无。《文子·自然》:“ 老子 曰:‘清虚者天之明也,无为者治之常也。’” 三国 魏 阮籍 《首阳山赋》:“且清虚以守神兮,岂慷慨而言之。”《南史·王固传》:“﹝ 王固 ﹞清虚寡欲,居丧以孝闻。” (2).清洁虚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若疏食菜羹,则肠胃清虚,无滓无秽,是可以养神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次夜,果出刀圭药啖生。顷刻,洞下三两行,觉臟腑清虚,精神顿爽。” (3).太空;天空。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令抱翼之凤,奋翮於清虚;项领之骏,聘迹於千里。” 唐 杜甫 《听杨氏歌》诗:“满堂惨不乐,响下清虚里。” 清 李渔 《蜃中楼·授诀》:“若使清虚无障碍,天孙不合阻银河。”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离骚》:“让超迈的精神在清虚中驰骋。” (4).指月宫。 五代 谭用之 《江边秋夕》诗:“七色花虯一声鹤,几时乘兴上清虚。” (5).指风露。 唐 孟郊 《北郭贫居》诗:“欲识贞静操,秋蝉饮清虚。” 桂宫(1).宫名。 汉武帝 太初 四年(公元前101年)建。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西北。 汉 班固 《西都赋》:“自 未央 而连 桂宫 ,北弥 明光 而亘 长乐 。”《太平广记》卷四○三引 晋 王嘉 《拾遗记》:“ 武帝 为七寳床、杂寳按、屏风、杂寳帐,设於 桂宫 ,时人谓之‘四寳宫’。” (2).宫名。 南朝 陈后主 为宠妃 张丽华 建。故址在今 南京市 境内。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桂宫》:“ 陈后主 为 张贵妃 丽华 造 桂宫 於 光昭殿 后。作圆门如月,障以水晶。后庭设素粉罘罳,庭中空无他物,惟植一桂树。” (3).指月宫。 南朝 梁 沉约 《八咏诗·登台望秋月》:“桂宫裊裊落桂枝,露寒凄凄生白露。” 清 洪昇 《长生殿·闻乐》:“恰纔奉 姮娥 口勑亲传点,请娘娘到桂宫中花下消炎。” (4).指皇宫,朝廷。 唐 张籍 《杂曲歌辞·少年行》:“遥闻虏到 平陵 下,不待詔书行上马。斩得名王献桂宫,封侯起第一日中。” 老兔(1).神话传说中的月中白兔。亦借指月。 唐 李贺 《梦天》诗:“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南唐 陈陶 《飞龙引》:“彤庭侍宴 瑶池 席,老兔春高桂宫白。” 宋 苏轼 《虎儿》诗:“老兔自谓月中物,不骑快马骑蟾蜍。” (2).鸱鸺的一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鸱鸺》。 混融(1).混和融合。 前蜀 杜光庭 《赵郜助上元黄箓斋词·中元》:“动静行藏,未混融於大道;年辰宿曜,犹缠集於众灾。”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使君袖有转物手,鸕鷀杓中平等分。更凭石髓媒妁之,混融併作一家春。”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草木绿色》:“予尝见画者以青黄之色和而成緑,然后知木色本青,今草木俱緑者,草木因出於土,则生养混融而緑矣。” (2).含混,不分明。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易》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説得多少混融。” 明暗亦作“ 明闇 ”。1.明与暗;明显与隐晦。《汉书·刘向传》:“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汉 王充 《论衡·答佞》:“深谋明术,深浅不能并行,明暗不能并知。”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二:“明闇信异姿,静躁亦殊形。” (2).比喻政治清明与黑暗。《汉书·终军传》:“夫明闇之徵,上乱飞鸟,下动渊鱼。” (3).喻指聪慧或愚昧。 宋 欧阳修 《为君难论下》:“此非听言之难,在听者之明暗也。” (4).比喻真假;是非。《西游记》第九五回:“﹝后妃等﹞一个个上前拜告道:‘望圣僧救得我真公主来,分了明暗,必当重谢。’” 分处(1).分别安置。《汉书·霍去病传》:“乃分处降者於边五郡故塞外,而皆在 河 南,因其故俗为属国。” (2).分别居住。 明 刘基 《郁离子·玄豹》:“於是木朽而蚁日蕃,则分处其南北之柯。” 明 高启 《萧山尹明府吴越两山亭》诗:“文身乌喙昔分处,有国本是名诸侯。” 指分别之处。 唐 张籍 《惜别》诗:“临行记分处,回面是相思。” 个中此中;其中 个中消息 正方方形的各边长都相等 正方盒子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